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沪科版内容摘要:

下密度为 103千克 /米 3的纯净金属是铁。 同一种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有所改变。 例如:水和冰都是同一种物质,由于所处状态不一样(冰是固态、水是液态)其密度不一样(水为 103千克 /米 3,冰为 103千克 /米 3) (6)、密度问题的计算: “知二求一”由密度的定义式 mV 可知此式揭示了三个物理量( 、 、m V )之间的关系,显然知道了其中二个物理量即可求出第三个物理量。 即:     mv m v v m 用心 爱心 专心 6 会用“比”来求有关问题 mm VV VV12 1 12 2 12 12   a.若 V V mm1 2 12 12 则  即在体积相等时物质的质量与其密度成正比。 注意:此结论不能说成体积相等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因为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它由物质种类决定,与其质量大小无关。 例如一杯水与一桶水, 质量不等但它们的密度相等。 b.若 m m VV1 2 12 21 则  即:质量相等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c.若  1 2 12 12 则 mm VV 即: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第六章 力和机械 一、 力 二、 重力 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 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牛,符号 N), 1 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弹簧秤) 6. 弹簧测 力计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7.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若有偏差,必须校正,叫校零; (2)认清分度值和测量范围,被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之内; (3)测量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物理学中,把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 :总是竖直向下的。 : G=mg,( g 的取值与纬度有关,一般取 g = 牛顿 /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 g=10 牛顿 /千克);同一纬度,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叫重心。 增大支承面积或降低重心位置,都能提高稳定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7 三、 摩擦力 四、 杠杆 五、 滑轮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一、 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 动 二、 参照物: 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另外的那个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 三、 速度 五、物体不受力时如何运动 , 2.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 3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错误 !未指定书签。 : v=s/t (由公式变形可得,路程: s=vt 时间: t=s/v) 单位: m/s 、 km/h 、 1m/s= 匀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 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对应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 1.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注意:①探究实验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因运动状态而改变) 3. 增大摩擦力方法: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或增大压力。 4. 减小摩擦方法: (1)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或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