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内容摘要:
疗巾包,检查无菌包标记、灭菌日期、有无潮湿或破损→铺盘 单层底铺盘: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取一块治疗巾放在治疗盘 内→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外面两角,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将上层折成扇形,边缘向外,治疗巾内面构成无菌区→放入无菌物品后,拉开扇形折叠层遮盖于物品上,上下层边缘对齐→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叠出治疗盘边缘,注明铺盘时间, 4 小时内有效。 双层底铺盘:取出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外面两角,轻轻抖开,从远到近,三折成双 13 层底,上层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边缘对齐→保持盘内无菌,注明铺盘时间, 4 小时内有效。 ②注意事项: 无菌巾的位置恰当,放入无菌物品后 上下两层的边缘能对齐;无菌巾上物品放置有序,取用方便;夹取放置无菌物品时,手臂未跨越无菌区;操作中无菌巾内面未被污染。 ( 5)取用无菌溶液法 目的: 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 评估: 操作目的、操作环境、无菌溶液的名称、有效期。 计划: ① 用物准备:无菌溶液、启瓶器、弯盘、盛装无菌溶液的容器、治疗盘内盛棉签、消毒溶液、签字笔。 ② 环境准备: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第一条。 ③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备齐用物。 实施: ①操作步骤: 准备用物及环境→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口,核对标签,检查瓶盖是否松 动,溶液有无变质、混浊→启开铝盖,用拇指、食指或用双手拇指于标签侧翻起瓶塞,食指、中指套住橡胶塞将其拉出→瓶签朝向掌心,倒出少量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适量溶液→倒毕塞紧瓶塞,消毒后盖好→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放回原处, 24小时内有效→如取烧瓶内无菌溶液,解开系带,手拿瓶口盖布外面,取出瓶塞,倾倒溶液的方法同上。 ②注意事项: 手未触及瓶口及瓶内面;倾倒溶液时,瓶签未浸湿,液体未溅至桌面。 ( 6)戴、脱无菌手套法 目的: 执行某些无菌操作或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以保护病人免受感染,确保无菌效果。 评估: 操 作目的、操作环境、无菌手套的尺寸、有效期。 计划: ① 用物准备:无菌手套、弯盘。 ② 环境准备: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第一条。 ③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戴口罩,修剪指甲,取下手表,洗手,备齐用物。 实施: ①操作步骤: 戴手套:核对手套号码、灭菌日期→手套袋平放打开→取出滑石粉包,涂擦双手→一手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一只手套上的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掀起另一只袋口,再以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折内面(手套外面),取出手套,同法戴好→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脱手套: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转脱下→再以脱下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内,将其往下翻转脱下→将手套浸泡在消毒液内,洗手。 ②注意事项: 滑石粉涂抹时位置低于操作台,粉末不能洒落于手套及无菌区内;戴、脱手套时不能强行拉扯手套边缘;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戴手套的手不能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手套的里面;手套破裂或污染,立即更换; 脱手套时手套上有污迹先冲洗后在脱下浸泡。 评价: ( 1)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轻稳、准确、规范。 ( 2)保持无菌区域或无菌物品不被污染。 (二)隔离技术 戴帽子(略) 戴口罩(略) 消毒手 刷手法:顺序是前臂、腕部、手背、手掌、手指、指缝、指甲,每只手刷半分钟,使污水从前臂流向指尖。 反复刷两次,共 2 分钟。 用小毛巾自上而下擦干双手。 浸泡消毒法:双手浸泡消毒液中,反复擦洗共 2 分钟。 穿脱隔离衣 目的: 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避免互相传播,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评估: 14 ( 1)病人病情、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情况。 ( 2)病人目前采取的隔离种类,隔离措施。 ( 3)病人心理状况及合作程度,如病人接受隔离措施后是否惧怕或感到自卑,能否遵照隔离原则并与护士合作。 ( 4) 病人及家属对所患疾病有关防治知识、消毒隔离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掌握情况。 计划: ( 1)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已消毒的手刷、 10%皂液、清洁干燥小毛巾、避污纸、盛放容器 3 个(包括用过的刷子、小毛巾、避污纸)。 无洗手池设备时,另备消毒液和清水各 1 盆,隔离衣 1 件。 ( 2)环境准备: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划分明确。 ( 3)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并擦干,取下手表,卷袖过肘。 实施: ( 1)操作步骤: ①穿隔离衣:备齐用物 → 戴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过肘→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向操作者→先穿左手再穿右手 →系衣领→系袖带→距边 2~3cm 分别将两侧衣边捏至前面→对齐两侧衣边在身后对齐叠紧→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打活结→穿好隔离衣。 ②脱隔离衣:松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解袖带翻起袖口并塞好→消毒手→解领口→右手伸入左袖的清洁面拉下→左手在袖内拉右袖的污染面→脱下衣袖→提起衣领折衣→挂好备用。 *要点: 明确隔离衣的清洁面和污染面;清洁的手不能接触隔离衣的污染面,污染的手不能接触隔离衣的清洁面;衣领一直保持清洁。 ( 2)注意事项: ① 隔离衣长短合适,需全部遮盖工作服,有破洞不可使用。 ② 保持衣领清洁,系领带时衣袖未 污染脸或颈部。 ③ 隔离衣应每日更换一次,污染或沾湿随时更换。 评价: ( 1)操作中动作轻巧、准确、规范。 ( 2)保持清洁面未被污染。 (李保秀) 四、清洁护理技术 (一)特殊口腔护理法 目的: ( 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去除口臭、牙垢,使病人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 2)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 3)观察口腔粘膜、舌苔、牙龈等处的变化及特殊的口腔气味,了解病情的动态变化。 评估: ( 1)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口腔状况。 ( 2) 病人卫生习惯、自理能力、心理反应。 ( 3)病人口腔卫生知识水平。 计划: ( 1)用物准备: 无菌物品:治疗碗 2 个(盛漱口溶液和若干含漱口液的棉球)、弯血管钳、镊子、压舌板。 一般物品:治疗盘、弯盘、治疗巾、吸水管、棉签、石蜡油、手电筒、 pH 试纸。 必要时备张口器、舌钳,外用药冰硼散等。 ( 2)环境准备:整洁、舒适,床头桌上无杂物,方便放置口腔护理盘。 ( 3)病人准备:病人了解口腔护理的目的和方法,采取舒适体位。 ( 4)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备齐用物。 实施: ( 1)操作步骤: 护士携物至床旁→核对 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和方法→病人侧卧或头偏向一侧→铺治疗巾,弯盘置于口角旁→湿润口唇→漱口→观察口腔情况(义齿取下放于凉开水中)→弯血管钳夹棉球(棉球湿度适合)→嘱病人咬合上下齿→用压舌板撑开颊部→分别擦洗左右牙齿外面(由里向外到门齿)→嘱病人张口→依次擦洗左侧上内侧面、咬合面;下内侧面、咬合面; 15 颊部→同法擦洗右侧→擦洗硬腭、舌面、舌下→再次漱口→观察口腔→处理口唇干裂、口腔溃疡等→擦干口唇、撤治疗巾→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记录。 ( 2)注意事项: ①擦洗动作要轻,特别对凝血 功能差的病人,防止碰伤粘膜和牙龈。 ②昏迷病人禁止漱口,用张口器时从臼齿处放入,血管钳夹棉球不可过湿,以防止因水分过多造成误吸。 操作前后清点棉球,防止棉球遗留口腔。 ③操作中要随时询问病人感受,如棉球的干湿程度,止血钳操作时是否产生不适,体位是否舒适,有无其他要求等。 ④对使用抗生素者应特别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真菌感染。 ⑤ 传染病人按隔离原则处理。 ⑥ 漱口溶液应根据病人口腔状况选择。 ⑦ 擦洗硬腭及舌面时,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 评价 : ( 1)病人口唇湿润,感到清洁、舒适、无异味,口腔卫生得到改善。 ( 2)口腔内病灶愈合,没有牙龈出血。 ( 3)病人及家属获得了口腔卫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 床上洗发法 目的: ( 1)保持头发整齐清洁,增进美观,促进舒适。 ( 2) 去除头皮屑及污物,防止头发损伤,减少头发异味,减少感染机会。 ( 3) 刺激头部血液循环,促进头发的生长和代谢。 评估: ( 1)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 ( 2)病人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自理能力。 ( 3)病人头发卫生情况。 ( 4)病人的理解和合作程度。 计划: ( 1)用物准备:马蹄形垫,治疗盘内备大小橡胶单、浴巾、毛巾、别针、纱布、棉球、量杯、洗发液 、梳子、必要时电吹风、水壶(盛 40~ 45℃ 热水)、污水桶或面盆(倒扣杯法另备 2块毛巾、量杯、橡胶管)。 ( 2)环境准备:关好门窗、调节室温。 ( 3)病人准备:按需给予便盆,协助病人排便。 ( 4)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备齐用物。 实施: ( 1)操作步骤: 护士携物至床旁→解释→移桌椅→铺小橡胶单与毛巾于枕上→病人取斜卧位→移枕垫肩下→松开并反折衣领,围毛巾于颈部→ ①马蹄形垫洗发:至马蹄形垫于病人颈下,大橡胶单置于上面,头部在槽中,槽口下接污水桶 ②倒扣杯法洗发:面盆放于床上,盆底放一毛巾,倒扣量 杯,杯上垫一折好的毛巾,头部枕于量杯底,盆内放一橡胶管引出污水 →堵塞耳朵、遮盖眼睛→冲少量温水试水温是否合适→温水湿发→涂洗发液洗发→冲洗干净→擦干,用毛巾包头发→取棉球及眼罩→取出马蹄形垫(或面盆)→移回枕头→擦干梳理→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 2)注意事项: ①调节室温和保暖,洗净头发后及时擦干,防止病人着凉。 ②保护病人眼、耳,避免沾湿衣服、被褥。 ③操作过程中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面色、脉搏是否异常。 ④衰弱病人不宜洗发。 评价: ( 1)操作轻柔,病人感觉舒适。 ( 2)病人外观整洁,心情愉快。 16 (三) 床上擦浴法 目的: ( 1) 清洁皮肤,促进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增进健康。 ( 2) 刺激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排泄功能,预防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 3) 使肌肉得到放松,并增加病人活动的机会。 评估: ( 1) 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皮肤的完整性、清洁度。 ( 2) 病人躯体活动程度、清洁习惯、自理能力等。 ( 3) 病人对清洁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 计划: ( 1)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毛巾、浴巾、清洁衣 裤 、爽身粉、剪刀或指甲钳、梳子、 50%乙醇、洗脸洗足盆、皂液、水桶 2 只(一 桶盛热水 水温 41~ 46℃ ,一桶盛污水)、便盆及盖巾,所有用物放于护理车上。 ( 2) 环境准备: 调节 室温 24 土 2℃ ,关门窗,用屏风遮挡。 ( 3) 病人准备:进食 1 小时后进行,以免影响消化。 ( 4)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备齐用物。 实施: ( 1) 操作步骤: 护士携物至床旁→解释 ,按需给予便器 → 面盆放于床边桌上 , 视病情放平床头及床尾支架,松床尾盖被 →调节水温→ 将擦洗毛巾折叠成手套形 →擦洗脸及 颈部 →脱上衣→ 浴巾铺于擦洗部位下面 →擦洗 上肢 →洗双手→擦洗 胸腹 部 →病人侧卧,背向护士→擦洗颈、 背 、 臀部 → 骨隆突处擦洗 后用 50%乙醇按摩 →穿上衣→协助脱裤遮盖会阴部→擦洗 下肢 →洗 脚 →协助清洗会阴部→穿裤→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整理用物。 擦洗方法 : 先用 涂 上肥皂的湿毛巾擦洗 ,再用 清洁湿毛巾擦净皂 液,清洗、 拧 干 毛巾后再次擦洗 , 大毛巾边按摩,边擦干。 穿脱衣方法 : 先脱近侧,后脱对侧;肢体有疾患时,先脱健肢,后脱患肢,穿衣则反之。 ( 2) 注意事项: ① 注意保暖,每次只暴露正在擦洗的部位。 ② 沿肌肉分布走向擦洗,仔细擦净颈部、耳后、腋窝、腹胀沟 等 皮肤 皱褶 处。 ③ 擦洗过程中,及时更换热水及清水。 如病人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等病情变化时立即 停止擦洗,及时给予处理。 评价: ( 1)病人感觉舒适、清洁,身心愉快。 ( 2)操作过程安全,无意外发生,病人满意。 (四)预防压疮背部护理法 目的: ( 1)促进皮肤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 2)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评估: ( 1)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感觉功能及活动能力等。 ( 2)病人的皮肤情况,有无受压部位发红、缺血或皮肤损坏等并发症发生。 ( 3)病人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 ( 4)病人对有关压疮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状态。 计划: ( 1)用物准备:清洁衣物、脸盆、擦洗毛巾、大毛 巾、 50%乙醇、爽身粉。 ( 2)环境准备:关好门窗、调节室温,使用屏风遮挡。 ( 3)病人准备:病情稳定。 ( 4)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备齐用物。 实施: ( 1)操作步骤: 护士携物至床旁→ 核对解释 →病人 翻身侧卧,背向护士 → 检查受压部位血液循环情况 →铺大毛巾(半铺半盖)→温水 清洁背部(从颈部、肩部、背部到臀部) → 按摩背部(采取全背按摩) 17 →对受压部位局部按摩→干毛巾擦干背部→ 穿衣 →病人取舒适卧位→ 整理床单位 →清理用物→记录在翻身记。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相关推荐
C.重心的高低 D.连接方式 12.材质相同,横截面面积不同的两个杆件,在相同的拉力作用下,细横截面的杆件先被破坏,原因是: A.横截面面积越大,杆件的内力越大 B.横截面面积越小,杆件的内力越小 C.横截面面积越大,杆件单位面积承受的应力越小 D.横截面面积越 小,杆件单位面积承受的应力越大 13.流程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下列对流程的表述, 错误的是:
”写成“渊”啦,前排的学生小声提醒我,当时感觉很尴尬。 后来慢慢进入了状态,变得得心应手起来,达到“无视”听课的老师的功底。 再后来每天都上课一切变得特别的平常,紧张消失啦。 气急败坏 来之前就有学姐说这里的小孩不好管,但我 没有放在心上,心想一定可以震住他们。 没有想到不来不知道,一来吓一跳,尤其是刚来的那段时间。 从第一次见面学生们作自我介绍开始场面就很火,后来
示,组织现场善后处理工作。 负责现场处置工作全过程的总结、报告。 较大道路交通 事故( III 级) 由温州市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设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协调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和处置行动,省指挥部视情派出工作指导。 重大道路交通 事故 ( II 级) 、 特别重大道路交通 事故 ( I 级) 省指挥部负责设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由省指挥部领导和事 发地政府主要领导组成
,在与防雷引下线相对应的室外埋深 ,由被利用作为引下线 的钢筋上焊出一根 D12mm 或 40mm179。 4mm 镀锌导体,此导体伸向室外,作为接地测试卡。 防埋引下线接地装置应接牢固,焊接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3)避雷网敷设:按图纸规定尺寸施工,支持点的距离应均匀合理设置,雷网应与屋顶所有的金属物体及构架焊接形成电气通路。 、脚手架工程 脚手架采用钢管脚手,室外搭设双排脚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