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学题库内容摘要:

脂的酸性 最弱。 ( ) 自硬冷芯盒法一般采用呋喃树脂和热固性酚醛树脂,硬化剂是强酸或中强酸,酸性强弱次序为:硫酸单脂 苯磺酸 对甲苯磺酸 磷酸。 14. 三乙胺法具有毒性,易爆炸的缺陷,采用„„作硬化剂。 ( ) 15. 插管法主要用于小件砂芯的硬化,盖罩法主要用于大件砂芯的硬化。 ( ) 16. 要是粘土砂型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必须是水分达到合理的值。 ( √ ) 17. 模数越高,水聚合度越低,达到最高强的时间越长。 ( ) 模数越高,聚合度越高,作为型砂粘结剂时的硬化速度越快,达到最高强度的时间越短。 18. 高岭石的单位景层之间结合力微弱,水分子和水 溶液中的离子和其他极性分子容易进入单位晶层与单位晶层之间。 ( ) 蒙脱石,不是高岭石。 19. 粘土颗粒在受热后( 100℃),起粘结作用的主要粘结机制是“桥连接”。 ( √) 20. 在分型面的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选用平直的分型面。 ( √ ) 四、 名词解释 1. 壳芯法:铸造生产中,砂芯直接承受液体金属作用的只是表面一层厚度仅数毫米的砂壳其余的砂只起支撑着一层砂壳的作用,如果砂壳强度、硬度足够时,就可去掉或减薄支撑部分砂,这样指的的型或芯就是壳型或壳芯。 这样的加工方法为壳芯法。 热(温)芯盒法:用液态热固性树脂粘结剂和催化剂制成的 芯砂,填入加热到一定温度(175℃;200℃左右)的芯盒内,通过加热的方式使树脂硬化的砂芯制备方法。 自硬冷芯盒法:将砂子、液态树脂及液态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填充到芯盒中,稍加紧实、即于室温下在芯盒或砂箱内硬化成型,叫自营冷芯盒法造型。 2. 高密度造型:提高造型紧实力制的较高紧实程度和较高密度砂型 的造型方法。 3. 桥连接:桥联结发生于相邻粘土颗粒所吸附离子的水化膜之间,阳离子及其水化膜的作用就像一座水桥附加在粘土的表面连接上。 4. 铸件收缩率:铸件在冷却过程中会出现体积收缩现象,模样尺寸减铸件尺寸的值与模样尺寸的比 值,称为铸件收缩率。 5. 型壁移动:金属浇入铸型后砂型壁发生位移的现象称为型壁移动。 它对逐渐的尺寸精度、缩孔、缩松等缺陷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是造成缩松缩孔的主要原因。 6. 自硬树脂砂脱模时间:指树脂砂从混沙结束后,在芯盒内制成的砂芯硬化到能满意的从芯盒中取出,而不致发生砂芯变形所需的时间。 7. 化学粘砂:铸件的部分或整个表面粘附一层由金属氧化物和造型材料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低熔点化合物的现象。 8. 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