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运营及维护手册内容摘要:

责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 负责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和生产调度,认真研究分析化验数据,根据水量水质变化情况,研究制定工艺运行方案并实施。 10 负责污水处理生产过程中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和联系。 做好工艺运行操作记录,负责污水处理厂工艺 报表的日常统计和上报,台账的审核,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生产运行,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协助总经理对重大运行事故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运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平。 收集并汇总生产运行的合理化建议,控制生产成本消耗,负责污水厂节能降耗措施的具体实施。 生产运行部 负责生产安全运行的日常管理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组织生产运行的合理配置,做到节能、降耗、增效。 熟悉生产工艺,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掌握正确的操作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格执行生产质量各种指标的规定,认真填写各种生产 运行日报表和交接班日志。 负责设备、使用工具的清洁和车间卫生,负责池栏、走道板、池沿、减速机池内的卫生和积雪积冰的清除。 负责巡视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处置并上报,特别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出水质情况要有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当班领导。 机电部 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根据设备的运转时间,做好定期检修、加油、换油等,并如实做好记录。 11 积极配合其他职能部门,把可能出现的设备、用电故障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负责本区域内外的环境卫生工作,及时清理干净维修作业后的工作场所。 财务部 负责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编制财务计划,加强经营核算管理,反映、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财务纪律的执行情况。 负责经营管理服务,通过财务监督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公司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厉行节约,合理使用资金。 负责合理分配公司收入,及时完成需要上交的税收及管理费用。 负责与有关机构及财政、税务、银行部门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有效规范财务工作。 负责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财务报表和有关资料。 负责拟定资金计划,编制上报统计报表、财务报表,负责各类资金的收、支管理工作,为污 水处理厂正常运作提供资金保证,做好成本控制。 第二章 工艺运行 一、自控系统 (一)自控系统概述 自动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室微机(上位机)和现场 PLC 终端(下 12 位机)两级组成。 上位机采用 TCP/IP 两台工控机,具有冗余热备功能,完成数据处理、参数设定、报表生产和曲线、图形显示监控。 下位机使用可编程控制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计时等操作指令来完成对设备的监控和数据采集。 上位机和 PLC各站点通过工业快速冗余光纤以太环网连接,可以从工控现场接收开关量和模拟信号,在服务器编制数据库共享于以太环网。 上 、下位通讯可以直接通过插在上位监控机和 PLC 的 I/O 网络模块,设置相应地址表,并借助简单的内部命令进行数据交换。 (二)自控系统控制站 自控系统软件为 WINCC 系统,自控系统分 PLC/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仪表检测和电视监控三部分;我公司设 2 个 PLC 现场控制站。 现场控制站点一 1 号控制站设于提升泵房,用于测控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和进口监测站房的工艺过程参数,由变量因子 S7200PLC控制。 现场控制站点二 2 号控制站设于回流泵房,用于测控奥贝尔氧化沟、二沉池、回流泵房和出口监 测站房的 主要设备状态信号、仪表参数、工艺过程参数 ,由变量因子 S7300PLC控制。 (三)自控设备的控制方式 自控设备的控制方式分为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远程遥控控制。 (四) PLC主要组成和功能 13 PLC 主要由中央处理器 CPU、存储器、输入和输出接口电源和电源四部分组成。 CPU 是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一般由运算器、控制电路和寄存器组成。 存储器用来存放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 系统程序是指控制 PLC完成各种功能的程序,这些程序由 PLC 生产厂家编写并固化到 PLC 的只读存储器中;应用程序是指用户 根据工业现场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要求编写的控制程序,并由用户通过编程器输入到 PLC 的随机存储器中,允许修改,由用户启动运行。 输入是把工业现场传感器传入的外部开关量信号如按钮、行程开关和继电器接触点的通 /断或模拟量信号( 4~20mA电流)转变为CPU能处理的电信号,并送到主机进行处理;输出是把控制器运算处理的结果发送给外部元器件。 PLC 的电源大致分为三部分:处理器电源、 I/O 模块电源和RAM 后备电源。 PLC控制系统对工艺流程图可实时显示;可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可观察各工艺参数;可通过调整设备的运行参 数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可通过在线仪表反应的工艺参数值自动控制设备运行;可根据在线仪表采集的数据自动生成曲线报表。 (五)自控系统的维护保养 每月对中控系统进行例行维护,内容为:检查 PLC柜有无发热现象;空开操作是否灵敏;线路插头有无松动;风扇运行是否正常;继 14 电器模块是否正常;检查变电器温度;检查变压器输入输出电压;检查屏蔽线是否氧化,接触是否松动;清理摄像头上的灰尘。 二 、 工艺运行控制参数 工艺控制的内容 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的项目相当多,这也是众多一线操作人员在控制过程中把握困难的一个原因。 活 性污泥法工艺控制中,主要针对如下项目: ( 1) pH 值 pH 值是体现某溶液或物质酸碱度的表示方法,表示水中氢离子( H+)浓度值。 pH 值的范围是 014,一般 07 属酸性, 714 属碱性,7 为中性。 pH 值是说明水体酸碱性的指标,通常范围为 69。 pH 值异常对各处理段的影响 异常 pH 值表现 物化段影响 生化段影响 pH 值过低(低于 6) 混凝处理段絮体细小,混凝效果差;堰口有生物膜或青苔剥落 活性污泥系统池面有酸味;处理效率下降;原生动物活动减弱 pH 值过高(大于 9) 混凝处理段絮体粗大,间隙水浑 浊,混凝效果差;堰口有生出水浑浊;处理效率下降;活性污泥有解体现象;原生动物可 15 物膜或青苔剥落 见死亡解体 就实际操作过程来看,污水最终调节的 pH 值偏碱性时优于偏酸性,原因在于: ○ 1酸性污水、废水更容易腐蚀污水、废水处理设备。 ○ 2偏碱性废水更利于后段混凝沉淀的效果提升。 ○ 3就活性污泥主体微生物来说,抗碱性污水、废水能力要优于抗酸性污水、废水能力。 ○ 4偏碱性废水更容易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为污染 物的进一步去除提供了便利。 我公司 pH 值范围: 进水: — 出水:≥ 外沟: — 中沟: — 内沟: — ( 2)水温 水温是重要的水质指标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水中的化学和生物反应将相应发生变化。 污水的温度过高(如高于 40℃)或过低(如低于 10 ℃)都会影响污水的生物处理。 水温高则影响充氧效率,溶解氧难以提高经常是由于这个原因;温度过低则絮凝效果变差明显,絮体细小、间隙水浑浊。 水温异常对各处理段的影响 16 异常水温表现 物化段影响 生化段影响 水温过低(低于10℃) 混凝效果变差,絮体细小,耗药量增加 处理效率降低,抗冲击能力减弱;出水未沉降絮体增多 水温过高(大于40℃) 无明显影响,在缺氧状况下,沉淀池底泥容易上浮 部分活性污泥受高温环境影响,容易导致解体;同时受具体活动活跃影响也会导致出水浑浊发生 ( 3)原水成分 所谓原水成分,我们通常把它理解为进入污水、废水处理系统前的污水、废水。 城市生活污水的水质成分。 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过程中,其中包括化粪池的溢流水、厨房的洗涤水以及其他洗涤用水等。 其主要特点是 :氮、磷、硫含量高;污水中含有大量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含有大量合成洗涤剂和磷(洗涤剂不易被生物降解,磷可使水体导致富营养化);排放的生活污水水体中会含有多种微生物,并含有多种病原体,虽不易直接造成人体感染,但长期接触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原水成分变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原水成分变化 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原因分析 pH 值异常波动 抑制生长、导致死亡 不适合的生长环境 17 有机物浓度过高 造成冲击负荷,沉降性差 微生物增长迅速,活性高 有机物浓度过低 活性污泥易老化 食物供给不足,活性污泥死 亡 悬浮颗粒浓度过高 物化段去除不足,活性污泥有效成分低 混杂过多固体颗粒,造成活性污泥增长的假象 进水含有有毒物质 活性污泥解体 中毒发生,细胞合成受到抑制 表面活性剂过多 池体泡沫过多,充氧效率低 覆盖池体液面,氧转移率降低 ( 4)食微比( F/M) 有机 负荷 率( F/M),也叫 污泥 负荷, 我们把 F 值比作食物,把 M值比作微生物,由此,食微比就是反映食物与微生物数量关系的一个比值。 运行管理中需要明白:有多少食物才可以养多少微生物。 ( 5)溶解氧( DO) 溶解氧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水体中游离氧的含量,用 DO 表示,单位为 mg/L。 溶解氧在实际的污水、废水处理操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指标的恶化或波动过大,往往也会迅速地导致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性大幅波动,自然对处理效率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溶解氧是好氧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繁殖的基本条件 ,溶解氧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出水水质变差,甚至超标。 我公司氧化沟 DO值( mg/L): 18 外沟: — 中沟: — 内沟: — 运行中的溶解氧监测主要依靠在线监测仪表、便携式溶解氧仪和实验测定。 在出现溶解氧异常时,应在曝气池中采取多点采样的方法通过测定曝气池不同区域的溶解氧浓度,来分析故障原因。 增加氧化沟溶解氧浓度的方法有:增加转碟开启数量、提高液位、增加碟片;适当加大排泥量,减少污泥浓度。 ( 6)活性污泥浓度( MLSS) 活性污泥浓度又称混合液悬 浮固体浓度,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的总质量,用 MLSS表示,其单位是 mg/L,它是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 包括:①活性微生物;②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为生物降解的有机物;③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④无机物。 MLSS 过低时,注意不要过度曝气,容易出现过氧化现象,二沉池出水会夹杂较多的未沉降颗粒(被氧化的活性污泥解体后分解在水中)。 MLSS 过高,泥龄延长,对氧的要求也会增高,一直升高会出现供氧跟不上而出现缺氧现象,微生物正常代谢就会下降,而且低浓度的溶解氧易于丝状菌的生长,造成污泥膨胀 ,影响出水水质。 同时曝气池混合液密度增大,就会增加电耗。 所以在实际运行中,有时需要通过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强制减少曝气池的 MLSS 值,刺激曝气池混合液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活性污泥分解氧化有机物的活性。 夏季因进水浓度较低,可将污泥浓度控制在 2— ;冬季 19 因水温较低,进水浓度较高,可将污泥浓度控制在 3— 4mg/L。 ( 7)沉降比( SV30%) 活性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 30 分钟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比例,单位用百分数 %表示,一般控制范围为 20%— 30%。 观察污泥 沉降比可以侧面推定多项控制指标近似值,对综合判断运行故障和运转发展方向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一般以曝气池末端混合液作为检测对象。 沉降过程的观察要点: ○ 1在沉降最初 3060 秒内污泥发生迅速的絮凝,并出现快速的沉降现象。 如初次阶段消耗过多时间,往往是污泥系统故障即将产生的信号。 如沉降缓慢是由于污泥黏度大,夹杂小气泡,则可能是污泥浓度过高、污泥老化、进水负荷高的原因。 ○ 2随沉降过程深入,将出现污泥絮体不断吸附结合汇集成越来越大的絮体,颜色加深的现象。 如沉 淀过程中污泥颜色不加深,则可能是污泥浓度过低、进水负荷过高。 如出现中间为沉淀污泥,上下皆是澄清液的情况则说明发生了中度污泥膨胀。 ○ 3沉淀过程的最后阶段就是压缩阶段。 此时污泥基本处于底部,随沉淀时间的增加不断压实,颜色不断加深,但仍然保持较大颗粒的絮体。 如发现压实细密、絮体细小,则沉淀效果不佳,可能进水负荷过大或污泥浓度过低。 如发现压实阶段絮体粗大且絮团边缘色泽偏淡,上层清液夹杂小絮团,则说明污泥老化。 影响沉淀效果的因素及处理对策 20 影响因素 原因 对策 活性污泥浓度过低 过低 的污泥浓度,使得活性污泥絮团间间距过大,碰撞机会减少,导致絮凝不充分沉淀效果差 确认活性污泥浓度与食微比以及污泥龄的关系,并加以调节适应 活性污泥浓度过高 污泥浓度过高,使得絮体没有完全形成就发生絮体间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