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1500m3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内容摘要:

沉淀池,集水沉淀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水量,使出水稳定,有利于后续处理。 格 栅 调 节 沉 淀 池 水 解 酸 化 池 一段接触氧化池 二段接触氧化池 普 通 快 滤 池 污泥浓缩池 污泥脱水间 集水调节池出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将污水中固体状态的大分子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降低 COD 总量,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同时两者结合可以使整个处理工艺能耗降低、停留时间变短和污泥产量减少。 该组合池出水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因污水有机物浓度较高,采用二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在充氧曝气和生物膜的作用下将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经过普通快滤池,出水。 调节沉淀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排出的污泥分别排至污泥浓缩池浓缩,送所污泥经板框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上清液经泵提升回流到调节池,泥饼外运填埋处理。 设计流量 : 1500m3/d : 1500247。 24= m3/d : = 125 m3/h ( K=) : 1/3= m3/h(约为平均时流量的 1/2~ 1/3) : BOD: 220mg/L 取安全系数( ~ )为 , 则 BOD 浓度为 220=308(mg/L); COD: 400mg/L 取安全系数( ~ )为 , 则 COD 浓度为 400=560(mg/L); SS: 300mg/L 取安全系数( ~ )为 , 则 SS 浓度为 300=420(mg/L)。 污水站主要工段处理效率分配如表 31 所示。 表 31 污水站各工段处理效率分配 反应器 指标 (mg/L) 进水 (mg/L) 出水 (mg/L) 去除率 % 水解酸化池 BOD5 CODCr SS 308 560 420 231 392 126 25~35 30~45 70~80 一段生物接触 氧化池 BOD5 CODCr SS 231 392 126 80~90 70~75 70~80 为简便计算,本设计只计水解酸化和生物接触氧化部分的去除率,实际上污水处理各工段对 BOD、 COD、 SS 去除均有贡献。 格栅设计 格栅的设计内容包括尺寸计算、水力计算 、栅渣量计算以及清渣机械的选用等。 31 图为格栅计算草图。 图 31格栅计算草图 QMAX= /s K167。 = 栅前水深 h=,过栅流速 v=,栅条间隙 e=10mm, 格栅安装倾角 α=600 栅条间隙数 ,n= QMAaX*sqr(sinα)/(ehv)=*sqr(sin600)/(**) =27 栅槽宽度 :取栅条宽度 s= B=s(n1)+en=*(271)+*27= 进水渠道渐宽部 分长度: 若进水渠宽 B1= ,渐宽部分展开角 α1= 20。 ,此时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 二段生物接触 氧化池 BOD5 CODCr SS 80~90 70~75 70~80 l1=(BB1)/(2tanα1)=()/(2*tan20。 )= l2= l1/2=因栅条为矩形截面,取 k=3,根据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得 h1= 栅后槽总高度: 取栅前渠道超高 h2=,栅前槽高 H1= h1+h2= H=h+h1+h2=+= 栅槽总长度: L= l1+ l2+++H1/ tan600=+++每日栅渣量 : 取 W1=,根据下式计算,代入数据求得 W=, 采用机械清渣 . 沉砂池两闸板之间的长度为水流部分长度: L=v*t=*40=8m (最大流速 v=,停留时间 t=40s) 水流断面积 A=Qmax/v= 设计池有效水 深 h2= 池总宽度: B=A/h2= 沉砂斗容积: V=86400*Qmax*t*x1/( 105*k总 ) =86400**3*2/( 105*) = m3 斗壁倾角取 55。 ,取 2个沉砂池 沉砂池总高度 H=h1+h2+h3=++= 取 h3=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 接触氧化池主要由池体、填料床、曝气装置及进出水装置等构成,具体结构如图所示。 图 33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示 意图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要点: ( 1)生物接触氧化池一般不应少于 2 座; ( 2)设计时采用的 BOD5负荷最好通过实际确定。 也可以采用经验数据,一般处理城市污水可用 ~ (m3d),处理 BOD5≤500mg/L的污水时可用 ~ kgBOD5/(m3d); ( 3)污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不应小于 1~ 2h(按有效容积计); ( 4)进水 BOD5浓度过高时,应考虑设出水回流系统; ( 5)填料层高度一般大于 m,当采用蜂窝填料时,应分层装填,每层高度为1 m,蜂窝孔径不小于 25 mm;当采用小孔径填料时,应加大曝气强度,增加生物膜脱落速度; ( 6)每单元接触氧化池面积不宜大于 25m2,以保证布水、布气均匀; ( 7)气水比控制在 (10~ 15): 1。 因废水的有机物浓度较高,本次设计采用二段式接触氧化法。 设计一氧 池填料高取 ,二氧池填料高取 3m。 填料容积负荷 Nv==*=[ kgBOD5/(m3*d)] 式中 Nv—接触氧化的容积负荷 , kgBOD5/(m3*d)。 Se—出水 BOD5 值 ,mg/l 污水与填料总接触时间 t=24*S0/(1000* Nv)=24*231/(1000*)=(h) 式中 S0 ——进水 BOD5值, mg/L。 设计一氧池接触氧化时间占总接触时间的 60%: t1==*=(h) 设计二氧池接触氧化时间占总接触时间的 40%: t2==*=(h) 接触氧化池尺寸设计 一氧池填料体积 V1 V1=Q t1=1500*一氧池总面积 A1总 : A1总 =V1/h13=144/=(m2)25 m2 一氧池格数 n 取 2 格 , 设计一氧池宽 B1 取 4 米 ,则池长 L1: L1=144/(*4)= 剩余污泥量:在《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规程》中推荐该工艺系统污泥产率为 ~ kgDS/kgBOD5,含水率 96%~ 98%。 本设计中,污泥产率以 Y= ,含水率 97%。 则干污泥量 用下式计算: WDS=YQ(S0Se)+(X0XhXe)Q 式中 WDS——污泥干重, kg/d; Y ——活性污泥产率, kgDS/kgBOD5; Q——污水量, m3/d; S0 ——进水 BOD5值, kg/m3; Se——出水 BOD5值, kg/m3; X0——进水总 SS浓度值, kg/m3; Xh——进水中 SS活性部分量, kg/m3; Xe——出水 SS浓度值, kg/m3;。 设该污水 SS 中 60%可为生物降解活性物质,泥龄 SRT 取 5d, 则一氧池污泥干重: WDS= *1500*5*( - ) +( - *- ) *15005 =( kg/5d) 污泥体积: QS= WDS/(197%)=(1000*)= 泥斗容积计算公式 Vs=(1/3)*h(A’+A’’+sqr(A’*A’’) 式中 Vs——泥斗容积, m3; h——泥斗高, m; A’——泥斗上口面积, m 2; A’’——泥斗下口面积, m 2; 设计一氧池泥斗高 ,泥斗下口取 , 则一氧池泥斗体积: Vs1=(1/3)**(++sqr(*)=(m3) m3 一氧池超高 h11取 ,稳定水层高 h12取 ,底部构造层高 h14取 ,则一氧池总高 H1: H1=h11+h12+h13+h14+h泥斗 =++++=(m) 则一氧池尺寸: L1* B1* H1=** 二氧池填料体积 V1 V2=Q t2=1500*二 氧池总面积 A1总 : A2总 =V2/h23=(m2)25 m2 二 氧池格数 n 同样取 2 格 , 设计 二 氧池宽 B1 取 4 米 ,则池长 L2: L2=设该污水 SS 中 60%可为生物降解活性物质,泥龄 SRT 取 5d, 则二氧池污泥干重: WDS= *1500*5*( - ) +( - *- )*15005=( kg/5d) 污泥体积: QS= WDS/(197%)=(1000*)= 本设计接触氧化池泥斗高 ,泥斗下口取 , 则二氧池泥斗体积: Vs2=(1/3)**(++sqr(*)=(m3) m3 二氧池超高 h21取 ,稳定水层高 h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