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基础总复习题答案[1]内容摘要:

方式可得到如下组织: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马氏体,并在 CCT曲线上绘制出冷却曲线。 采用炉冷可以得到珠光体;采用空冷可以得到索氏体;采用油冷可以得到 屈氏体 +马氏体;采用水冷可以得到马氏体。 1钢淬火后为什么要回火。 不同回火温度分别得到什么组织。  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和脆性 , 防止变形或开裂 .  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 淬火钢一般硬度高,脆性大,回火可调整硬度、韧性。  稳定组织,以稳定工件的尺寸和形状。 淬火 M和 A’都是非平衡组织,有自发向平衡组织转变的倾向。 回火可使 M 与 A’ 转变为平衡或接近平衡的组织,防止使用时变形。 未经淬火的钢回火无意义,而淬火钢不回火在放置使用过程中易变形或开裂。 钢经淬火后应立即进行回火 马氏体的分解 100℃回火时,钢的组织无变化。 100200℃加热时,马氏体将发生分解 ,从马氏体中析出 碳化物 ( FeXC),使马氏体过饱和度降低。 析出的碳化物以细片状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这种组织称回火马氏体,用 M 回表示。 200300℃时 , 由于马氏体分解,奥氏体所受的压力下降 , Ms 上升, A’ 分解为  碳化物和过饱和铁素体,即 M 回 发生于 250400℃,此时, 碳化物溶解于 F 中,并从铁素体中析出 Fe3C。 到 350℃ , 马氏体含碳量降到铁素体平衡成分 , 内应力大量消除, M回转变为在保持马氏体形态 的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粒状 Fe3C 组织,称回火托氏体,用 T回表示。 400℃以上 , Fe3C 开始聚集长大。 450℃ 以上铁素体发生回复、再结晶,由针片状变为多边形(等轴状)。 这种在多边形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 Fe3C 的组织称回火索氏体,用 S 回表示。 1什么叫正火。 正火的目的是什么。 正火是将亚共析钢加热到 Ac3+30~ 50℃,共析钢加热到 Ac1+30~50℃,过共析钢加热到 Accm+30~ 50℃保温后空冷的工艺。 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为淬火作组织准备,减少最终热处理的变形和开裂 倾向。 1画出 T8 钢的 TTT 图和 CCT 图,并在 TTT图上画出等温淬火、分级淬火、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的冷却曲线。 6 1分别说明生产滚动轴承、弹簧和曲轴所采用的热处理工艺,并 说明 原因。 滚动轴承的热处理工艺:正火、退火、等温(或分级或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弹簧的热处理工艺:中温回火 曲轴:高温回火 1在生产中提高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的措施有那些。 1 正确选择合金成分和采用合理的熔炼工艺 2调整铸型的性质 3 改善浇注条件 1减少铸件中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的措施有那些。 答:吸附净化法,非 吸附净化法( PPT44 页) 1砂型铸造对型(芯)砂的性能有那些要求。 常用的型(芯)砂有哪几类。 答:①应具有一定的强度;②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③型砂具有一定的耐火度和化学稳定性,以保证在高温液态金属下不软化、不融化、不与液态金属发生反应,使铸件不易粘砂和不产生过量气体;④应具有良好的退让性。 ⑤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即在造型时不粘模,具有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铸型有清晰的轮廓,从而保证铸件有精确的轮廓尺寸。 型砂种类:粘土型砂、水玻璃砂和有机粘结剂砂 1试说明影响金属可锻性的因素。 影响。 1)金属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不同,塑性不同,可锻性不同。 a)纯金属比合金的塑性好,变形抗力小,因此纯金属比合金的可锻性好; b)合金元素的含量越高,锻造性越差,因此低碳钢比高碳钢的可锻性好;相同碳含量的碳钢比合金钢的锻造性好,低合金钢比高合金钢的可锻性好; C)钢中含 P、 S、 H 杂质元素越多,可锻性越差。 2)金属的组织状态:组织结构不同,可锻造性不同;单一固溶体组成的合金,塑性好,可锻性好;铸态柱状组织和粗晶结构不如细小均匀的晶粒结构;金属 内部有缺陷也不一样。 1)变形温 度:温度升高,塑性上升,降低变形抗力,易于锻造;但温度过高也会产生相应的缺陷,如氧化,脱碳、过热和过烧等。 故要严格控制锻造温度范围。 锻造温度范围指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间的温度范围,以合金状态图为依据。 对始锻温度,原则是在不出现过热和过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始锻温度。 碳钢的始锻温度为 AE 线下 2020C。 终锻温度即停止锻造的温度,对于锻件质量有很大影响,终锻温度太高,停锻后晶粒会重新长大,降低锻件力学性能;太低,再结晶困难,冷变形强化现象严重, 7 变形抗力太大,甚至产生锻造裂纹,也易损坏设备和工具。 2)变形速度: (应变速率)指金属在锻压加工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的相对变形量。 变形速度的影响较复杂:一方面变形速度增大,冷变形强化现象严重,变形抗力增大,可锻性变坏;另一方面变形速度很大时产生的热能使金属温度升高,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可锻性变好。 3)变形时的应力状态:不同压力加工方法,金属内部的应力状态是不同的,如图 所示。 在金属塑性变形时,压应力数目越多,其塑性变形越好,因为压应力使滑移面紧密结合,防止产生裂纹;拉应力则使塑性变形降低,应为它使缺陷扩大,使滑移面分离。 但压应力时变形抗力增大。 故必须综合考虑塑性和变形抗力。 三向压应力 — 塑性最好、变形抗力最大。 三向拉应力 — 塑性最差、变形抗力最小。 粉末材料的模压成型前原料准备时为什么要进行退火处理。 2试说明塑料模压成形的工艺过程。 2橡胶制品(干胶)的生产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 各起什么作用。 素炼 混炼 成型 硫化 P241 2生胶与橡皮 有什么区别。 橡胶硫化的目的是什么。 硫化程度是否愈高愈 好 生胶在硫化前,橡皮在硫化后。 作用:使胶料分子交联,成为具有高弹性的橡胶制品 不是愈高愈好,还是取决于温度压强时间等因素 2下列场合宜采用何种热处理方法(不解释原因) ( 1) 提高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正火 ( 2) 降低高碳工模具钢的硬度,以便切削加工,且为最终淬火作组织准备。 球化退火 ( 3) 为表面淬火工件(要求芯部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作组织准备。 ( 4) 纠正 60钢锻造过热的粗大组织,为切削加工作准备。 球化退火 ( 5) 降低冷冲压件的硬度,提 高塑性,以便进一步拉伸。 完全退火 ( 6) 为了得到下贝氏体组织。 等温淬火 ( 7) 去除因塑性变形加工、焊接等造成的残余应力。 去应力退火 ( 8) 渗氮前,为提高渗氮件心部的强韧性采用的热处理方法。 去应力退火 ( 9) 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二次渗碳体。 正火 2铝合金熔炼的特征有哪些。 1)熔化时间长:铝的熔化潜热大,比热大,消耗热量,熔速小。 2)易吸氧:与氧生成 Al2O3。 该膜一旦破坏,进入的氧气很难去除。 且 Al2O3会随熔体进入铝锭。 减少氧化是铝及其合金熔炼的重要问题。 3)易吸氢:吸入的氢,在固相及液相两者 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 结晶时,形成气孔和疏松的氢化物,减少吸氢又是熔炼的另一种重要问题。 4)易吸收金属杂质:铝是高活性的合金元素,易吸收铁质坩锅工具中溶解的铁,或从炉衬中的氧化物及熔剂的氯盐中置换出铁、硅、锌等金属杂质。 杂质进入铝熔体中很难去除。 并随熔炼次数增多而增多,防杂质污染是铝熔炼的第三个重要问题 2简述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的基本工艺过程。 火法冶金:准矿石备(选矿、焙烧球化或烧结),冶炼(金属化合物的还原),精炼(除去杂质提纯金属) 湿法冶金:浸取,固液分离,溶液净化,金属或化合物提取 2炼钢的 实质是什么。 在炼钢过程中发生哪些基本冶金反应。 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大量杂质元素,使其化学成分达到钢的要求 元素的氧化顺序(冶金还原原理) A、 T1400℃ 元素的氧化顺序: Si、 Mn、 C、 P、 Fe 8 B、 1400℃ T1530℃ 元素的氧化顺序: Si、 C、 Mn 、 P、 Fe C、 T1530℃ 氧化顺序: C、 Si、 Mn、 P、 Fe 脱碳反应 [C]+[O]=CO↑ +Q1 2[C]+O2=2CO ↑ +Q2 [C]+(FeO)=[Fe]+CO ↑ Q3 硅的氧化和还原 [ Si]。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