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课后答案内容摘要:

在着偏析夹渣物、第二相等,在热塑性变形时,随金属晶粒的变形方向或延伸呈条状、线状或破碎呈链状分布,金属再结晶后也不会改变,仍然保留下来,呈宏观“流线”状。 纤维组织使得金属的力学性能呈现出方向性,沿 着纤维方向抗拉抗压强度增大,垂直于纤维方向的抗拉抗压强度减弱。 23 何为“过热”。 何为“过烧”。 它们分别会对锻件产生什么影响。 答: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如果加热温度过高,导致金属的晶粒急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过热”;如果温度过高接近熔点时,晶界发生氧化或者局部融化的现象称为“过烧”。 过热会导致金属塑性减小,塑性成形能力下降;过烧会导致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完全消失。 24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 1)金属的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大,金属可锻性越好。 错误;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小,可锻性越好。 ( 2)为了提高钢材的塑性变形能力,可以采用降低变形速度或在三相压应力下变形等工艺。 错误;当变形速度低于临界值时,降低变形速度可以提高材料塑性变形能力,但当变形速度高于临界值时,降低变形速度降低了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 ( 3)为了消除锻件中的纤维组织,可以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实现。 错误;只能通过塑性变形改变纤维的方向和分布。 25 求将 75mm 长的圆钢拔长到 165mm 的锻造比,以及将直径 50mm、高 120mm 的圆钢锻到 60mm 高的锻造比。 能将直径为 50mm、高 180mm 的圆钢镦粗到 60mm 高吗。 为什么。 答: s0H0=s1H1 Y 锻 =s0/s1=H1/H0=165/75=。 Y 锻 =120/60=2;不能,因为整体镦粗用圆形截面坯料的高度和直径比不大于 ~3,此处的高径比为。 28 带头部的轴类零件,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条件下,若法兰头直径 D 较小,杆长 L 较大时,应如何锻造。 D 较大, L 较小时,又应如何锻造。 答:自由锻。 D 较小, L 较大时,先将棒料拔长,然后局部镦粗,锻出头部; D 较大, L 较小时,先镦粗,然后锻轴杆。 29 答: a)不适合,结构复杂且有肋板; b)不适合,有圆柱面与平面相交形成空间曲线,修改见 图 215( b); c)不适合,有梯型槽,去除梯型槽后可用于自由锻。 211 模锻时,如何合理确定分模面的位置。 答: 首先保证模锻件能从模膛中顺利取出 分模面尽量选在能使模膛深度最浅的位置 尽量使上下两模沿分模面的模膛轮廓一致 尽量采用平面,并使上下模膛深度基本一致 是模锻件上的敷料最少,锻件形状尽可能与零件形状一致。 212 模锻与自由锻有何区别。 答: 模锻需要模具及锻压设备,投资较大,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生产。 自由锻设备简单,但是生产效率低,适合单件小批量生产 模锻能锻造形状复杂的锻件,尺寸较为精确,并可使金属流线分布更为合理,力学性能较高。 减少切削加工工作量。 自由锻尺寸精度低,加工余量大,耗材多 模锻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 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易于实现机制化、自动化。 自由锻劳动强度大,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214 修改见书图 235 215 分模面均为对称面 217 间隙对冲裁件断面质量有何影响。 间隙过大或过小会对冲裁产生什么影响。 答:凸凹模间隙会严重影响冲裁件的断口质量,间隙合适时,板料内形成的上、下裂纹重合一线,断裂带和毛刺均较小;间隙过大时,板料中拉应力增大,裂纹提前形成,板料内形成的上下裂纹向内错开,断口断裂带和毛刺均较大;间隙过小时,凸凹模受到板料的挤压作用大,摩擦加大,板料内形成的上、下裂纹向外错开,断口形成二节光面,在两节光面间夹有裂纹。 除此之外,凸凹模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