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内容摘要:
、。 9.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辅助运动)。 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范成运动、附加运动)传动链。 10.衡量已加工表面质量的指标有。 11.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工件以 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 12.测量误差是属于(系统、随机)误差,对误差影响最大的方向称 方向。 13.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相同,相反),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靠近,远离)工件加工表面。 14.辅助支承可以消除( 0、 2)个自由度,限制同一自由度的定位称(完全定位、过定位)。 15.磨削加工时,应选择(乳化液,切削油),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不锈钢进行(退火,淬火)处理。 6 二、 端面车刀的切削部分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绘图表示表示端 面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 ( 8 分) 三、 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如何减少金属切削变形。 ( 8 分) 四、 列出切削英制螺纹的运动方程式,并写出 CA6140 车床进给箱中增倍变速组的四种传动比。 ( 8 分) 五、 加工下述零件,要求保证孔的尺寸 B= 30+ ,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工序尺寸 L。 ( 8 分) 六、磨一批 d= ? ??mm 销轴,工件尺寸呈正态分布,工件的平均尺寸 X= ,均方根偏差 σ = ,请分析改工序的加工质量。 如何加以改进。 ( 8 分) ???XX F 七、滚斜齿时需要多少种运动。 列出每条运动链的首末端元件及计算位移。 ( 8 分) 7 八、制订下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具体条件: 45 钢,圆料 ф 70,单件生产。 ( 12 分) 其余 九.在一杆状形工件铣键槽,要求保证尺寸 与 ,设计该工件的定位方案,并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 10 分) 8 试题 2 参考答案 一. 1.一个工人在一台机床上对一个(或多个)零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减少,减少 合金, YT5 ,英制,模数和径节 5.互换性 ,减少 ,软 8.尺寸,运动,动力 ,附加运动 ,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 ,基准位置 ,误差敏感 ,靠近 ,过定位 ,调质 二. 端面车刀切削部分结构由前刀面、后刀面、付后刀面、主切削刃,付切 削刃与刀尖构成。 端面车刀的六个基本角度: ro、 α o、 kr、 kr’、 λ s、 α o’ 三. 被切金属在刀刃的挤压作用下,产生剪切滑移变形,并转变为切屑的过程。 要减少切削变形,可增大前角,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相关推荐
2Cr13,其内孔加工顺序为 : 1 车内孔 ; 2 氰化 , 要求工艺氰化层深度为 t。 3 磨内孔 ,要求保证氰化层深度为 ~ t 及公差 . 0 ,渗碳深度为 ~,试计算渗碳前车学削工序的直径尺寸及公差 . 12 图 45 箱体在镗床上用坐标法镗两孔 .一直孔 I 坐标尺寸 X5=180mm,Y1=130mm,试求孔 II 的坐标尺寸及两孔坐标吃醋的公差 . (图
时,试分别分析上述误差对两种机床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 编号 2020 2020 学年第二学期 审核责任人签 字 科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参考班级 010311115 陆 永 贵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命题教 师 印数 得分 张树 仁 200 评阅人 刘 薇娜 于俊 鹏 得分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0 分) 0 是 前角 的符号,是在 正交平 面内测量的
日期) 标准化(日期) 会 签(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 字 日 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 字 日 期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洛阳理工学院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产品型号 零件图号 A4 B100214 15 产品名称 倒档拨 叉 零件名称 倒档拨叉 共( 14)页 第( 14)页 车间 工序号 工序名称 材 料 牌 号 14 钳 KTH35010 毛 坯 种 类 毛坯外形尺寸
可能为零。 但却存在垂直度误差。 23.径向圆跳动在生产中常用它来代替轴类或箱体零件上的同轴度公差要求,其使用前提是__。 24.径向圆跳动公差带与圆度公差带在形状方面__,但前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__而后者公差带圆心的位置是__。 25.在任意方向上,线对面倾斜度公差带的形状是__,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 26.图样上规定健槽对轴的对称度公差为 0. 05mm
( ) 工艺系统位移如下 x 0 16l 13l 12l 23l 56l l y系 统 工件轴向最大直径误差为 /32 ( ) 0 .0 8ly y m m 尾 1 2 3 4 5 6 70 . 0 9 50 . 10 . 1 0 50 . 1 10 . 1 1 50 . 1 20 . 1 2 50 . 1 30 . 1 3 50 . 1 40 . 1 4 5 2) 22()3 yF l
基准面 2)夹紧力作用方向应使所需夹紧力最小 3)夹紧力作用方向应使工件变形尽可能小 夹紧力作用点确定的原则: 1)夹紧力作用点应落在支承元件或几个支承元件形成的稳定受力区域 2)夹紧力作用点应落在工件刚性好的部位 3)夹紧力作用 点应尽量靠近加工表面 典型夹紧机构: 斜楔夹紧机构、螺旋夹紧机构、偏心夹紧机构 斜楔夹紧机构的特点: 1)有增力作用,但不大 2)夹紧行程小。 斜角越时自锁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