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式电梯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第 10 页 共 27 页 卷扬机 卷扬机选用原则: a、卷扬机的额定曳引力应大于所需提拉力的 2倍。 减力比如下图示:所需提拉力 =起吊重量( T)滑轮组的减力比传动效率 b、卷扬机所用的钢丝绳的破断拉力应大于所需提拉力的 11 倍,且不能小于φ 10mm。 C、卷扬机应带有抱闸,断电时,应能可靠制动。 钢丝绳 钢丝绳选用原则: a、吊装用的所有钢丝绳均不少于φ 10mm。 b、钢丝绳不能有断股现象。 c、钢丝绳长期使用后,如果直径小于钢丝绳原来公称直径 93%时,必须更换。 滑轮 滑轮选用原则: a、 选用 6 倍以上安全系数的滑轮(包括动滑轮或定滑轮)。 b、 必须使用带有闭口吊环的滑轮,禁止使用带开口钩的滑轮。 c、 根据所需减力比,选择不同槽数的滑轮。 索具卸扣 选用 6 倍以上安全系数的索具卸扣。 手拉葫芦 减力比: 1: 2 减力比: 1: 3 第 11 页 共 27 页 手拉葫芦的选用原则: a、 手拉葫芦完好合格,各部件可靠并运行正常。 b、 不准超载使用,额定载何不少于所吊重量 2倍。 麻缆 麻缆选用原则: a、 合理选用安全系数,作吊索时为 610。 b、 麻缆完好,无腐烂变质,无扭结,断头无松散。 钢丝绳轧头 钢丝绳轧头选用 原则:根据钢丝绳直径选用轧头。 五)、卷扬机的固定 卷扬机座必须牢固可靠地固定,设置在不妨碍箱头运输的通道上,其位置不能浮动和不平,必须能承受起吊重物所需提拉力 15 倍的水平作用力。 卷扬机至第 1 个动滑轮的距离不能过小,保证卷扬机的偏转角度小于 6 度。 在行人通道上的曳引钢丝绳上,必须设置防护槽钢。 六)、滑轮的固定 每个定滑轮必须牢固可靠地固定,定滑轮必须能承受 15 倍的作用力,而不会松脱。 井道顶部主定滑轮必须用两组 4条φ 12mm钢丝绳挂在机房吊钩上。 七)、电梯箱头的移动,捆扎和吊起 箱头的移动 最少用两条。 如下图示 第 12 页 共 27 页 2.箱头的捆扎 如右图示: 3.箱头的吊起 钢 丝 绳夹 φ 12 钢丝绳 1/3L L 第 13 页 共 27 页 八、吊装注意事项 1.禁止用 1 条钢丝绳捆扎箱头和起吊。 2.起吊前,应检查各起吊工具的牢固性。 3.禁止使用不能转动的滑轮。 4.禁止使用已断股的钢丝绳和麻缆。 5.箱头搬运和起吊时,必须注意旁人的安全。 6.转动的卷扬机轮壳、滑轮和正在运动的钢丝绳,不能用手触摸。 7.吊装时,严禁让箱头受到撞击。 8.除主机箱 可拆出后吊装外,其余箱头未经同意时,严禁擅自将箱头拆出吊装。 底层 顶层 φ 12 钢丝绳 曳引钢四省 丝绳 第 14 页 共 27 页 H2 h + RGh +3 0h +3 0347 586W轿厢 ( 对重 ) 中线9 ( 1 0 )L 9.层楼超过 15层时,应使用对讲机进行井道上下之间的通话。 10.手拉葫芦的额定载荷必须是吊起物重量的 2倍。 十、安装工艺 放样 、出入口样板的制作 A)中分门样板制作 出入口样板的开线参见图,出入口中心线与轿厢中心线一致,其中 OP为开门净宽, L为样板长度, 2 为门口样线落线点。 B)旁开门样板制作 出入口样板的开线见图,出入口中心线与轿厢中心线的偏移量 M值,详见井道布置图,其中 OP 为开门净宽, L为样板长度, 2 为门口样线落线点。 C)样板数量 通常制作 2 件,分别用于上下样,当电梯为双开门时,应多作 2件,中分门的开线方式二者一样,旁开门开线方式见图 1. 轿厢导轨样板制作 轿厢导轨样板的开线见图,其中: RG 为轿厢导轨距 H5~10O P ( 门口净宽 )L门中线21轿厢中线 M H5~10OP ( 门口净宽 )L门中线21轿厢中线 MH5~10OP ( 门口净宽 )L门中线21轿厢中线M图 图 H5~10O P ( 门口净宽 )L门中线21 图 图 25 150 第 15 页 共 27 页 H 2 h + RG h+30 h+30 3 4 7 5 8 6 W 对重中线 轿厢导轨中线 10 L 11 K K S h 为轿厢导轨高,具体尺寸详见井道布置图; 6 为导轨支架安装位置落线点; W 值为导轨支架上的导轨固定孔距离, 8 为轿厢导轨校正落线点, H为样板宽度, L 为样板长度。 9 为轿厢曳引点, 10 为对重曳引点。 1. 对重导轨样板制作 : A)中分门对重导轨样板的开线见图 ,其中: RG 为对重导轨距, h 为对重导轨高,具体尺寸详见井道布置图; 6 为导轨支架安装位置落线点; W 值为导轨支架上导轨固定孔距离; 8 为对重导轨校正落线点; H为样板宽度, L为样板长度。 B)旁开门对重导轨样板制作: 旁开门对重导轨样板的开线见图 ,其中: RG 为对重导轨距, h为对重导轨高,具体尺寸详见井道布置图; 6 为导轨支架安装位置落线点; W 值为导轨支架上导轨固定 孔距离; 8 为对重导轨校正落线点, 10为对重曳引点。 S为对重中线与轿厢导轨中线的偏移量,具体尺寸详见井道布置图; 11 为辅助点,用于对重样板相对于轿厢样板的找正,它与 7点一样,对称于轿厢导轨中心线 (与之距离都为K)。 H 为样板宽度, L为样板长度。 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