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送审稿)内容摘要:
—— 扁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 2 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 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施焊。 —— 圆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 6 倍 ,双面施焊。 —— 扁钢 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应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 3/4 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应采取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可采用下列方法: —— 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 2 。 —— 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 采用长效降阻剂。 施工参见图集 03D5014 第 6 63 页。 —— 换土。 采用换土法时应满足以下要求:接地体敷设完后的土沟其回填土内不应夹有石块和建筑垃圾等;外取的土壤不得有较强的腐蚀性;在回填土时应分层夯实。 两相邻地网在地下的距离宜大于 20m,否则,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当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之间有电力和通信电缆连通时,宜将其接地装置互相连接。 接地电阻值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Ω。 当设备或系统接焊点 焊点 角钢 扁 钢 焊点 焊点 扁钢 钢管 图 1 扁钢与角钢或钢管的焊接 DB/ — 7 地有特殊要求时,应按照 具体要求确定。 当防雷接地与设备或系统的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时,其冲击接地电阻应取其中最小值。 不同情况下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允许值参见表 1。 表 1 不同情况下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允许值 接地项目名称 允许值( Ω ) 接地项目名称 允许值( Ω )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 ≤ 10 程控交换机专用接地 ≤ 5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 ≤ 10 综合布线系统专用接地 ≤ 4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装置 ≤ 30 计算机管理系统专用接地 ≤ 4 微波站、电视台的天线塔防雷接地 ≤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专用接地 ≤ 4 微波站 、电视台的机房防雷接地 ≤ 1 有线广播系统专用接地 ≤ 4 天气雷达站共用接地 ≤ 4 保安监控系统专用接地 ≤ 4 有线电视接收天线杆 ≤ 4 闭路电视系统专用接地 ≤ 4 医疗用电气设备接地 ≤ 4 扩声对讲及同声传译系统专用接地 ≤ 4 电子计算机安全保护接地 ≤ 4 BAS系统专用接地 ≤ 4 电子计算机交流工作接地 ≤ 4 电梯设备专用接地 ≤ 4 自然接地体施工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应优先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的结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装置,所有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等均应共用接地装置,其接 地电阻不应大于 4Ω,当有直流接地时不应大于 1Ω。 如实测达不到要求时,应外加人工辅助接地体。 利用建筑物基础内的结构钢筋作防雷接地极时,横向主筋(地梁和承台内钢筋)作为水平接地体,纵向主筋(桩体钢筋)作为垂直接地体,并相互焊接构成接地装置。 当建筑物内系统对接地有严格要求时,应对建筑物基础底板钢筋如下网格点焊接或绑扎:一类防雷建筑物为 5m 5m 或 6m 4m,二类防雷建筑物为 10m 10m 或 12m 8m,三类防雷建筑物为 20m20m 或 24m 16m。 当采取焊接时,应采用与基础钢筋同规格的钢筋搭接焊,搭接长度 为圆钢直径的 6倍。 基础底板钢筋网格点焊接施工见图 1。 DB/ — 8 注: L、 W为基础钢筋焊接网格点尺寸, 一类防雷建筑物为 5m 5m或 6m 4m,二类防雷建筑物为 10m 10m或 12m 8m,三类防雷建筑物为 20m 20m或 24m 16m。 图 1 基础底板钢筋网格点焊接 当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小于 20m 时,应将两建筑物的接地装置采用两条 ф 12 的热镀锌圆钢或40 4 的热镀锌扁钢进行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线的埋深不应小于 ,在出、入口或人行道路不应小于 1m。 对于建设在土壤电阻率较高地方上的建筑群,宜将各个建筑物的接地装置相互连接。 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基础内钢筋的表面积总和不应小于。 当基础有防水层或有特殊要求时,应增设人工辅助接地体。 桩基础接地体 应利用建筑物桩基础内的结构钢筋作防雷接地体。 其中,桩内主筋作为垂直接地体,承台(桩台板)内钢筋作为水平接地体。 桩内主筋至少两根分别与承台内上下层配筋相焊接。 当不能采用焊接法连接时,可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 利用建筑物承台外圈二根不小于φ 10 的承台上层配筋(桩台板板面钢筋)或沿桩台板外圈敷设 40 4 镀锌扁钢,作为环形接地连接线,环形接地连接线必须与所经过的桩内主筋和用做防 雷引下线的构造柱内主筋连接。 利用地梁内靠外侧 (或同方向 )的 2 根主筋通长焊接,或者在地梁外侧敷设 40 4 镀锌扁钢,作为均压环,并与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相连。 在总等电位接地端子箱( MEB)安装处以及信息设备和弱电进线处,从该均压环上就近引出接地预埋件,作为 MEB 以及各种金属管道和金属护管在入户处的接地之用。 具体做法参见图集 L04D502 第 94 页。 构造柱内用做引下线的主筋(至少二根),应分别与承台上下层配筋、地梁内主筋及其桩内主筋焊接。 利用建筑物桩基础内钢筋做接地体的做法详见图 2。 利用桩基础作为接地体应满足以 下技术指标: —— 桩利用系数(用作接地体桩数 /建筑物总桩数)不应小于 ,宜优先利用外围基础桩作为接地体。 —— 桩筋利用数不应少于 2 根。 —— 用做接地体的桩间距宜大于 5m。 —— 单桩的接地电阻宜不大于 10Ω。 DB/ — 9 图 2 利用建筑物桩基础内钢筋做接地体做法 DB/ — 10 板式或箱形基础接地体 利用建筑物底板外圈二根不小于φ 10 的钢筋或沿底板外圈敷设 40 4 镀锌扁钢,作为环形接地连接线,环形接地连接线必须与所经过的用做防雷引下线的构造柱内主筋连接。 构造柱内用做引下线的主筋(至少二根),应分别与底板内上下层钢筋焊接。 底板有防水层 的,应预先在低于 处从引下线引出接地连接线,并在建筑物四周散水坡外大于 1m 处埋设环形人工接地体,将接地连接线与环形人工接地体焊接。 接地连接线间距与引下线间距一致。 破坏防水层处应采取加防水膏等措施。 板式或箱形基础防雷接地体做法可参见图集 99D5011第 241页、 图集 L04D502第 5 5 54页。 钢筋混凝土基础接地体 钢柱型钢筋混凝土基础 每个基础中仅需一个地脚螺栓通过连接导体与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网连接,钢柱就位后将螺母与钢柱和地脚螺栓焊接在一起。 当不能利用地脚螺栓时,应从基础钢筋网上 引出连接导体( ≥φ 10 镀锌圆钢),连接导体引出基础的位置应在钢柱就位的边线外边,并在钢柱就位后焊接到钢柱底板上。 连接导体与钢柱底板焊好后,与土壤接触的外露连接导体和钢柱底板均用 1:2 水泥砂浆保护,其厚度不小于 50mm。 连接导体与地脚螺栓和钢筋网的连接采用焊接,在施工现场没有条件进行焊接时,应预先在钢筋网加工场地焊好后运往施工现场。 对于有垂直和水平钢筋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应将与地脚螺栓焊接或与引出连接导体连接的那一根垂直钢筋焊接到水平钢筋网上(当不能直接焊接时,采用一段φ 10 镀锌圆钢跨焊),或采用螺栓紧固 的卡夹器与水平钢筋网连接。 对于仅有水平钢筋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应将地脚螺栓通过连接导体( ≥ φ 10 镀锌圆钢)与水平钢筋网焊接,或直接从水平钢筋网上引出连接导体。 钢柱型钢筋混凝土基础防雷接地体做法参见图集 03D5013第 17页。 杯口型钢筋混凝土基础 应从基础钢筋网上引出连接导体( ≥ φ 10 镀锌圆钢),连接导体引出基础的位置应在杯口一角的附近,与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柱上的预埋连接板相对应。 连接导体与柱上预埋连接板焊好后,与土壤接触的外露连接导体和连接板均用 1:2 水泥砂浆保护,其厚度不应小于 50mm。 连接导体与 钢筋网的连接采用焊接,在施工现场没有条件进行焊接时,应预先在钢筋网加工场地焊好后运往施工现场。 对于有垂直和水平钢筋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应将与引出连接导体连接的那一根垂直钢筋焊接到水平钢筋网上(当不能直接焊接时,采用一段φ 10 镀锌圆钢跨焊),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与水平钢筋网连接。 对于仅有水平钢筋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应直接从水平钢筋网上引出连接导体。 杯口型钢筋混凝土基础防雷接地体做法参见图集 03D5013第 18页。 接地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 对人工接地体应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测: —— 检测人工接地体的安装形式 、材料和规格,测量其间距、长度和埋设深度。 —— 检测人工接地体的焊接长度和质量,检查其是否有防腐处理。 —— 测量人工辅助接地体与建筑物四周散水坡的距离,测量人工接地体与出入口或人行道的距离,以及采取的降低跨步电压的措施。 —— 测量围绕建筑物敷设的环型人工接地体的几何尺寸,确定是否补加人工接地体,并测量补加水平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的长度。 —— 确定是否采取降低接地电阻措施,并检查采取的相应措施。 —— 使用毫欧表对两相邻接地装置进行导通测试,如两接地装置的导通电阻不大于 1Ω,则断定为共用接地系统;如大于 1Ω,则应检查两接地装置最近距 离是否大于 20m。 DB/ — 11 —— 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测量方法见本规范附录 A、附录 B。 对自然接地体应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测: —— 检查基础有无防水层,测量土壤电阻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确定是否增设人工辅助接地体。 —— 检查基础底板钢筋网格点的焊接。 —— 测量两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确定接地装置是否应进行等电位连接。 —— 检测柱内用做引下线的主筋与接地装置的连接质量以及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基础钢筋表面积。 —— 对于桩基础接地体,尚应检测桩筋与承台配筋的连接,环形接地连接线和均压环的设置,检查桩利用系数和桩筋利用数,测量用做接地体 的桩之间的距离,测量单桩的接地电阻。 —— 对于钢筋混凝土基础接地体,尚应检测地脚螺栓、连接导体、钢筋网的设置是否符合第 款的有关要求。 6 建筑物防雷引下线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监督 常规 引下线 施工技术要求 引下线的材料和规格 引下线应采用热 镀锌 圆钢或热 镀锌 扁钢,优先采用热 镀锌 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0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8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 4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加大其截面。 引下线的布置 建筑物防雷引下线不应少于 2 根,但周长不超过 25m 且高度不超过 30m 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 引下线应沿建 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并应尽可能在靠近建筑物拐角处布置。 引下线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 12m,二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 18m,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 25m。 金属屋面周边应每隔 18~ 24m 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引下线的敷设 引下线上端应与接闪器焊接,下端与接地装置焊接,焊接应满足本规范第 款的要求。 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 如需弯曲时,应采用弧形弯曲,避免直角弯曲,且弯曲部分开口处的距离不得小于弯曲部分线段实际长度的 1/10。 引下线支持件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水 平直线部分 ~ ,垂直直线部分 ~ 3m,弯曲部分 ~。 当建筑艺术要求较高时,引下线可暗敷在建筑物外墙批荡层或墙体内,其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100mm2。 但当墙体是由可燃材料构成且引下线的温升对墙体材料构成危险时,引下线不得暗敷在墙体内,且 必须使引下线与外墙之间的距离大于 ,金属固定支架可与墙体接触。 引下线不得安装于排水槽或下水管内,并与门窗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建筑物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良好的电气通路。 如采 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 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引下线地面上 至地面下 的一段应采取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钢管、槽板、橡胶管或塑料管等保护。 施工参见 图集 99D5011 第 224 页。 引下线上不得附着任何电气线路。 断接卡 当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应在各引下线上距地面 ~。 断接卡的施工 参见图集99D5011第 223页、 图集 L04D502第 5 58页。 安全距离 为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电气线路的反击,应 符合下列要求: DB/ — 12 a)当金属物或电气线路与防雷接地装置之间不相连时,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 1S 应按下列表达式确定: 当 ix Rl 5 时, )( xic lRkS „„„„„„„„„„„ ( 5) 当 ix Rl 5 时, )(0 7 xic lRkS „„„„„„„。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送审稿)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新建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定层(最好为基岩),并与沉降仪总长一致。 孔口应平整密实。 安装前先在孔底灌浆,以便固定底端锚板,安装时锚杆朝下,法兰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绳保护以防止元件自 行掉落,采用合适方法将底端锚板压至设计深度。 每个测试断面埋设完成后,位移计引出导线用钢丝波纹管进行保护,并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 一般埋设完成后 3~ 5 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零点。
新开业宾馆酒店工作总结
(使用请双击删除页眉文字) 专业好文档为您倾心 整理 ,谢谢使用 些标准由质检部门进行督促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其整改。 平时酒店注意经常给员工引进新的服务理念,提倡个性化、亲情化服务。 七八月份又开展了质量服务月活动,在酒店大厅悬挂横幅,请顾客对酒店的服务质量提出宝贵意见,并开展季度明星和优秀服务员评比活动,这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在员工中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思想,同时又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新城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方案
服务器( CLIENT/ SERVER)技术,使用主服务器进行全局大部分业务的数据处理,充分发挥主机运行速度快, I/O 吞吐量大的特点,确保系统高效运行。 6) 数据采用 SQL Server 系统,以 ANSI 标准的 SQL 语言作为核心语言,并在实现中引进多先进技术,如并行处理,快速数据复制技术等,因此可以很好地支持大型数据库且维护方便。 操作系统 ,数据库和网络正常启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