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系统(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先后融入到了 MRP、MRPII、 ERP等系统中。 在商业流通中,物流信息系统包含了 POS 、 EOS等系统。 这一阶段的物流信息系统发展较快,也确实给企业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4)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信息系统 因特网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客户或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体现企业为达到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物流信息的技术应用 条形码的制作与扫描设备 1) 条形码的制作 条码具有唯一性与永久性。 条码码制主要有三种: ITF1 UCC/EAN128与 EAN13。 单个大件商品的包装箱往往采用 EAN13条码; 储运包装箱常常采用 ITF14或 UCC/EAN128条码; 企业商品采用的条码通常为 EAN13或缩短版商品条码( EAN8)。 EAN为 European Article Number(欧洲商品编号)。 标准版商品条码所表示的代码由 13位数字组成: 结构一:左 7位为厂商识别代码;接下来 5位表示商品项目代码;最后 1位为校验码。 结构二:左 8位为厂商识别代码;接下来 4位表示商品项目代码;最后 1位为校验码。 最左边 3位前缀为国家码, EAN分配给我国的前缀码为690、 691和 692,当前缀为 690、 691时,其代码结构同结构一;当前缀为 692时,其代码结构同结构二。 2) 条形码与扫描设备在物流中的应用 条码扫描设备主要有:光笔扫描器、台式扫描器、手持式扫描器、固定式光电及激光扫描器等。 扫描过程分两阶段:  将印刷符号转换成光电信号  将光电信号翻译成数据,并输入到计算机系统 条码和扫描技术在物流中的两大作用:  应用于零售商店的销售点:提供精确的存货控制  物料搬运和跟踪:提高生产率,减少差错 电子数据交换( EDI) EDI是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称为“无纸贸易”。 1) EDI分类  贸易数据交换系统 (Trade Data Interchange, TDI),它用电子数据文件来传输订单、发货票和各类通知。  电子金融汇兑系统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EFT),即在银行和其它组织之间实行电子费用汇兑。  交互式应答系统 (Interactive Query Response)。 它可应用在旅行社或航空公司作为机票预定系统。  带有图形资料自动传输的 EDI。 最常见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图形的自动传输。 2) 实现 EDI的环境和条件  数据通信网是实现 EDI的技术基础  计算机应用是实现 EDI的内部条件  标准化是实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