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产业集聚区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方案内容摘要:

企业,给予 1000 万元重奖。 (六)广开渠道,加大融资力度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担保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县域内金融机构为支柱产业提供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凡当年向本县 1 家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类企业一次性新增贷款 500万元且使用一年以上、并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金融机构(包括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县政府按当年新增贷款数额的 %给予风险补偿(可用实物形式)。 凡新上机械制造、 16 纺织服装及配套产业项目,当年贷款额 2020 万元以上、并且用于固定资产技改投资的企 业,县政府按同期银行基准利率的 30%给予 2 年贴息。 鼓励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吸收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方式筹集资金。 对于成功上市融资的企业,县政府一次性给予企业 300 万元奖励。 积极引导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最大限度地赢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七)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加快引进和培养行业发展所需人才 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多种形式引进急需的人才。 一是县直有 关部门根据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制定人才专项培养规划,建立多层次的研发设计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 二是依托县职业教育中心实行订单式培养,加快培养主导产业适用的高级技术工人,使企业工人从单一技能型向技能与智能复合型转变。 三是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重点企业的厂长、经理到国内著名大专院校培训。 同时,每年要组织 3~ 5 次主导产业企业的经理到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将安排专款给予补贴。 四是每年组织一次全县职工技能大赛,提高两大主导产业企业的职工素质。 五是 17 建立健全我县机械、纺织服装专业技术人 才信息库,及时为企业提供人才需求服务。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交流,支持鼓励企业采取技术人员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落户扶沟。 对于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类企业引进的具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在我县工作一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每月给予 200元津贴补助,年终一次兑现。 对我县主导产业所需引进落户扶沟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受学历、职称限制,实行特事特批,确保满足企业技术人才需求。 对于当年获得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给予每人一次性奖励 1000 元。 (八) 实施名牌战略 在巩固现有品牌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宣传扶持力度,培植一批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对于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名牌产品(以上均不含复审,下同)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企业 10万元、 5万元的奖励;获得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称号的,分别奖励企业 2 万元;对取得汽车行业 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法人代表 3 万元。 (九)加强协会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筹备成立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协会扶沟机械制造业分会和河南省纺织服装协会扶沟县纺织服装分会,充分发挥协 会 18 作用,建立专家咨询组,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难点问题,搞好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发展和市场秩序,引导企业产品定位贯彻错位竞争思想,鼓励企业生产“专、精、特、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层次,共同抵御风险。 三年内,县政府对机械制造协会和纺织服装,每年给予 20万元的经费补助。 (十)注重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继续 贯彻资源集约节约、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土地利用上,更是惜土如金。 在项目入驻上,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单独选址建厂,一律入驻标准化厂房;投资规模在 5000万元以上的项 目,根据投资总额、生产需求来确定征用土地面积。 凡不能达到预期的投资强度,出现多批少建,套用土地的,超标部分坚决收回。 (十一) 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 扶沟产业集聚区能源主要包括西气东输燃气、电及农作物秸秆,其中产 业集聚区用汽主要来自于集聚区内的国能生物电厂,其采用秸秆燃烧锅炉,目前的装机容量为 2ⅹ 12MW,当燃用棉花秸秆时,每年耗量 ,当燃用玉米秸秆时,每年耗量。 同时按照规划的二期工程建成后(扩建 2ⅹ 12MW),当燃用棉花秸秆时,每年耗量 ,当燃用玉米秸秆时,每年耗量。 19 集聚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类型主要有烟尘、粉尘、 COD。 氨氮、冷却水、炉渣、废料、噪声等。 烟尘、粉尘通过除尘机或过滤器达到除尘效果。 COD、氨氮、工业污水等通过排污管网进入扶沟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后的中水,供国能扶沟生物电厂使用,国能电厂再集中供热,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炉渣、废料可外运铺路、填坑。 国能扶沟生物电厂发电后的秸杆灰可用作扶沟县地平线复合肥有限公司复合肥的主要原料,从而实现资源的再生和重复利用。 在集聚区内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落实工业集聚区内清洁生产管理与审 计。 杜绝规模小、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消耗高的企业入驻区内。 产业发展注重产业的集成、企业的集成、物料和能源的集成。 通过产业链条的纵向延伸及横向耦合,增强产业链条的稳定性,加大各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区内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 逐步建立健全循环型企业系统、生活垃圾处理与管理系统、配送与回收系统等。 (十二) 安全生产 集 聚区 制定 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佩发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编制了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实施建设项目“ 三同时 ” , 按照安全生产方针和“ 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 全 ” 的原则,建立安全生 20 产责任制;从业有员超过 300人的,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不足 300人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编制防止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订突发事故应急救 援预案,并组织演练;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依法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严格按照建设项目 “ 三同时 ” 的要求,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以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职工安全技能为重点,创新方式方法,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细化方案,深化落实。 (十三) 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共公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抓好人才培训服务。 通过调研,针对全县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采取送出去培训的办法,先后两次组织了多名企业经营管理者, 参加省、市局组织的培训班充电提高;同 21 时利用工业经济月例会的形式,每月组织 35名企业经理发言介绍企业管理经验 ,探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交流市场信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抓好信用服务体系建设。 由县工信局牵头组建了县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建立企业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目前,已完成 13家企业的信息征集工作。 抓好创业辅导体系建设。 一是协同劳动局、工会等单位,本着“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以创业促就业”的要求,一年 来共举办下岗职工、分流人员创业辅导班九期,培训 867人,并实行跟踪指导,使他们的创业成功率达 70%以上。 二是指导帮助以下岗职工开展创业活动。 抓好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指导河南力神机械有限公司在建立了新产品研发中心,通过和中国农机科学研究院,国家拖拉机研究所的合作,研制成的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玉米摘穗、秸杆粉碎、青贮打捆为一体的联合收获机械项目(田间工厂),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完成各项报批,很快就可以组织生产。 同时还立足于我县的缸盖产业集群优势,以县缸盖协会为依托,帮助 14家缸盖缸体生产企业积极与湖北 汽车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工学院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新上了斯泰尔发动机缸盖、缸体生产线, 22 做好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吸收消化工作,向发动机整机组装推进。 抓好管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从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董事长、经理中筛选出 10名人员组成扶沟县中小企业咨询顾问团,定期(工业经济例会)、不定期的到企业进行巡回诊断、咨询和辅导。 共开展咨询活动 17场(次)。 同时,以县缸盖协会为平台,定期组织缸盖协会每月进行例会,发布市场信息,协调产品定价,促进了扶沟县缸盖企业的发展。 抓好法律政策服务体系建设。 一方面在机 构改革时,在工业和信息化局设立了企业发展环境股(政策法规股),配备 2名工作人员,加强法律政策服务力量,设立法律政策服务热线电话: 6231938。 同时,协调县整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办公室,对企业实行每月 25天安静生产日制度,在此期间凡到企业进行的各种检查必须到优化环境办公室审批,持证方能进入企业检查,还联系纪检会、监察局对 4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挂牌保护。 抓好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 在建立中小企业地方信息网站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 抓好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上级要求,县已成立五家中小企业担保 中心,正在采取会员制形式吸纳企业参加,组建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服务。 23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 5 篇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 1 本学期,我担任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