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内容摘要:

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个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 变,不以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④社会主义荣辱 观;(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把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 1922年“九二共识”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三通” —— 通邮、通航、通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篇三: 2020年 12月期末毛概考试重点总结最新版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选择、简答 )( P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选择、简答、辨析) (P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 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选择、简答 、辨析)(P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选择: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灵魂和主要内容。 P P10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 关于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P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人民 的宝贵精神财富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三大基本问题(选择) (P18) 体系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 P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8.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大条目 — 选择) (P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 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 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选择、简答 P2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选择:“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0.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及科学内涵 (选择、简答 ) ( P33) 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重点。 一个字不能错)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和方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 觉得如何而定。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选择:“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或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 11.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选择、简答 ) (P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时间)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逻辑空间)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P52)、主力军和最基本的动力。 ( P4748)性质:(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 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主力军: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 靠的同盟军。 最基本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的对象和领导( P4549)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 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 P51):( 1)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 —— 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旧版: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P41)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P52)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 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 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的国体和政体( P52) 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总之,国体——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 ——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依据( P55)道路: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依据: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法宝( P57)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P62):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选择) 武装斗争是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统一战线是党实现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党正确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关键。 联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 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 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阶级构成( P68) 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P70):“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原 因( P72):( 1)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 ( 2)我国拥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 ( 3)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P73)方针 /原则:(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 互助合作的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 政策( 4)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发展阶段: ?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发展高级社。 即,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 方法步骤:第一步: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P75)方针 /原则: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 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步骤:第一步:主要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