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表格内容摘要:
辛,温, 肺脾肾膀胱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证 下元虚冷之尿频、遗尿证 沉香 辛、苦,温, 脾胃肾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 集理气、降逆、纳气于一身 川楝子 苦,寒;有小毒, 肝胃小肠膀胱 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肝郁化火,胁肋胀痛之证 虫积腹痛 绿萼梅 微苦,微酸,涩、平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荔枝核 辛微苦温, 肝胆 理气止痛,祛寒散结 ,睾丸肿痛。 ,产后腹痛 化橘红 辛苦温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佛手 辛苦温, 肝胆胃肺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 《中药学》 9 枳壳 苦辛,微寒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玫瑰花 甘、微苦,温, 肝胃 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用于肝胃不和证 用于气滞血瘀证 用于外伤肿痛 *薤白 辛苦温, 肺心胃大肠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 ,泻痢后重。 *青木香 辛苦微寒, 肝胃 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 ,秽浊 内阻之腹痛吐泻, 3.痈疮疔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 香橼 辛苦酸温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柿蒂 苦平, 胃 降气止呃 1 用于呃逆证 *甘松 辛肝温, 脾胃 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为 藏药 ,主产于 青藏高原 第九章 消食药 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谓消导药。 山楂 酸甘,微温, 脾胃肝 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用于 肉食积滞 证 神曲 甘、辛,温 ,脾胃 消食和胃 ,起 赋形和助消化 的是神曲 麦芽 甘,平, 脾胃肝 消食和中,回 乳,疏肝 面食积滞 、消积、肝胃不和型食积 稻芽 甘,平, 脾胃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用于食积停滞证 莱菔子 辛、甘,平, 脾胃肺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用于食积气滞证 用于痰盛气喘证 鸡内金 甘,平, 脾胃小肠膀胱 运脾消食,固精止遗,软坚消石 用于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用于遗精遗尿 用于结石癥块 第十章 驱虫药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一般 空腹时 服用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使君子 甘,温, 脾胃 杀虫消积 苦楝皮 苦,寒;有毒, 肝脾胃 杀虫,疗癣 ,成人一天用量 36g 、杀灭皮肤寄生虫及抑制致病真菌 ,需文火久煎 槟榔 苦、辛,温, 大肠胃 杀虫消积, 行气利水,截疟 配常山:治疟疾久发不止 绦虫 、姜片虫 ,需用 3060g,。 消积 贯众 苦,微寒 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有小毒 南瓜子 甘平, 胃大肠 杀虫 生用连壳或 去壳后研细粉, 60120g,冷开水 调服 鹤草芽 苦涩凉, 肝小肠大肠 杀虫 绦 虫病之要药,善杀 阴道滴虫 , 水,不宜入煎剂 雷丸 苦寒,有小毒, 胃大肠 杀虫、消积 热, 不宜入煎剂 榧子 甘平, 肺胃大肠 杀虫,润燥 , ,。 第十一章 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大蓟 苦、甘,凉, 心肝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小蓟 苦甘凉, 心肝 凉血止血,散瘀消肿 用于血热妄行出血证 用于热毒疮痈 地榆 苦、酸,微寒, 肝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善治 下焦出血 :治疗 痔疮出血 《中药学》 10 胃大肠 大面积烧伤,不宜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止其所含水解型鞣质被机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疗痔肿出血 槐花 苦微寒, 肝大肠 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槐花在花蕾期芦丁含量最高,应在 花蕾期 采摘 侧柏叶 苦涩,微寒, 肺肝大肠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 、多服可致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化痰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 甘,寒, 肺胃大肠 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甘寒而不腻膈伤胃,利尿而不伤津 的特点 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苎麻根 甘,寒, 心肝 凉血止血, 清热 安胎 ,利尿、解毒 用于血热出血证 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用于热毒疮痈,蛇虫咬伤 利尿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三七 甘微苦温, 肝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瘀血诸证之良药 刺痛 茜草 苦,寒, 肝 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宜生用或酒炒用 蒲黄 甘微辛平, 肝心 活血祛瘀,收敛止血,利尿通淋 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孕妇禁用 香附:有雌激素的作用 景天三七 苦甘平 化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 区别:三七: — 化瘀止血药 — 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白及 苦、甘、涩,微寒,肺胃肝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1., 善治 烫伤及肛裂、手足皲裂等 ,外用能促进伤口愈合 (乌贼骨):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仙鹤草 苦、涩,平, 肺肝脾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 用于多种出血证 用于泻痢 用于脱力劳伤 用于疟疾,滴虫性阴道炎 棕榈炭 苦涩平, 肺肝大肠 收敛止血 用于各种出血证 血余炭 苦涩平, 肝胃大肠 收敛止血, 化瘀, 利尿 各种出血证 小便不利,石淋,血淋,瘀阻黄疸 藕节 甘涩平, 肝肺胃 收敛止血, 用于各种出血证 *鸡冠花 甘涩凉, 肝大肠 收敛止血,凉血,止带,止痢 , ,带下。 紫珠叶 苦涩凉 收敛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艾叶 辛、苦,温,肝脾肾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艾叶配阿胶:治崩漏下血属血虚有寒之证 炮姜 苦、涩,温,脾肝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为治 虚寒出血 之要 药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凡能通畅血行、消散瘀血,治疗瘀血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又称活血祛瘀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川芎 辛,温, 肝胆心包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头痛不离川芎) 《中药学》 11 延胡索 辛苦温, 心肝脾 活血,行气,止痛 血瘀气滞 、上下一身皆痛 郁金 辛、苦,寒, 肝心胆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1 郁金配石菖蒲治:癫狂、 癫痫等证 (丁香 — 温里药 — 温里散寒、温肾助阳) 凉血清心 的作用 姜黄 辛、苦,温, 肝脾 破血行气,通络止痛 为治疗风湿肩臂痛、以寒凝阻络者最佳 乳香 辛苦温, 心肝脾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用于血瘀诸痛证 用于疮疡痈仲,瘰疬 没药 苦辛平, 心肝脾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用于瘀血阻滞之证 五灵脂 苦甘温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虫毒 活血止痛宜生用,化瘀止血宜炒用 虎杖 苦、微寒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善治烫伤及毒蛇咬伤的活血祛瘀药 丹参 苦,微寒, 心肝 活血调经 (活血祛瘀) ,凉血消痈,清心除烦 ,为妇科调经之常用药 ,功同四物汤 红花 辛,温, 心肝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用于血瘀通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等证 用于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心腹损伤,心腹瘀阻疼痛等证 用于血热瘀滞斑疹紫暗 西红花 甘寒 活血祛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区别:红花 — 性温,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西红花 — 性寒 桃仁 苦、甘,平;有小毒, 心肝大肠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因其活血力强,能促进新血生长,故习称其能“破血”“祛瘀生新”。 益母草 苦、辛,微寒, 肝心膀胱 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为治疗 瘀血 经产 病 之要药 牛膝 苦、酸、甘,平,肝脾 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补肝肾,强筋骨, 治疗腰膝酸软、筋骨无力之 要药 、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 — 为四大怀药 ,道地药材产地为 河南 川牛膝 甘、微苦、平 逐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 通利关节 , 鸡血藤 苦、甘,温, 肝 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用于血瘀或血虚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证 用于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王不留行 苦,平, 肝脾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 水通淋 用于血瘀痛经,经闭等证 用于产后乳汁不下或乳痈等证 用于热淋、血淋、石淋等证 *月季花 甘温, 肝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痛经,闭经,及胸腹胀痛, 痛,瘰疬,跌打损伤。 (可开水泡服) 自然铜 辛,平, 肝 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肿疼痛 苏木 甘咸微辛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刘寄奴 辛、苦,温, 心肝脾 破血通经,散寒止痛,消食化积 用于跌打损伤 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 北刘寄奴 苦凉 活血祛瘀,痛 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区别:刘寄奴 — 性温 北刘寄奴 — 性凉 莪术 辛、苦,温, 肝脾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癥瘕积聚 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三棱 苦、辛,平, 肝脾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用于血瘀气滞经闭腹痛,癥瘕积聚 用于食积气滞,脘 《中药学》 12 腹胀痛 *水蛭 咸苦平有小毒, 肝 破血逐瘀,通经 癥瘕积聚,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穿山甲 咸,微寒, 肝胃 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穿山甲 — 消痈排脓 王不留行 — 利尿通淋 干膝 辛,苦,温 破血逐瘀,杀虫 土鳖虫 咸,寒;有小毒,肝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用于跌打损伤,筋骨折伤,瘀肿疼痛 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 血竭 甘、咸,平, 心肝 内服活血化瘀止痛,外用止血敛疮生肌 用于跌打损伤,瘀滞心腹刺痛等证 用于外伤出血及疮疡不敛等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能化痰或祛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用治咳喘证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临床应用 半夏 辛,温 ; 有毒 ,脾胃肺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 结, 、寒痰、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 苦、辛,温;有毒, 肺肝脾 燥湿化痰 ,祛风解痉;散结消肿 功效同白附子 白附子 辛、甘,温;有毒, 胃肝 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功效同天南星 白芥子 辛,温, 肺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1 善治寒痰及痰饮诸证,尤以痰在皮里膜外及经络者最宜 旋覆花 苦、辛、咸,微温, 肺脾胃大肠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为治疗肺胃气逆之要药 有止呕作用的化痰药是: 半夏、旋复花、竹茹 旋复花配赭石:治气逆呕恶、喘息 白前 辛、苦,微温,肺 降气祛痰 止咳 白前和前胡共 有的功效是降气化痰 第二节 清化热痰 前胡 苦辛微寒, 肺 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白前和前胡共有的功效是降气化痰 桔梗 苦、辛,平, 肺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利咽 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用于热毒壅肺之肺痈 用于咽喉肿痛,失音 川贝母 苦、甘,微寒,肺心 清化热痰, 润肺止咳, 开郁散结 为治疗 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 之要药 浙贝母 苦,寒, 肺心 清热化痰,消肿散结 1。执业中药师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表格
相关推荐
或与周围组织相连 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记忆: N0 同侧无、有动溶合、淋巴转移 M: M:代表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 2) 0~Ⅳ分期: 根据以上情况进行组合,可把乳癌分为以下各期: 0 期: TisN0M0; Ⅰ 期: T1N0M0;●记忆:只有 T1 Ⅱ期: T0~ 1N1M0, T2N0~ 1M0, T3N0M0; Ⅲ期: T0~
突下,旁开 ①黄疸、口苦、胁痛等肝胆病证;②肺痨,潮热 斜刺 寸 脾俞 脾之背 俞穴 在背部,第 11 胸椎棘突下,旁开 ①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②背痛 ③多食易饥,身体消瘦 斜刺 寸 胃俞 胃之背 俞穴 在背部,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开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斜刺 寸 肾俞 肾之背 俞穴 在腰部,第 2 腰椎棘突下,旁开 寸 ①头晕、耳鸣、耳聋
醚化等 ; 2)酰化反应: 乙酰化反应所用试剂多为醋酐 ; 3)缩醛和缩酮化反应 (又称羰基反应) :酮或醛在脱水剂作用下易与具有适当空间的 1, 3二醇羟基或邻二醇羟基生成环状的缩醛或缩酮。 4)硼酸络合反应:许多具有邻二羟基的化合物 ( 同一平面上 ) 可与硼酸、钼酸 、铜氨、碱金属等试剂反应生成络合物,使 糖 的理化性质发生较大改变,据此可用于糖、苷等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以及构型的确定。
四、上课纪律。 ,如有特殊情况需举手示意。 ,交头接耳,不得大声读 书或背书,如有读书或背书任务,需向老师告知,可根据情况另外安排。 ,把作业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脚,供老师检查,学生继续写下一门作业,如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在旁边做上记号,最好用铅笔不会写的题目暂时空在那里。 ,不得在教室里大 声喧哗,更不能相互追逐打闹,其他同学在学习时不得去打扰。 篇三:托管班管理制度细则
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和个人民团体干部(人事)部门: 现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依据本规定,对本地区、本部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一次检查,纠正存在的 问题。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将在明年适当时候,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请及时将执行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告诉我们。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 事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