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化学总结内容摘要:

醚化等 ; 2)酰化反应: 乙酰化反应所用试剂多为醋酐 ; 3)缩醛和缩酮化反应 (又称羰基反应) :酮或醛在脱水剂作用下易与具有适当空间的 1, 3二醇羟基或邻二醇羟基生成环状的缩醛或缩酮。 4)硼酸络合反应:许多具有邻二羟基的化合物 ( 同一平面上 ) 可与硼酸、钼酸 、铜氨、碱金属等试剂反应生成络合物,使 糖 的理化性质发生较大改变,据此可用于糖、苷等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以及构型的确定。 显色反应 : 1) Molish 反应: +5%α 萘酚乙醇及浓 H2SO4,两液面间有紫色环产生。 2)菲林反应: +新制的氢氧化铜 ,生成砖红色沉淀; 3)多伦反应: +新制银氨溶液,生成银镜。 (注 Molish 反应阳性说明样品中含糖或苷,菲林或 多伦反应阳性说明样品存在还原糖)。 鉴别:常用水饱和的有机溶剂作展开剂,不用含有硫酸等腐蚀性的酸作为显色剂。 二)苷 的化学性质 : 裂解 :苷键在稀酸或酶的作用下可以断裂,水解成为苷元和糖或次生苷和糖。 1)酸催化 水解 :苷键具有缩醛结构,易为稀酸催化水解。 反应一般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进行。 常用的酸有 盐酸、硫酸、乙酸、甲酸等等。 其机制是苷原子先质子化,然后断键生成阳碳离子或半椅型中间体,在水中溶剂化而成糖。 ① 按苷键原子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 N苷> O苷> S苷> C苷。 ② 吡喃糖苷中吡喃环的 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因此五碳糖最易水解,其顺序为 五碳糖 甲基五碳糖 六碳糖 七碳糖。 如果接有 COOH,则最难水解。 ③ 氨基糖较羟基糖难水解 ,羟基糖又较去氧糖难水解。 ④ 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于水解,酮糖较醛糖易水解。 2)碱催化水解 :一般苷键属于缩醛结构,对碱稳定。 所以 仅酯苷、酚苷、烯醇苷和 β 吸电子基取代的苷等才能被水解。 3)酶催化水解 :① 转化糖酶: β 果糖苷水解; ② 麦芽糖酶: α 葡萄糖苷水解; ③ 杏仁苷酶:一种 β 葡萄糖苷水解酶,专属性较低,水解一般 β 葡萄糖苷和有关六碳醛糖苷; ④ 纤维素酶: β 葡萄糖苷水解酶。 酶催化具有专属性高,条件温和的特点。 常用的酶有转化糖酶、麦芽糖酶、杏仁苷酶和纤维素酶等。 pH条件对酶水解反应是十分重要的,例如:芥子 苷酶水解芥子苷,在 pH 7 时酶解生成异硫氰酸酯,在 pH 34时酶解则生成腈和硫黄。 4)乙酰解反应:苷键部分开裂,得到单糖、低聚糖与苷元的酰化物,增加产物的脂溶性还用来提纯、分离鉴定(常用些反应来确定苷中糖与糖的连接位置),乙酰解 1,6苷键最易开裂而后是 1,4苷键,后 1,3 苷键,后 1,2 苷键。 5)氧化开裂( Smith 降解 ) 反应:主要用于难水解的 C 苷的水解及某些在酸水解时苷元发生变化的苷的水解,如 AB 型人参皂苷的水解。 (注:酸水解温和水解得到次级苷,剧烈水解得到破坏的苷元;碱催化得到苷元;酶水解专属性强 条件温和得到原生苷或次级苷;乙酰解室温反应得到乙酰化单糖和乙酰化低聚糖; Smith 降解条件温和得到原生苷元。 ) :Molish 反应 三 .苷类化合物的 提取分离 鉴定 一)提取 : 有苷和苷元的区分,苷在适当的条件下能转变为苷元。 苷是亲水成分,苷元是亲脂成分。 常采用沸水、甲醇乙醇提取原生苷,或者在药材原料中拌入一定量的无机盐(如碳酸钙 ) , 且过程中不要接触酸碱防水解;多采用酶解法来提取次生苷;药材中的 游 离 苷 元直接用有机溶剂提取,而苷类中的苷元可先水解而后再提取( 一般可用乙醚或氯仿萃取得到苷元,用醋酸乙 酯萃取得到单糖苷,用正丁醇萃取得到多糖苷。 ) 二)分离:初步分离多用溶剂法与大孔树脂法。 系统分离常采用柱色谱法。 三)苷类化合物的 结构测定 (糖的种类、构型和比例的确定 ,糖与糖连接位置,糖与苷元的连接位置) : 1) PC:展开剂以正丁醇 乙醇 水 (简称 BAW 系统 )和水饱和的苯酚两种系统最为普遍。 最常 用于 葡萄糖和鼠李糖 的鉴别( 鼠李糖极性小于葡萄糖, Rf值大于葡萄糖 ) ; 2) TLC; 3) GC; 4)离子交换色谱。 5) HPLC。 : 测定糖链的结构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单糖的组成;糖与糖的连接位置 和顺序;苷键的构型。 1)分子量的测定 ( 多采用质谱法 ); 2)单糖的鉴定 ( 一般是将苷键全部酸水解,然后用 PC检出单糖的种类)。 3)单糖之间连接位置的确定 (苷全甲基化甲醇解, 13CNMR 苷化位移 )。 4) 糖链连接顺序的确定 (缓和水解法 ,Smith 裂解法 ,质谱分析 ); 5)苷健构型的确定 ( 酶催化水解方法、分子旋光差法( Klyne 法)和 NMR 法。 ) 四 .苦杏仁中所含苷类化合物 苦杏仁苷是一种 氧苷中的 氰苷,易被酸和酶所催化水解。 水解所得到的苷元 α 羟基苯乙腈很不稳定,易分解生成苯甲醛和氢氰酸。 其中 苯甲醛具有特殊的香味 ,通常将此作为鉴别苦杏仁苷的方法。 此外,苯甲醛可使 三硝基苯酚试纸显砖红色 的反应也可用来鉴定苦杏仁苷的存在。 四 章 .醌 类 :一 .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一 ) 结构与分类: : 从结构上分主要有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等四类。 : 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两类。 : 多具明显的生物活性,如紫草中紫草素 等。 : 天然菲醌类衍生物包括邻醌及对醌两种类型。 : 包括蒽酮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 ; 按母核可分为单蒽核及双蒽核,按氧化程度又可分为氧化蒽酚、蒽酚、蒽酮、蒽酚及蒽酮的二聚物 ; 按是否含糖和是否形 成苷来分类,分为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 1)单蒽核类 :① 蒽醌及其苷类 : 天然蒽醌以 9, 10蒽醌最为常见,其 C C10为最高氧化状态,较为稳定。 如 大黄素型 ( OH 分布在两侧苯环上) 与 茜草素型 ( OH分布在一侧苯环上);② 氧化蒽酚类 ( 蒽醌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锌粉还原 , 生成 不稳定的 氧化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二酚 ); ③ 蒽酚或蒽酮类 ( 蒽醌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则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酮 )等; 2)双蒽核类 :① 二蒽酮类 : 是二分子蒽酮脱去一分子氢后相互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多以苷的形式存在,如中药大黄、番泻叶中致泻的主要成分番泻苷 A、 B、 C、 D, 大黄中致泻的主要成分番泻苷 A,就是因其在肠内转变为大黄酸蒽酮而发挥作用。 ② 二蒽醌类 : 蒽醌类脱氢缩合或二蒽酮类氧化均可形成二蒽醌类 , 如山扁豆双醌。 ③其他: 去氢二蒽酮类 、 日照蒽酮类 、 中位苯骈二蒽酮类 等。 二 ) .理化性质 : :多为有色结晶,苯醌、萘醌多以游离态存在,蒽醌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颜 色 随着助色团酚羟基的引入 增多。 : 游离的醌类多具升华性,小分子的苯醌类及萘醌类具有挥发性 ,能随水蒸气蒸馏。 : 游离醌类多溶于有机溶剂, 几 不溶于水。 而醌类成苷后,极性增大。 蒽醌的 C苷水中有机溶剂 中溶解度均小,易溶于吡啶中。 : 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弱的排列顺序为:含 COOH( 5%碳酸氢钠 ) >含二个 及 以上 β OH( 5%碳酸氢钠 ) >含一个 β OH( 5%碳酸钠 ) >含二个 及 以上 α OH( 1%氢氧化钠 ) >含一个 α OH( 5%氢氧化钠 )。 在分离工作中,常采 取碱梯度萃取法 来分离蒽醌类化合物。 :羰基上 O原子在存在,蒽醌类也具有微弱碱性,能在浓硫酸中生成羊盐再转成阳 C离子,同时伴有颜色变化。 : 1) Feigl 反应 : 所有 醌类衍生物 在碱性条件下加热与醛类、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2) 无色亚甲蓝显色 试验 :专用于检识苯醌及萘醌。 样品在白色背景下呈现出蓝色斑点,可与蒽醌类区别。 3) Borntrager’s 反应 : 羟基蒽 醌 类化合物遇碱显红至紫红色。 蒽酚、蒽酮、二蒽酮类化合物需氧化形成羟基蒽醌后才能呈色。 4) KestingCraven 反应 当 苯醌及萘醌 类化合物的 醌环上有未被取代 的位置时,在碱性条件下与含活性次甲基试剂,如乙酰乙酸酯、丙二酸酯反应,呈蓝绿色或蓝紫色。 蒽醌类化合物因不含有未取代的醌环,故不发生该反应,可用 于与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区别。 5) 络合反应 : 具有 α 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则可与 Pb2+、 Mg2+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与 Pb2+形成的络合物 在一定 pH 条件下能 沉淀 析出 ,与 Mg2+形成的络合物 具 有一定的颜色,可用于鉴别。 如果母核上只有 1个 α OH或 1个 β OH,或 2个 0H 不在同环上,则显橙黄至橙色;如已有 1个 α OH,并另有 1个 0H在邻位则显蓝至蓝紫色,若在间位则显橙红至红色,在对位则显紫红至紫色。 6) 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 9 或 10 位未被取代的 羟基蒽酮 类化合物阳性具多种颜色,尤其是1, 8二头羟基衍生物均呈绿色。 可用于蒽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检查。 二 .醌类的 提取与分离 :一) 提取 : 甲醇、乙 醇 提取(苷及苷元)、 碱提酸沉法(苷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具挥发性的苯醌及萘醌)。 二 ) 分离 : :两者极性差异大 ,前者易溶于水,而后者则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等,因而常用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萃取或回流提取蒽醌粗提物, 实现分离 两者。 : pH梯度萃取法和 色谱法。 pH 梯度萃取法是最常用的手段。 柱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有 硅胶、 磷酸氢钙、 聚酰胺, 一般不用 氧化铝, 以免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吸附。 : 苷类 极 性较强, 常用极性大的乙酸乙脂、正丁醇将蒽醌苷从水提液中分离出来,亦用 吸 附及分配柱色谱 法( 常用载体有 聚酰 胺、硅胶及 葡聚糖凝胶 )。 四 .结构测定 : 一 ) 红外光谱法( IR) : 羰基 : 饱和直链酮型羰基的典型伸缩频率为 l715 cm1,由于蒽醌羰基的 α 、 β 位存在共轭系统,故 未取代蒽醌伸缩频率为 1675cm1。 当蒽醌环上有取代基时,羰基的伸缩频率及吸收强度都改变。 一般吸电子基团使频率变高,波数增加,供电子基团使频率变低,波数减少。 的羟基 : α OH因与 C=O 缔合,其吸收频率移至 3150cm1以下,多与不饱和 C— H的伸缩振动频率重叠; β OH振动频率较 α OH 高,在 3600~ 3150cm1区间,若只有 1 个 β OH,则大多数在 3300~ 3390cm1之间有 1个吸收峰,若在 3600~ 3150cm1之间有几个峰,表明蒽醌母核可能有多个 β OH。 3. 1, 8二羟基蒽醌和 1羟基蒽醌具有 2个羰基峰,其中 1,8二羟基蒽醌的 2个羰基峰相差大于 40cm1, 1羟基蒽醌的 2个羰基峰相差小于 40cm1。 其他类型的羟基蒽醌均为 1个羰基峰。 二 ) 质谱法 : 蒽醌类衍生物的质谱特征 是 分子离子峰 易得到,其 基峰 常为苷元离子 ,游离醌 类分子离子峰强,且多数为基峰, 依次脱去两分子 CO, 得到 MCO 及 M2CO 的强峰以及它们的 双电荷峰。 三 含醌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 : 成分多为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游离型包括 大黄酸、大黄素、 土大黄素 、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异大黄素等,结合型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酮苷。 双蒽酮苷中有 番泻苷 A、 B、 C、 D、 E、 F。 常用 pH 梯度萃取法 提取 分离。 2 丹参 :含 多种菲醌衍生物,其中 丹参醌 Ⅱ A、丹参醌 Ⅱ B( 用心脑血管病 ) 、 隐丹参醌 (抗菌抗炎) 、丹参酸甲酯、羟基丹参醌等为邻醌类衍生物, 丹参新醌甲、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为 对醌类化合物。 通过 化学法鉴别 ( 取少量样品,加浓硫酸 2 滴, 丹参醌 Ⅱ 显绿色,隐丹参醌显棕色,丹参醌 I显蓝色。 此外,还可通过荧光法、薄层色谱法等进行相关化学成分的鉴别。 3 紫草 : 含有 萘 醌类化合物 ,如 紫草素、 乙酰 紫草素等成分,为紫草的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抗炎、抗菌、抗病毒及抗癌作用。 4 虎杖 : 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及其糖苷等。 A 型题 大黄酸可溶于( ) [答疑编号 111040101] 『正确答案』 C 下列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强弱的顺 序是( ) 大黄素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酚 芦荟大黄素 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酸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酚 芦荟大黄素 大黄素 大黄酸 大黄素 大黄酚 芦荟大黄素 [答疑编号 111040102] 『正确答案』 A 能用于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两类化合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答疑编号 111040103] 『正确答案』 D A 型题 对碱显红色的化合物是( ) A B [答疑编号 111040201] 『正确答案』 C 番泻苷 A 用三绿化铁氧化、盐酸水解以后得到(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