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期末复习总结资料(56页)内容摘要:

成复合函数的方法,称之为代入法,该法适用于初等函数的复合,关健搞清谁是内函数,谁是外函数。 2.分析法 根据外函数定义的各区间段,结合中间变量的表达式及中间变量的定义域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复合函数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初等函数与分段函数或分段函数与分段函数的复合。 例 8 设       .,1 2     次求 nn xfffxfxxxf . 解          22222222 21111111 xxxxxxxfxxxfxfxffxf ,            xf xfxffxfffxf 22223 1  22223121121xxxxxx , 猜想  21 nxxxfn 。 当 n=1 时,结论已成立,假设 n=k 时,  21 kxxxfk 成立,当 n=k+1 时,       22221 11111xkxkxxkxxxffxf kk 。 即 n=k+1时结论成立,故  21 nxxxfn 。 例 9 设     xffxxxf 求,1,0,1,1。 解 当        11,1,1  fxffxfx 时 , 当        10,0,1  fxffxfx 时。 故 f(f(x))=1。 例 10 设       xfxx xxxxx xexf x  求    ,0,1 ,0, ,1,2。 解 由            .1, ,1, xx xexf x    ( 1)当   1x 时 或   1,1,0,12,0   xxxxxx 有即。 或   .20,22 ,0,11,02    xxxxxx 有即 ( 2)当  1x 时 或   01,1,0,12,0   xxxxxx 有即。 或   .2,22,0,11,0 2   xxxxxxx 有或即得    2,1,20,01,2 ,1,2122xxxexx xexfxx 六、判断奇偶函数的方法 偶函数 f(x)的图象关于 y轴对称;奇函数 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奇偶函数的运算性质 1. 奇函数的代数和仍为奇函数,偶函数的代数和仍为偶函数。 2. 偶数个奇(偶)函数之积为偶函数;奇数个奇函数的积为奇函数。 3. 一奇一偶的乘积为奇函数 4. 两个奇函数复合仍为奇函数,一奇一偶复合为偶函数,两个偶函数复合仍为偶函数。 判断方法 1.用定义 2. .若 f(x)+f(x)=0,则 f(x)为奇函数,这种方法适合用定义比较困难的题目。 例 1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 1)      3 23 2 11 xxxf  ; ( 2)   xxxf  11ln ; ( 3)   2111 xaxf( a0,a≠ 1常数) 解( 1)由             xfxxxxxf  3 23 23 223 1111 ,知 f(x)为偶函数 ( 2)由       xxxxxfxf   11ln11ln ,01ln1111ln11ln11ln  xxxxxxxx 知 f(x)为奇函数。 ( 3)由  211112111   xx aaxf 2111211  xxx aaaa  xfaaa aaxxxxx   2111211 1211 1 ,知 f(x)为奇函数 七、周期函数的判断与周期的求法 1.周期函数周期的求法 ( 1)若 T为 f(x) 的周期,则 f(ax+b)的周期为  0aaT ( 2)若 f(x)的周期为 T1, g(x)的周期为 T2,则 c1f(x)+c2g(x)的周期为 T1, T2的最小公倍数。 2.周期函数的判断方法。 ( 1)用定义。 ( 2)用周期函数的运算性质。 常见函数的周期: sinx,cosx,其周期 T=2π; ,c o s,sin,c o t,ta n xxxx 其周期 T=π。 例 12 求下列函数周期 ( 1)  3ta n32ta n2 xxxf ; ( 2)   xxxf 44 co ssin  ; ( 3)    xxxf 。 解( 1)由2tanx的周期  2211 T,3tanx的周期  3312 T。 故 f(x)的周期性期为 6π。 ( 2)由     xxxxxf 22222 c o ss in2c o ss in   xx 4c os14112s in211 2  x4cos4143 ,知 f(x)的周期 2142 T。 ( 3)设   Znrrnx  ,10 , T 为任意整数 ,由             xfrnrnrnTrTnrTnrTnrTnfTxf  知任意整数均为其周期,则最小周期 T=1。 例 13 若函数    xxf 的图形关于两条直线 x=a和 x=b 对称( ba),则 f(x)为周期函数。 证 由条件函数的对称性知    xafxaf  , ( 1)    xbfxbf  , ( 2) 故函数在 a,b中点 (a+b)/2处的值等于点 a 2ab /和 2abb  处的函数值 从而猜想如果 f(x)为周期函数,则周期应为  ababaabb    222。 事实上      abxbfabxf 22      xafabxbf  22        xfxaafxaaf  所以 f(x)是以 2(ba)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八、单调函数的判断方法 1.用定义。 2.利用单调函数的性质。 ( 1)两个递减(增)函数的复合是递增函数,一个递增、一个递减函数的复合是递减函数。 例 14 设    xx  , 及 f(x)为递增函数证明:若      xxfx   ( 1) 则         xxffx   ( 2) 证 设 x0为三个函数公共域内的任一点,则      000 xxfx   由( 1)以及函数 f(x)的递增性知      00 xffxf  ,      00 xfx   ; 从而      00 xffx  同理可证      00 xxff 。 由 x0的任意性 知,于是( 2)式成立。 九、函数有界性的判断 判断函数是否有界,经常用定义。 例 15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有界: ( 1)  21 xxxf  ; ( 2)    1,0,12  xxxf。 解( 1)由 f(x)的定义域是 R。 当  21211,0 22  xxxxxxxfx 时,当    210,00,0  ffx 有时, 知   21,  xfRx 时 ,所以 f(x)为有界函数。 ( 2)  1,011,0 0  MxM 取。   .111110 MMMMxf  由无界函数的定义知 f(x)在( 0, 1)上无界。 第二节 函数极限与连续 167。 函数极限内容网络图 )(lim)(lim)(lim)(lim00xfxfAxfAxfxxxxxx函数极限定义 四则运算保号性不等式有界性唯一性性质 , 夹逼定理 判断函数极限存在准则 单调有界定理 单侧极限与双侧极限 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 —— 归结原则。 关系定理 函数极限与无穷小 无穷大与无穷小 无穷小的阶 —— 高阶、同阶、等价。 函数极限与连续 函数连续定义 —— 0lim)()(lim000   yxfxf xxx 或 可去间断点 第一类间断点 跳跃间断点 间断点分类 第二类间断点 167。 一、函数极限的概念 1. 都有时当若存在一个常数 ,0,0,:)(lim XxXAAxfx  Axf )(。 2. :)(lim Axfx 把 1 中“ Xx ”换成“ Xx  ”。 3. :)(lim Axfx 把 1 中“ Xx ”换成“ Xx ”。 定理  Axfx )(lim Axfx  )(lim且 .)(lim Axfx  4. :)(lim0 Axfxx 设 )(xf 在 0x 的某空心邻域内  00 xU 有定义,若存在一个常数 A,时当   00,0,0 xx,都有 Axf )(。 5. :)(lim0 Axfxx  设 )(xf 在 0x 的某左半邻域 )( 00 xU 内有定义,若存在一个常数 A,0,0,0 0  xx 当时,都有 Axf )(。 此时也可用记号 )0( 0xf 或 )( 0xf 表示左极限值 A ,因此可写成   )(lim)0()(lim 00 0 xfxfxf xxxx 或)( 0xf 6. :)(lim0 Axfxx 设 )(xf 在 0x 的某右半邻域 )( 00 xU 内 有 定 义 , 若 存在 一 个 常 数0,0,  A ,当 80 0  xx  时,都有 Axf )(。 此时也可用 )0( 0xf 或 )( 0xf 表示右极限 A。 因此可写成         00 )(lim0lim00 xfxfxfxf xxxx 或。 定理     AxfAxfxxxx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