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道德_教材内容摘要:

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 成思想共识。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 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建设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加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倾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支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发展着得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在这个前提下,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阶层,不同团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时必须指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绝不是允许各类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更不允许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 必须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握这一点,就把握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发前进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能有效凝聚各个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 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 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团体的共同渴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摆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的见证了这一点,因此,不论哪个社会阶层 ,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共同奋斗,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这一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为补充,大力弘扬不断创新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概的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精神是民 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 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裕,靠的也是这种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是靠这样的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为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地表达,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我们这样一个有 13 亿人口, 56 个民族的发展中 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必须确立普遍言行道德准则和道德要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 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集体,覆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 方面面,在全社会大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把握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实践好这个课题,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把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基本要求,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从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 三、 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在社会和谐方面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具体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丰富内容构成的,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我们应该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仅仅强调发展还不够,一定要强调科学发展,可以说只有经济社会文明以人为本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才能逐步 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是共同富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这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核心中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价值导向,应该是创造条件,达到不仅个人富裕而且共同富裕的状态,我们曾经主张和实行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并没有错,但它只是共同富裕的一种手段,而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