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混凝土布料机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10 3 3 安装平衡臂(重 500Kg) 将平衡臂走台组装好后,将其安装到平衡臂的相应位置,然后将其吊装到上转台的相应位置,用销轴、卡板和螺栓将平衡臂与上转台联接。 如下图: 11 3 4 吊装一块平衡重(重 2500Kg)到平衡臂上。 如下图: 12 3 5 安装大臂前+中臂+小臂(总重 3000Kg) 将此组件吊到大臂后段的位置,使大臂前根部的销轴落到在大臂后段前端的 U 形卡槽中,然后用压板、螺栓锁定。 吊装时,注意将该件的重心稍微靠后,以便使销轴能顺利地安装到槽中。 然后用活节螺栓将大臂前段和大臂后段相联。 如下图: 13 3 6 将其余三块平衡重分别吊装到平衡臂上,并用连接板将平衡重联成一体。 如下图: 3 7 吊装司机室(含电控柜),液压油箱到安装平台的相应位置,并固定牢靠。 3 8 用管卡将所有的混凝土输送管联接牢 靠;用液压软管联接好所有的液压管路;用导线、电缆联接好电气系统,并且要确保接地安全,接地电阻不大于 4 欧姆。 3 9 检查标准节之间的联接螺栓、各销轴的卡板螺栓和各平台的联接螺栓等是否联接可靠;液压系统的管路联接是否正确;电气系统是否正确联接。 14 3 10 四次转动布料机到标准节方向,分别拧紧四个受压角上的螺栓。 至此布料机安装完毕。 (如附图一) 布料机内爬状态的安装 4 1 内爬装置的安装 参见“内爬顶升”中“内爬装置的安装”。 4 2 其它部件的安装同 3 中的相应说明。 布料机的拆卸 布料机拆卸过程按照安装过程的 相反顺序进行。 其余参见“内爬顶升”。 三、 内爬顶升 内爬装置组成 内爬装置由一节内爬节、三套内爬框架、两条顶升爬梯、一根顶升活动梁、一根顶升油缸、四根承重梁等部件组成。 1 1 内爬节和承重梁 内爬节上部焊有由两槽钢拼成的固定梁,固定中部有双耳,与顶升油缸底部铰接,传递顶升载荷。 固定梁两端装有可转动的爬爪,用于油缸顶升换步。 内爬节下部焊有角钢拼成的水平腹杆,当内爬到位后,承 15 重梁与水平腹杆成 45176。 角插在水平腹杆下,搁在内爬框架上,把整机重量传到内爬框架支承梁上。 (如附图二) 1 2 内爬框。建筑施工混凝土布料机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22 六、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 为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 严格隐蔽工程检验程序,制订“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 第一条 验收程序见下图 第二条 凡应进行隐蔽验收的工程,必须在施工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项目部质量检查人员按照设计图纸和验收规范,检查原材料规格、型号、数量、部位及施工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对未达到验收要求的项目提出限期整改通知,施工班组应立即整改
设备安装检测情况 检测 单位 设备安全附件检测情况 附件 名称 检测 单位 检测 时 间 检测 时间 检测 结果 检测 结果 设备安装时间 设备验收时间 设备拆除时间 施工单位意见: 技术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单位盖章) 监理单位意见:
应满足管理和相关规范要求; 2 智能控制器的电源一般从照明供电主电源引接,但不应与照明出线回路共电源; 3 智能控制面板、探测器应采用通信系统电源供电方式。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照明回路供电前端应设置过载保护装置,智能控制器不可取代保护过载装置。 9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照明配电线路的保护、线型及 截面积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现行《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 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设计深度要求
项目经理确立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由技术科编制作业指导 书发放到施工队操作层。 依据施工图预算做出整体材料计划,根据工程进展及实际情况做出阶段材料计划。 计划的制定充分考虑材料、设备的生 产周期及运输时间,确保按时提供至现场。 本工程因有效工期短,现场施工可能没有足够的工作面及宽松的时间,故采取“见缝插针 ”的交叉作业方法及合理的施 工顺序。 5. 1 楼板完成即开始测位及配顶板管。 5. 2
罩未盖好前不得送料。 作业中严禁打开各部防护罩及调整间隙。 当钢筋送入后,手与曳轮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不得接近。 送料前应将不直的料头切去,导向筒前应装一根一米长的钢管,钢筋必须先穿过钢管再送入调直前端的导孔内。 作业后,应松开调直筒的调直块并回到原来位置,同时预压弹簧必须回位。 钢筋切断机 接送料工作台面应和切刀下部保持水平,工作台 的长度可根据加工材科长度决定。 启动前,必须检查切刀应无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