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自评报告内容摘要:

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达 平方米。 图书馆 图书馆建筑总面积为 8136 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 8间、电子阅览室 3 间,馆藏图书达到 万册(其中电子图书刊 万册),生均达 册。 图书馆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图书采编、流通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并与国内外 124 个图书馆实现互联,开通了中国期刊网 CNKI数字图书馆,方便师生查阅资料。 图书馆书库、期刊阅览室每周开放 70小时,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78 小时。 图书流通量 大, 20202020平均流通量为 次 /年,图书得到充分的利用,满足了师生教学和学习的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网络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语音室座位总数 2097座,百名学生拥有 43 座,教学用计算机 1532 台,百名学生拥有 台。 学院建有校园电视台、英语无线电台,配备电化教学编辑制作室、演播室等,中央教育卫视、中央外语电视数字节目在校园网上播出。 建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现有水工类、电力类、机械类和公共基础类教育教学软件 25000 册,自行开发 研制多媒体课件 56 件,还有可进行现场直播的 1577 座的大礼堂,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利用。 2020 年学院对校园网进行第二期改造扩充,所有系部、处室和校园内家庭计算机终端全部并入校园网络,并联通Inter。 目前,校园网具有 WWW、 FTP、 Email、 VOD、 OA、DB 等功能,实现了办公、管理信息化。 校园网与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可靠连接,各系部、主要处室建有二级网页,学院各项工作借助网络顺利展开。 体育运动场地及设施 学院室外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到 平方米,生均 ;室内体育运动场地面积为 3512 平方米,生均 平方米。 有 300 米和 250 米跑道田径场各 1 个、篮球场 19 个(其中灯光球场 2 个)、排球场 8 个、足球场 2个和羽毛球场 9 个。 有羽毛球馆等风雨操场 6 个。 目前,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总体上能满足体育教学以及学生课外活动需要。 实验实训条件 学院各专业都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环境的实训基地。 ( 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学院有 18个实验实训室,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 比如,电力技术综合实训室建有模拟电厂和电站仿真室;机械实验室建有现代加工技术室,部分加工实现了数字控制 ;建筑基础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全站仪;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实训室拥有先进的 SuperMap GIS 软件。 利用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仿真实验实训室,为各专业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提高专业能力、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根据专业实习实训的要求,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3 个,满足了各专业课程教学、职业能力训练、毕业实习的要求。 通过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对接,将新技术和现代企业理念融入教学,理论与实际联系得更紧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 3)校 企共建实训室 为了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创造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条件。 在水利厅的统筹协调和支持下,厅属企业与学院共建了 3 个综合实训室。 即学院与水利厅直属的大王滩、那板、凤亭河水库管理处共建了水工、电力、水电站等综合实训室。 利用这三个综合实训室为 8 个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 此外,学院与海河水利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超图公司、广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和重庆新世纪电器公司在校园内了‚建材实验室‛‚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实验室‛和‚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培训基地‛等 3个校企共建实训室。 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 学院的经费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构成,目前教学经费来源稳定。 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均超过30%。 (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 学院瞄准广西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广西水电事业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加强专业建设,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和特色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更好地为国家、地区、行业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服务。 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以产业发展为依据开发新专业 学院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依据人才需求、学生就业等信息,对新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等重大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并负责审议学院的专业设置;各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参与专业开发、课程建设和实验实训改革与建设。 根据人才需求信息,结合学院的办学条件, 2020年增加了工业设计等 4 个专业, 2020年增加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等 6 个专业, 2020 年增加了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等 3 个专业;对不符合市场需求、就业面过窄的专业进行了调整。 如2020年将环境工程专业 改为水环境水资源专业,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更广。 发挥试点专业的示范作用,深化专业的改革与建设 2020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两个专业被批准为自治区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 为确保教改试点工作按计划实施,学院成立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在专业系成立了教学改革与建设实施小组。 对这两个专业的建设给予重点扶持,投入 3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添置实验实训设备,投入 600 万元新建一栋教改试点专业实训楼,保证教改试点专业具有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教改试点专业 教学需要的软硬件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两个试点专业共编写了 19 门课程的教材,新建‚电站仿真实训室‛、‚水电实训楼‛等实验实训场所;与企业共建‚大王滩水工综合实训室‛、‚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等 5个实验实训室;依托行业,建立了这两个试点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 21个;以‚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制定了两个试点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完整而灵活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注重融入最新技术和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经过阶段试行,效果良好;目前,两个专业的‚水工建筑物‛、‚电路与磁路‛ 分别被确定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组建了一支 51 人的师资队伍,其中副高职称以上 19 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23 人。 在两个教改试点专业的示范性下,各专业通过开展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了解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各行业对职业关键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一是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按职业岗位能力需要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二是加强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均超过 40%;三是实行学分制,体现了以学 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及人文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 (五)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学院致力于建设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适应、与教学计划相配套的课程体系、与课程体系相吻合的教材体系。 在调整专业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强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的改革,加大教材建设力度。 以应用为核心,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反映最新岗位能力要求,有创新特色,并有显著效果。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构建课程体系时,着重突出理论知 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课程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使课程体系更加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加强课程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等制度。 一是学院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优化课程内容,构建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二是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将相关的课程整合成综合性课程,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如机电系将‚机械设计‛和‚工程力学‛整合为‚机械设计基 础‛,将‚水轮机‛和‚水力机组辅助设计‛整合为‚水轮机及辅助设备‛,将‚机械制图‛和‚机械 CAD‛整合为‚机械制图及 CAD‛;水工系将‚建筑材料‛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整合为‚建筑材料与结构‛,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整合为‚工程力学‛;社科部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为一门课程,整合后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 三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突出核心能力和技术应用的教学。 四是加大人文素质等选修课比例,选修课占总学时的 20%以上,促进学生良好素 质的养成。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社会最新岗位资格要求,把先进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之中。 学院充分认识到课程建设是高职学院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院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 为此,学院对精品课程高度重视,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课程建设形成教务处督导、系部制定方案、课程建设小组负责全面实施的系统,这种集督导、计划、实施三方面完备的建设系统,使课程建设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 段的改革,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提倡‚师生互动‛,注重以学生自我发现为前提,以自我实践为根本的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在各类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践教学中,推行综合岗位技能实训模式,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研讨、自行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训项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院非常重视毕业实践环节的工作,毕业班学生均安排到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不少于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在真实环境中,强化岗位职业 能力训练。 鼓励学生毕业设计课题选用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或选用企业生产项目,比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有 29 名同学先后参与学院部分科研、设计工作,直接将科研、设计项目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毕业设计,如杨柏羽、梁强同学毕业设计题目为‚昭平县临江二级水电站压力钢管技施设计‛;计算机系 35 名同学参与学院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直接将项目作为其毕业设计课题。 学院非常重视和鼓励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用多媒体方式向学生传递综合信息,演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可视性,丰富教学内容,增大教学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从 2020年起全院有 %的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门数占总课程数%,占总课时 %。 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为 %。 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全部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授课。 学院持之以恒地组织开展多媒体课件比赛,以此来推动教学手段改革。 在 2020 年获全国教学课件比赛三等奖、 2020年、2020 年全区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两项一等奖之后, 2020年选送两个课件参加全区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均获一等奖。 在教育厅连续举办的四届全区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中,高职高专 4 个一等奖全部为我 院获得。 2020 年学院参加的新世纪广西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 ‚广西高校教学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