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实习日记40篇内容摘要:

幸好师父只给我分配了部分任务,要不把整座楼标了不得花个一两天啊。 下午半天的时间我都用来标这个了,完成任务时就差不多下班了,今天一天的实习到此结束。 工程造价实习日记 14 工程造价实习日记 15 篇二:造价专业实习日记 三月三十一 实习任务主要来说就是看会图纸、做简单的造价和下工地等一些实践。 首先我来说一下看图纸。 为了能更明白的了解设计者的设计原理,我将办公室里的图集看了个遍,对图纸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还提出了很多有见解性的问题,我和大家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争取把每处不明白的地方都弄明白。 因为实习过后就要进行工作了,看不懂图就不能做出合理的造价,所以看图对我说确实很重要。 实习期间我们也下工地进行了实践,看了基础桩的检验、接桩、绑钢筋等。 四月一号 今天刚开始算造价,之前都干得施工。 造价刚开始做感觉很麻烦,要考虑好多事情,还好这边有师傅教。 刚做预算就算一下平整场地,平整场地倒也不麻烦,因为使用定额,所以要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各加两米。 在现场,算的不像学校那样精确,有些地方就没减去,感觉工程 量算的差不多就可以。 有时候问师傅,师傅说就是这样的,没什么,毕竟有很多工程量要算,没人会去很仔细的算,所以差不多就可以了。 所以,我算的工程量就比师傅算的少,师傅也说只要相差不大就没什么问题。 四月加 施工图纸及其说明是编制预算的主要依据。 施工图纸必须经过会审,才能着手进行预算编制,这样预算的编制工作既能顺利开展,又可避免不必要的返工计算。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对工程施工方法、施工机械选择、材料构件的加工和堆放地点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资料直接影响计算工程量和选套预算单价。 四月二号 今天算一下基础的混凝土。 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可以由下面的长方体和上面棱台组成,下面的长方体体积好算,但是下面的棱台不好算,我问师傅,师傅说棱台的体积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就是棱台体体积计算公式: V=( 1/3) H( S上+ S 下+ [S 上 S下 ]), H是高, S上和 S 下分别是上下底面的面积。 算挖土方还要考虑放坡系数,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我算的时候就忘记考虑这个事情了,以致算出结果有误差。 要查询土壤类别,用相应的放坡系数计算挖土方。 四月四号 由于是在现场,所以做预算的都是跟着工程走的,不像在公司做得那样。 我算完基础混凝土后就接着算基础混凝土的模板 的工程量。 模板只要算和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就可以。 基础垫层的模板也是要算的,算这些都是按照工程一步一步算出来的,这样不容易漏算,方法比较好。 也可以把所有的模板一起算,就是混凝土、板、柱等的模板一起算,这样也蛮好的。 四月五号 算柱子的工程量的时候我就是从底到顶一起算的,柱子是算体积的,只要区别柱子的截面积,我算的时候就时常出现错误,因为柱子每层的截面积有可能不一样,我刚开始没怎么注意这个细节问题,直接按一个截面积算,之后发现错了,后来又重新看看图纸,认真的算。 当然,柱子的模板也是要认真算,因为柱子截面积不一样。 从这件事情,我明白以后做造价一定要认真仔细,要不然就会出现错误,导致公司受损。 四月六号 今天开始算梁的工程量,这个没法一次性的算,只能一层一层的算。 由于算的是工业建筑,这个比较麻烦,因为梁有许多,大小不一样,一个一个算很耗费时间。 梁的工程量也是算体积,即用长乘以截面积。 我发现这个梁的标注很烦人,从 L1 到 L20,其中可能差梁 8没有,刚开始我以为自己没看到,后来看了好几遍,才发现真没有。 梁和柱的交界处要算在柱子里,次梁和主梁相交,次梁算主梁里面。 算梁的模板也要把和柱子相交的长度减去。 四月七号 算板的时候是算 体积的,但是这个要考虑板的高度,有的地方板要高点,这个图纸上都有标注,我算梁的混凝土时候就减去板的厚度,这样在算板的工程量的时候就比较简单点,不用一点点就减去梁的那一部分。 算板的模板的时候就算接触面积。 四月八号 今天下雨了,期盼很久了。 本以为休息,但是今天要去审一下图纸,第一次知道怎么审图纸的。 审图纸,就是施工方对图纸存在疑惑或是图纸再设计的时候存在错误,施工方指出错误,由设计院的人和甲方共同审核,监理也要出席。 工地的技术经理给设计院的提出不少问题,而且每个图纸都存在问题。 设计院的看了图纸,认为是要修该的 就该,审完后大家签名,这就算是完了。 设计院也不咋地啊,记得我们这边都给设计院打过好几次电话,询问供电所的电缆沟的问题。 四月九号 山上真不好,早上天冷的啊要穿羽绒服,中午就要脱下。 记得干施工的时候,穿上羽绒服就热,不穿就冷。 今天做造价感觉好差劲,自己做完墙工程量后,和师傅做的比较发现差很多,自己返工后发现自己看错图纸,原来图纸上那是窗户,不是玻璃幕墙,自己当成玻璃幕墙,那一部分的墙体就没算,无语。 没办法只好再把那些加上,这才算的差不多,不过那个错了,之前算构造柱也有错的,只好挨个的检查。 四月十号 为了看放 线,早上 7点赶到施工现场,施工员正给东侧两栋( CD两栋)楼进行。 其大原则是先对外墙大框架的定位,再根据外墙线对里面的房间过道的墙体进行定位。 不过其中的小技巧不少。 西侧两栋正进行梁板钢筋的布置和绑扎。 板筋的布置一般先根据图纸的规定用粉笔将其距离与大小标注在板上,再由工人将钢筋布置到相应的位置。 底筋须 做到长筋在上短筋在下,两端必须伸入墙体或梁的相应位置,以保证起锚固受力。 在施工过程中,我发现小部分底筋的长短方向调换。 当时我想把它调整过来,但是因为施工秩序的原因,要调整必须大面积的返工,于是不做调整。 在板筋 布置之前先把梁的钢筋绑扎完成,并用工具将其安置到梁模板中。 梁的箍筋要求绑扎稳固,间距也很严格在两端较密(受到的剪力比较大),中间的比较梳,而且数量上也有明确的规定。 在施工过程出现箍筋出现偏移的时候必须调整,有时候甚至要把梁提起来重新绑扎。 为了保证梁的受力筋、腰筋、架立筋间的相互位置,以及保证保护层的厚度,通常要加焊一些辅助的钢筋条。 四月十一号 天气预报显示今天那寒冷的天气较昨日有所上升,但是在楼上进行吊线复查轴线的我们在阵阵冷风的吹拂下不时的打了个寒颤,感觉比昨天冷了不少。 施工员介绍,通常情况下用胶线和小吊锤向上引出的轴线一层出现的偏差不大,但是往上引四五层的时候就可能出现 4~5mm的偏差,有风的情况下可能会更大。 这是候其精确性就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于是在建设高层的时候,每四五层就必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