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学总复习题与答案内容摘要:
时,不仅使 C 曲线右移,而且还会使 C 曲线的形状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两组 C 曲线,上部的C 曲线反映了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而下部的 C 曲线反映了奥氏体向贝氏体的转变。 合金元素对钢中基本相有何影响 ?对钢的回火转变有什么影响 ? ( 1)合金元素溶入铁素体中形成合金铁素体,由于与铁的晶格类型和原子半径不同而造成晶格畸变,产生固溶强化效应。 ① 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如 Ni、 Si、 Al、 Co 等,它们不与碳形成化合物,基本上都溶于铁素体内,以合金铁素体形式存在;碳化物形成元素,基本上是置换渗碳体内的铁原子而形成合金渗碳体或合金碳化物,如: Cr7 C3 等。 ( 2)钢在淬火后回火时的组织转变主要是马氏体分解、残余奥氏体的分解及碳化物形成、析出和聚集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依靠元素之间的扩散来进行的。 由于合金元素扩散速度小,而又阻碍碳原子扩散,从而使马氏体的分解及碳化物的析出和聚集速度减慢,将这些转变推迟到更高的温度,导致合金钢的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下 降的速度比碳钢慢。 这种现象称之为回火稳定性。 合金元素一般都能提高残余奥氏体转变的温度范围。 在碳化物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高合金钢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十分稳定,甚至加热到 500~ 600℃ 仍不分解,而是在回火冷却过程中部分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反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次硬化。 其次,在高合金钢中,由于 Ti、 V、 W、 Mo 等在 500~ 600℃ 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将沉淀析出特殊碳化物,这些碳化物以细小弥散的颗粒状存在,因此,这时硬度不但不降低,反而再次增加,这种现象称之为“沉淀型 ”的二次硬化,亦称为弥散硬化或沉淀硬化。 合 金元素对淬火及回火后钢的机械性能的不利影响是回火脆性问题。 ( 1)除 Mn、 Ni 等扩大 γ 相区的元素外,大多合金元素与铁相互作用能缩小 γ 相区,使 A 4 下降, A 3 上升,因此使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高于碳钢。 ( 2)钢在淬火后回火时的组织转变主要是马氏体分解、残余奥氏体的分解及碳化物形成、析出和聚集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依靠元素之间的扩散来进行的。 由于合金元素扩散速度小,而又阻碍碳原子扩散,从而使马氏体的分解及碳化物的析出和聚集速度减慢,将这些转变推迟到更高的温度,导致合金钢的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的速度比碳钢慢。 这种现象称之为回火稳定性。 ( 3)从合金元素对铁碳相图的影响可知,由于合金元素均使相图中的S 点和 E 点左移,因此使共析点和奥氏体的最大溶碳量相应地减小,出现了当含 Cr 量为 12%时,共析点地含碳量小于 % ,含碳量 12%时奥氏体最大含碳量小于 %。 ( 4)由于高速钢中含有大量地合金元素,使其具有很高的淬透性,在空气中冷却即可得到马氏体组织。 何谓渗碳钢 ?为什么渗碳钢的含碳量均为低碳 ?合金渗碳钢中常加入哪些合金元素 ?它们在钢中起什么作用 ? 用于制造渗碳零件的钢称为渗碳钢。 渗碳钢的含碳量一般都很低 (在~ %之间 ),属于低碳钢,这样的碳含量保证了渗碳零件的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 为了提高钢的心部的强度,可在钢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合金元素,如 Cr、 Ni、 Mn、 Mo、 W、 Ti、 B 等。 其中 Cr、 Mn、Ni 等合金元素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钢的淬透性,使其在淬火和低温回火后表层和心部组织得到强化。 另外,少量的 Mo、 W、 Ti 等碳化物形成元素,可形成稳定的合金碳化物,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微量的B(~ % )能强烈地增加合金渗碳钢的淬透性。 何谓调质钢 ?为 什么调质钢的含碳量均为中碳 ?合金调质钢中常加入哪些合金元素 ?它们在钢中起什么作用 ? 调质钢一般指经过调质处理后使用的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 调质钢的含碳量一般在 ~ %之间,属于中碳钢。 碳量过低,钢件淬火时不易淬硬,回火后达不到所要求的强度。 碳量过高,钢的强度、硬度虽增高,但韧性差,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脆性断裂。 常用合金调质钢通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 Cr、 Ni、 Si、 Mn、 B 等,主要是为了提高钢的淬透性及保证强度和韧性而加入的。 弹簧钢的含碳量应如何确定 ?合金弹簧钢中常加入哪些合金元 素,最终热处理工艺如何确定 ? 弹簧钢可分为碳素弹簧钢与合金弹簧钢。 碳素弹簧钢是常用的弹簧材料之一,其含碳量为 ~ %。 合金弹簧钢的含碳量低一些,约介于 ~ %之间,考虑到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降低含碳量有利于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 合金弹簧钢中所含合金元素经常有 Si、 Mn、 Cr、V 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强化铁素体和细化晶粒,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弹簧钢的力学性能。 根据弹簧的加工成型状态不同,弹簧分为热成型弹簧与冷成型弹簧,热成型弹簧的最终热处理为淬火后中温回火;冷 成型弹簧则是用冷拉弹簧钢丝经冷卷后成型,然后进行低温去应力退火。 滚动轴承钢的含碳量如何确定 ?钢中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哪些 ?其作用如何 ? 滚动轴承钢的含碳量为 ~ %,这样高的含碳量是为了保证滚动轴承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主加元素是 Cr,其作用可增加钢的淬透性,铬与碳所形成的 (Fe、 Cr) 3 C 合金渗碳体比一般 Fe 3 C 渗碳体稳定,能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减小钢的过热敏感性,使淬火后得到细小的组织,而增加钢的韧性。 Cr 还有利于提高回火稳定性。 对于大型滚动轴承 (如 D30~ 50mm 的滚珠 ),还须加入适量的 Si(~ % )和Mn(~ % ),以便进一步改善淬透性,提高钢的强度和弹性极限而不降低韧性。 钢种 表面组织 心部组织 晶粒大小 性能 原因 20 钢 回火马氏体+渗碳体 F+P 较细小 外硬内韧 20CrMnTi 回火 M+合金 渗 碳 体 +A F+P(细)+低碳回火马氏体 更细小 表面强度、硬度更高,心部不仅强、硬 度较高,同时韧性好 加入合金元素不仅改善了组织,同时性能也得以提高 1何谓热硬性 (红硬性 )?为什么 W18Cr4V 钢在回火时会出现 “二次强化 ”现象 ?65 钢淬火后硬度可达 HRC60~ 62,为什么不能制车刀等要求耐磨的工具 ? 1热硬性(红硬性)是指外部受热升温时工具钢仍能维持高硬度(大于 60 HRC)的功能。 W18Cr4V 出现二次硬化的原因是在 550~ 570℃温度范围内钨及钒的碳化物( WC,VC)呈细小分散状从马氏体中沉淀析出,产生了弥散硬化作用。 同时,在此温度范围内, 一部分碳及合金元素从残余奥氏体中析出,从而降低了残余奥氏体中碳及合金元素含量,提高了马氏体转变温度。 当随后回火冷却时,就会有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得到提高。 由于以上原因,在回火时便出现了硬度回升的 “二次硬化 ”现象。 而 65 钢虽然淬火后硬度可达 60~ 62HRC 但由于其热硬性差,钢中没有提高耐磨性的碳化物,因此不能制造所要求耐磨的车刀。 钢淬火温度为什么要选那么高。 回火温度为什么要。工程材料学总复习题与答案
相关推荐
才能起模。 将凸台 延长到分型面,省去了活块或芯。 (b)图: 铸件壁不宜过厚,否则易引起晶粒粗大,还会出现缩孔、缩松、偏析等缺陷,使铸件的力学性能下降;过厚的铸件壁,还会造成金属的浪费。 塑性 和 变形抗力。 金属的锻造性常用 塑性 和 变形抗力 来综合衡量。 ,金属的塑性 __大 __和变形抗力 __小 _,则其锻造性好。 (锻造性能)取决于金属的本质和 变形条件。 4.
P1=P2=172kN/ 2m 设 Fx,Fy 为水流作用于弯管的分力,如图 060O X Y U1, P1 P2, U2 工程流体力学 11/24/20205:45:31 PM 郭冠中制作 13 X方向:kNAPAF)1000300()1000600(60c o sp2202211x Y方向: 011 60sina0 APF y =0172 1/4 (
位未按规定时间组织交接作业面,分包单位之间未按时移交作业面,而影响 施工进度的,各罚款 1000 元 /次。 总包单位未及时向分包单位提供满足 工程 施工需要的基准点、基准线而影响施工的,罚款 200 元 /次。 工程 安全及文明施工方面 各单位未按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措施或各项紧急预案的,罚款500 元 /次。 经催促仍未编制或完成的,罚款 1000 元 /次。
径向同轴度 测量 百分表 压缩机安装验收标准 质检员 工程师 施工 过程 B 级 机泵对中记录 油箱内、油管内、轴承座的干净度 观察 滤纸 滤网 压缩机安装验收标准 质检员 工程师 施工 过程 A 级 油路清洗记录 绝缘、轴承、转速、振动 测量 电阻、温度、振动、转速仪 电机(透平)安装验收标准 质检员 技术员 施工 过程 A 级 电机(透平)试车记录 轴承温度、转速、郑冬 测量 电阻、温度
本协议中未明确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第三条 工程结算约定: 甲方按 BT 方式执行,按国内通行惯例,由如皋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担保 (担保协议作为本协议的重要附件,与本协议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按 5: 3: 2 的比例,分三年支付乙方垫付的建设款。 工程造价根据国家建 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20)及省市现行有关定额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