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物流的发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舶的运动、船体的变形情况和海水的状况,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发生之后,确定事故原因。 4.统一标准,协调发展 为提高欧洲各国的物流活动效率,欧盟组织之间采取了一系列协调政策与措施,大力促进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 如:由全欧铁路系统及欧盟委员会提出:未来 20年,努力建立欧洲统一的铁路体系,实现欧洲铁路信号等铁路运输关键系统的互用。 32 欧洲物流的管理体制 5.扩大行业影响力 ——行业协会的作用 欧洲运输与物流组织 ——欧洲货代组织( FFE)在董事会年会上决定,为了整个行业的利益和长远大计,将积极在欧洲乃至国际上扩大行业影响力。 欧洲货代组织( FFE)的成员中包括了当今世界上9 ABX、Dachser、 Dan zas、 Exel、 Geodis、GeoLogistics、 Kuehne& Nagel、 Panalpina和Schenker,这 9家企业合起来共拥有 ,每年货物运输量 2亿吨,每年营业额高达 300亿欧元。 33 5. 日本物流发展状况 日本物流的发展沿革 日本物流的发展现状 日本物流的管理政策 34 1956年 , 日本从美国全面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大力进行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 , 将物流运输业改革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课题予以研究和发展。 1965年 , 日本重新规划物流园区 , 改善网点布局。 过去网点定在城市中心区 , 政府以便宜的地价将不同产业的批发业者集中在郊区的专区 , 使批发业专区获得了成功。 各业者从狭窄的城市中心店铺来到郊区宽敞的店铺 , 摆脱了交通不方便而得到交易上的很多方便 , 销售额也有很大增长。 日本物流发展沿革 35 全面完善各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设,既拉动了本国生产的内需,又为日本扩大物流市场提供了充实的物流硬件保证。 不断提高生产物流管理水平。 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为日本生产物流管理手段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 “零库存”管理,准时制生产管理( Justintime)等新的物流管理方式不断涌现;物流中心、中央物流中心等各种物流管理系统不断增加;物流联网系统、物流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不断运用。 日本可以堪称是世界上物流管理手段与工业化生产结合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日本物流业发展特点 36 日本物流业发展特点 确立海运立国战略。 作为传统的海运国家,日本政府把航运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近年来,日本政府又调整了部分物流发展战略,积极倡导高附加值物流,并将物流信息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力争在物流国际化、系统化、标准化、协作化方面取得进展。 物流成本占日本 GDP比例由 1991年的 %下降到 1997年的 %,成本水平低于美国。 37 例:日本物流成本占 GDP的比例 38 例:制造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例 近 20年,日本主要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已由 1975年的 %下降到 1999年的 %。 39 日本物流业发展特点 日本的物流运作向专业化发展。 制造企业为了强化自身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活动总成本,开始将企业的物流职能从其生产职能中剥离开来,成立专业子公司或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为此一大批物流子公司和专业物流公司应运而生,逐步形成物流产业。 40 物流活动效率低 大多数生产 /流通企业倾向于削减库存,以免既占地又费钱。 每个顾客甚至小零售店主,又都希望供应方做到 JIT送货,认为物流企业应在订货的次日一早送到。 受其影响,很多物流企业实行着频繁而小批量的送货服务,交货次数变得越加频繁,每次交货数量相对减少,货车空载率上升。 日本物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人件费上升增加了物流作业成本。 公路货运卡车司机的工资待遇不高,但经常面临交通事故的风险,因此日本人不愿干。 在货运高峰季节,运输公司只好高价聘请司机,以保证任务完成。 日本地价高也影响了物流经营成本。 物流企业面临租用场地和购置场地的选择。 新的配送中心不得不远离市区以降低土地占用费用,但提高了运输成本。 2 、物流经营成本高 42 日本政府认为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提高国家经济活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政府在 1997年即出台了发展物流业的政策措施。 该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到 20xx年,在日本国内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际水平的物流运作。 具体提出了三项目标: (1)提供亚太地区最方便且有魅力的服务; (2)降低物流成本,使其不妨碍产业的竞争力; (3)减低环境的负荷。 日本物流的管理政策 43 日本物流的管理政策 为了实现上述三项基本目标,政府还设定了政策实施方面的三个原则,它们是: (1)以相互合作为基础的综合性施政方式; (2)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全方位地施政方式);(3)促进竞争,搞活市场。 在这三项原则指导下,在物流的各个领域进一步设立了努力目标,包括政策实施中的一些具体目标值。 如:货物的托盘使用率、临时停留场所的滞留时间等关键性控制值。 44 日本物流的管理政策 政府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将投资重点着眼于一些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方面。 建设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 (1)满足客户需求的拥有多种选择方式的基础设施(强调基础设施间的合作); (2)消除物流的瓶颈环节; (3)建设和完善国际中心港湾、中心机场。  如:建设高规格的干线公路、地区性高规格公路、港湾和机场的铁路;增强主要干线铁路的货物运输力;国际海上集装箱集散地、多功能国际集散地、国内贸易集散地;大都市圈据点机场的建设,等等。 45 日本物流的管理政策 日本政府着手了一系列政策方面的改革,其目的是进一步放宽对物流业的规制,使其完全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更加富有活力地发展。 这些放宽的政策包括: (1)废止物流业的供需调整,即对过去各种限制新增项目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放宽。 如:对新建项目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技术标准,即可更加容易地获准; (2)对安全规定进行了调整(如:对国际性的调和、技术标准的提高等方面); (3)灵活实施货物运输事业法。 46 日本物流的管理政策 日本政府还着手物流系统的技术升级: (1)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进出口和港口手续的无纸化、一条龙服务,物流 EDI的推进; (2)物流系统的标准化:集装箱、托盘的 JIS国际整合;全程托盘化运输的推进; (3)其他技术开发和商业惯例的改善等。 为了确保综合物流政策得以实施、落实,日本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了一套政策推进体制,以确保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物流企业、货主等各方面能够合作实施有关政策。 47 6. 新加坡发展物流业的战略措施 建立综合化、全球化的物流基础设施 培育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运作环境 提高综合物流运作水平 将国际物流枢纽化运作及方案化服务吸引到新加坡,使新加坡物流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开发世界先进物流专业能力 提高市场准入,加速扩展国际物流网络 48 物流发展的市场空间 物流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物流需求 , 物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总量及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 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 保持 7%的增长率;进出口总额 5000亿美元。 20xx年对外贸易总额超 8000亿美元 , 世界第四位。  据美国美世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 ,20xx年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