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内容摘要:

尽相同。 程序结构 程序结构 顺序程序结构 循环程序结构 分支程序结构等。 执行程序 1,机器人 先前进 2 秒,然后再左转 秒,最后停止。 机器人从程序开始依次执行命令,直到程序结束,这样的程序结构叫顺序程序结构;而程序 2,我们用了 for i=1 to 4 step 1„„next I 语句,使机器人执行了四次 “ 前进、左转 ” 命令,这样的程序结构叫循环程序结构,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条件循环和无条件循环程序结构以及分支程序结构等。 第二板块 QBASIC 语言简介。 所有计算机语言中,高级程序语言是适合人们学习的编程工具,高级语言有: C语言、 BIASC 语言、 FOXBASE、 JAVA 等,在众多的高级语言中 , QBASIC语言是比较适用青少年学生学习和使用的高级语言,它具有简单、适用、易学的优点。 是比尔 •盖茨发明的。 QBASIC 程序的组成 ① 、一个 QBASIC 程序由若干行组成,程序按照语句排列顺序执行。 每一行称为一个语句行,一行中可以包含一个语句,也可以包含多个语句,若一行中包含多个语句,语句间应用 “ : ” 分开。 注意由于纳英特机器人的微电脑比我们使用的普通电脑处理能力差,在它的 QBASIC 子系统中规定,一行中只能有一个语句。 ② 、每个语句都以一个语句定义符开始,如程序中的 stop、 dim for 等都是语句定义符。 语句定义符用来标识语句的性质,告诉 QBASIC 执行什么样的功能,语句定义符后面一般还跟有语句体,表示语句执行的对象。 如 dim i as int 说明变量 i是一个整数型变量 ③ 、一个 QBASIC 程序一般以 “END” 语句结束。 程序执行到 “END” 语句时即停止执行。 一个程序中可以有多个 “END” 语句,在程序执行时遇到任何第一个 “END” 语句都会停止执行。 如果程序中只有一个 “END” , “END” 语句应放在整个程序的最后。 但在纳英特机器人 QBASIC 子系统中,没有 END命令,我们用 STOP 来停止机器人动作。 „一个程序可以只包括主程序,也可以包括一个主程序及若干个子程序或函数。 QBASIC 常量、变量、函数介绍 板书: 整数: 32767 到 32767 之间的整数;单精度浮点数:可以精 确到小数点后 7 位;双精度浮点数:可以精确掉小数点后 15位;字符串:是一个不超过 32767个字符的序列。 函数相当于数理化中的计算公式。 在 QBASIC 中,开发人员把一些常用的算法编成一个个标准程序放在解释程序中,称为标准函数。 我们编写程序时,只要按约定写出函数名及它的自变量就可以随时调用了。 如图 51程序中的 motor,sleep 就是函数名,而其后的数字则是自变量的值。 如 motor 0,50 表示 0 号马达以 50 转速前进; motor 0,50 表示 0 号马达以 50转速反转; sleep 表示延时 2 秒。 本节注意点: ① 、 字符串需要用引号引起来 ② 、 变量的数据类型必须在使用前定义 QBASIC 语言的语句格式 QBASIC 的基本语句一般格式为: 语句定义符 语句体 ① 、变量说明语句 格式: dim 变量名 as 变量类型 举例: dim i as int 解释:定义变量 i为一个整数型数字变量。 ② 、循环语句 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始值 TO 终止值 [ STEP 步长] 命令串 NEXT 循环变量 举例: for i=1 to 4 step 1 motor 0,50 motor 1,50 sleep motor 0,50 motor 1,50 sleep next i 解释:第一行程序表示给循环变量 i 赋初始值 1,终止值是 4,步长是 1,这是循环的开头。 第六行是循环体,指挥机器人前进 2秒,左转 秒。 ③ 、结束语句 格式: stop 功能:终止程序执行 五、探索活动 请编依照本课实例,试着编写一段程序,让机器人实现走 “8” 字。 六、教学反思 (参考教案)第六课程序设计流程图 [教材分析]: 1.教材概况 本节课是人如何控制机器人进行工作、交流的一节基础课程;学习后便于学生理清思路、严密思考、分析问题,并以相应的框图来形象、直观的表示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算法,为程序设计做好关键的一步。 [教学目标 ] 知 识与技能: 学会用流程图来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举例画出流程图。 通过动手练习,发现这样做会让问题更简单,思路更清晰,思考问题更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做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学好、会用、爱用流程图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成功调试一个程序,从而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找到成功感。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流程图,学会用流程图来表示问题,为其编好程式打下基础。 难点: 分析问题,正确的画 出流程图写出程序并调试。 3.[学生分析]: 通过上几节的学习,学生巳经掌握和了解了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并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后学生能更好的与 ROBOT 交流,控制它来完成一定任务。 4.[教法与学法]: 1. 教法:例证分析 任务驱动 主题研究 2. 学法:观察,分析,模仿,任务驱动,评价 5. [课 时 ]: 1 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3 分钟) 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搭建一个机器人,并有目 的搭建了走正方形和送餐机器人,并了解和使用了用 BASIC 语言来编程控制我们的机器人,但我们都是直接拿来用的,今天我们就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分析如何进行程序设计,要经过哪些步骤、了解什么是算法。 算法与流程图有什么关系。 它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画流程图,并根据流程图来进行程序设计。 二、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15 分钟) 要为机器人设计一个好的程序,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分析问题 设计算法 画出框图 编写程序 调试程序,共 5 个步骤。 首先明确机器人要干什么,有 些什么已知条件,未知条件,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完成这些还需要哪些条件。 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到达目标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通常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称为 “ 算法 ”。 注,它不是数学中 “ 计算方法 ” ,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如,前边我们讲到的让机器人走正方形的算法见书 P32 页倒数第四行开始。 前边我们进行了算法设计,对于机器人走正方形的算法是相对来说很简单的,但一般情况我们面对的问题都是比较复杂的,故人们喜欢用一种 框图来描述算法,这样让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为下一步的程序编制打下基础。 现在我们就以机器人走正方形的算法来画出流程图: 师: 与学生一起分析机器人走正方形的算法,画一个正方形推导机器人运动过程,找出共同点,如前进 转弯要做同样的事 4次才能形成一个正方形,分析时看到书上的流程图 61 所示。 流程图中各框图的意思见书上图 62 4. 编写程序 根据流程图我们可以用相应的指令、命令语句来编制出程序了。 如前面的走正形的程 序为: FOR I=1 TO 4 STEP 1 MOTOR 0, 50 MOTOR 1, 50 SLEEP MOTOR 0,50 MOTOR 1,50 SLEEP NEXT I STOP 任务 1:现在分析并画出一个机器人原地转 4个圆圈的流程图,并写出程序。 (仿照图 61) [时间 5 分钟 ] [小帖示: ]此题在于只要任何一个轮子不动,另一个以一定的速度转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同心圆。 前面我画好了流程图,编好了程序,是不是就大工告成了呢。 不是这样的,还要将编制好程序下载到我们的机器人中去执行,对比与我们的目标是否一至,不对的就去修改程序,再下载,再调试了,可能个需要多次才能成功哦,大家快去调试吧,享受其中的快乐吧。 三、应用举例:前方有障碍, STOP。 ( 20分钟) 完成此任务的步骤: 机器人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即停止,否则继续前进。 机器人运动中最重要的是检测有无障碍物 ,无继续前进,这样一直下去直到检测到障碍物机器人停止。 流程图(见 P35 图 65) 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需要一个检测设备,它就是红外线传感器。 检测障碍物的纳英特的红外线传感器见书图 63(实物出示),它检测到障碍物灯亮,否则灯为不亮。 调节设置方法为:前边有一障碍物,若指示灯亮,则逆时针旋转直到不亮;相反,则顺时针调节传感器的调节钮,直到调亮;这样的距离为为其检测范围。 (演示示例)如, 10CM 距离有手前后移动时,指示灯会在移近时产生 一个高电平灯亮,移开时会是低电平灯处于灭的状态。 [学生动手自己测一下 ] 4.[生 ]搭建一个两轮的机器人,用上红外线传感器,如书上图所示将传感器连在第 10输入端口上。 因为要一直检测下去,只当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下停下,所以要使用条件循环,在 BASIC 中其语句和语法格式为: WHILE 条件为真 语句组 WEND 所以,上面的任务的程序应如下: WHILE DIGITAL( 10) =0 MOTOR 0, 50 MOTOR 1, 50 WEND STOP 表示 10 号端口的传感器没检测到障碍物时状态为 0,反之为 1;若一直为 0就一直前进,反之就停止。 注意其值和传感器可检测范围的调整。 四、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5分钟) 从活动组中抽取几个组的作品来展示,有成功的,有还存在问题的,引导学生从下表内来点评,老师总结。 评 价 表 作品完成任务 情 况 很好 好 一般 创造、创新 情况 活动过程中的交流 情 况 一 般 较 多 总结,第一本活动课重在前边的用流程图分析,并写出程序调试,要完成任务必需会用,用好红外线传感器;第二对于传感器的使用关键在于障碍物可视范围参数设置;第三本活动重在动手实践,从问题分析 搭建 编程 调试的动手做、做中学的思想中感受成功。 五、各组归纳整理设备( 2分钟) 各组按分类盒的要求归纳整理好自己使用的设备,检查后离开。 [目标 ]行为习惯的养成, 做事有条不紊,爱护设备。 六,教学反思 教学流程畅通吗。 学生参予度。 绘流程图的情况,编写程序,进行调试情况。 从学生作品评价后发现了些什么问题。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中学 (参考教案)第七课机器人的 “ 感觉器官 ” [教材分析]: 1.教材概况 本节课主要介绍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如,声音,红外,灰度,烟雾,触动,温度等等;它如同我们的感觉器官,要会灵活的使用它们,从而控制机器人工作。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 能:了解各种常用的传感器,并能够熟练使用红外、声音、灰度传感器,利用他们来检测声音的强弱,光值的变化,有无障碍物等。 过程与方法:实验例证,观察分析; 主学习、研究; 多实践,多动手,多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吃苦耐劳的钻研精神,动手通过实验得到第一手资料是很宝贵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