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内容摘要:
议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从法律和制度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 2)代议制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3)代 议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础,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 12 课 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40— 1842(道光帝在位) 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① :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体现了侵略的根本目的) ④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 影响 : ①政治: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变化。 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②经济: 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思想:掀起了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的思潮 ④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⑤习俗:社会习俗发生变化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 年 10 月 — 1860 年(咸丰帝) 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提出全面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参与国:英法联合发动,美俄趁火打劫 典型事例:火烧圆明园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影响: ①政治: a、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沦丧,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 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②经济: 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起步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思想:掀起了中体西用的思潮 第 13 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 原因: 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广西灾害严重 二、过程: ① 1851 年 1 月,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 1853 年 3 月定都天京,并进行北伐和西征 1856 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③ 1853 年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核心:绝对平均主义 特点:革命性,空想性 ④ 1856 年,天京事变 根源:小农经济分散性 ⑤ 1859 年,重建领导核心, 颁布《资政新篇》 性质: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 特点:进步性、空想性 ⑥ 1864 年 7 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 (分散性、落后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剿杀 三 、意义: ①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②《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的理想,《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③打击了西方列强殖民侵略 ④是近代史上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也是农民战争最高峰 四、新特点: ①起义年代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治国方案新 提出《资政新篇》 ③担负任务新 反封建反殖民 ④失败原因新 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第 14 课 甲午战争(光绪皇帝) 一、背景 ①明治 维新以后,日本制定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 ② 1890 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政局不稳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 二、经过: 1894 年 7 月丰岛海战, 9 月黄海决战 三、结果: 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 ①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 ③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新的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帝国主义阶段侵略的主要方式) 四、影响: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 ①经济上 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b、外 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巨额战争赔款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②政治上 a 日本的“胜利”极大的刺激了西方列强。 b、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C、清王朝开始军事改革,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光绪皇帝) 一、原因: ①列强为瓜分中国 ②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借口 二、经过; 1900 年 6 月天津起兵, 8 月攻陷北京。 三、结果 :1901 年 9 月签订《辛丑条约》 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 亿两,分 39 年还 清,本息共 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 ②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 ③允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④惩办“首祸诸臣”等 四、影响 ①经济上 a、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b、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操纵控制 ②政治上 a、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统治的工具和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B、客观上推动了清政府预备立宪改革和民主共和革命思潮的发展 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后 ) 一、背景: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人民群众反洋教运动高涨 二、 口号:扶清灭洋 “扶清”对封建主义丧失警惕 “灭洋”爱国性和盲目排外性 三、 意义: ①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政府的改革运动 第 15 课 辛亥革命 一、背景: 原因:列强的侵略和清朝的反动统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条件: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 组织条件: 1905 年,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宗旨) 思 想条件:其一革命派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革命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内容) 其二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内容、评价) 军事实践:革命党人发动皖浙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有利时机:清王朝派兵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出现空虚。 二、过程: 1894 年,兴中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 4 广州起义 191 10 武昌起义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五色旗为国旗,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内容 性质 原则) 191 2 宣统帝退位, 清王朝统治结束。 三、评价 ( 1)积极: ①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 2020 多年来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 ②推动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到来(经济) 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 — 最深远影响) ( 2)局限: ①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四、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坏境下,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行不通。 第 16 课 五四运动 一、背景 国际: ①一战期间,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 A、占领青岛; B、提出“二十一条”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国内: 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③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经过 阶段 主力军 运动中心 斗争口号 特点 初步胜利 前期 青年学生 北京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勿 作五分钟爱国心”“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青年学生走在反帝爱国斗争的前列 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后期 无产阶级 上海 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三、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 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精神: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 1819 课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从空想到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背景: ①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也使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阶级:工人运动高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③思想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④个人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标志: 1848 年发表的《共产党 宣言》 内容: ①宣言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②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③宣言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宣言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意义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③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从理论到实践 — 巴黎公社 背景: ① 1870 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巴黎人民保卫首都 ②临时政府妄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器 成立 ①产生:直接选举产生 ②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 性质 第一个工人政权(从政治、经济 、教育方面的措施分析其性质) 失败原因 ①根因:资本主义处在上升时期,无产阶级不成熟,经济发展水平远没有达到铲除资本主义的地步 ②主观: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意义: ①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体现了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三、从理想到现实 十月革命 背景: ( 1)客观: 经济上 : ①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 20 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在西方列强中仍处于落后地位。 政治上: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社会矛盾尖锐。 ( 2)主观: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成熟的表现:①革命性强;②有马列主义的指导;③有革命的同盟军 ( 3)直接原因:一战使沙俄各种矛盾激化,沙俄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过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
相关推荐
满足合同执行期间现金流量的需要,并提供承诺在其 它合同上投入的资金不在此范围内。 申请人应按要求提交最近 3年内( 2020 年 11 月 17 日至 2020 年 11 月 16 日)已完成和在建的合同中是否介入过诉讼和仲裁及受处罚的真实资料,并满足 BZ5 强制性标准(履约信誉)中的各项要求。 申请人应如实填写其介入过诉讼和仲裁及受处罚的真实资料,若不如实填写,一经查实
回溯 实验 8: 内核源码级调试实验 Linux文件系统之构建 Linux下文件系统之两层含义 Linux下根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构建根文件系统 移植 busybox 安装 glibc库 制作 yaffs 文件系统映像文件 制作 jffs2文件系统映像文件 实验 7: Linux内核移植及根文件系统构建 移植 Linux内核
尽相同。 程序结构 程序结构 顺序程序结构 循环程序结构 分支程序结构等。 执行程序 1,机器人 先前进 2 秒,然后再左转 秒,最后停止。 机器人从程序开始依次执行命令,直到程序结束,这样的程序结构叫顺序程序结构;而程序 2,我们用了 for i=1 to 4 step 1„„next I 语句,使机器人执行了四次 “ 前进、左转 ” 命令,这样的程序结构叫循环程序结构
日志管理要求 ........................................................................... 43 设备配置要求 ............................................................................................ 43 4 系统前端 ...
要求进入微风化花岗岩层≥ ;控制性勘探孔要求进入 微风化 花岗岩 层 ≥。 符合 《 JGJ722020》第 ( 3)条要求。 如采用摩擦桩 可行时 ,此设计钻孔深度亦 符合 《 JGJ722020》第 ( 1) 、( 2) 条要求。 裙楼:基础形式可采用摩擦桩, 一般性勘探孔深度要求进入 残积土 ≥ ;控制性勘探孔要求进入 残积土 ≥。 符合 《 JGJ722020》第 条要求。 四
部分的投资和工程风险,最终遭受最大损失的是投资方。 4. 勘察手段单一 ,技术装备落后 目前我国勘察单位主要勘察手段仍然是以传统的钻探取样为主要勘察手段,配以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勘察手段较为单一,室内试验依旧是传统的常规试验。 与国外勘探技术和手段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室内外岩土测试技术落后,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现场波速试验,三轴试验等仅在少数大型和重点工程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