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施工要点手册内容摘要:

6)切缝 切缝施工同滑模摊铺机工艺部分。 底座施工 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 作业 主要 内容包括: 施工准备 、梁面涂刷基层处理剂、梁面铺设防水卷材、钢筋绑扎、底座及凸台 (凹槽) 混凝土浇筑、养护、梁面土工布铺设及凸台垫板安装。 ( 1) 施工准备 桥梁工程验收及沉降评估完成后,复测表面高程,对存在问题地段按设计要求处理。 对梁面 进行清洗、修补、找平处理。 处理后的表面达到清洁、干燥,无尖锐 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无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和油污。 ( 2)梁面涂刷基层处理剂 保持梁面干燥,用滚筒刷均匀涂刷在桥面混凝土上,厚度 及 用量 满足设计要求。 ( 3)梁面铺设防水卷材 按照设计要求采用热熔法铺设卷材。 两幅卷材纵横向间搭接宽度不小于 10 cm;梁体接缝处封边宽度不小于 10 cm。 铺设完后防水卷材的表面应平整、无破损、无空鼓,搭接处及周边不翘起,无过熔烧焦等。 ( 4)钢筋绑扎 钢筋网加工采用焊接或绑扎,钢筋网间距及保护层厚度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14 桥面凸台钢筋与保护层钢筋绑扎一起施工。 ( 5)底座及凸台(凹槽)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应由拌和站集中拌和。 浇筑时,将混凝土均匀铺在基础面上,用振捣棒及平板振捣器振实 , 抹面时严禁 加水。 底座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后进行凸台混凝土浇筑。 浇筑时要严格控制凸台 顶面 高程及垂直度。 当设计为凹槽时,按设计位置固定模板,在浇筑底座混凝土时一次成型。 底座中心纵向贯通缝可在浇筑前预设;也可在底座混凝土浇筑后锯切。 切缝位置、宽度、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 6)养护 混凝土采用覆盖洒水养生, 保持表面充分潮湿。 养护时间 不少于 7d。 冬季施工应采取防护措施。 ( 7)梁面土工 布铺设及凸台(凹槽)垫板安装 凸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以上后进行铺设中间层和垫板安装作业。 土工布铺设应平整无褶皱,无破损,接缝采用对接,不可重叠。 根据凸台(凹槽) 尺寸加工并安装橡胶垫板和泡沫板, 封闭所有间隙。 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 作业主要内容包括: 施工准备 、钢筋绑扎 、模板支立、浇筑及养生。 ( 1)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对 作业 面进行处理,清 除 废渣 、 积水。 按照设计要求对预埋连接筋进行整理、复原。 ( 2)钢筋绑扎 应采用专用编制架或胎具进行绑扎, 凸形挡台钢筋应与底座 钢筋 连成一体,按照设计 要求进行绝缘处理,及时进行绝缘检测。 ( 3)模板支立 模板位置放样 , 在 曲线 超高 地段 应复核 外侧模板的 平面位置和高程。 采用钢模施工,材质和结构设计等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模板安装稳固牢靠, 禁止 在桥面打孔定位。 按设计要求埋设好过轨管线,预留孔位置、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 4)浇筑及养生 在混凝土浇筑前 应 对钢筋绝缘进行复检, 清除 杂物积水,混凝土入模前应对 作业面喷水 湿润 , 检查混凝土温度、塌落度。 浇筑 过程中 应避免漏捣、过振、漏浆。 初凝前对表面进行横向拉毛。 混凝土终凝后采用土工布或塑料膜覆盖,洒水养生不少于 7d。 15 侧模应在混 凝土强度达到 以上, 方可拆模。 拆模 24 小时后, 应立即施工凸形挡台。 基准器预埋凹槽应在凸形挡台模板上设置,其大小应按照基准器尺寸进行设定,保证纵横向位置偏差不大于 15mm,预留高度应略小于基准器,基准器安装后顶部应高出凸形挡台 1~ 2mm。 底座混凝土应按照设计要求预留伸缩缝并填充。 在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 80%之前,严禁各种车辆在底座上通行。 设备 配置 支承层主要施工设备 ( 1)使用 C15 混凝土 浇筑 时:混凝土拌合机、滑模摊铺机、混凝土运输车、振捣器、切缝机。 ( 2)使用水硬性支承层 浇 筑 时:稳定土拌合机、水硬性材料运输车、平地机或稳定土摊铺机、压实设备、切缝机。 底座主要施工设备 起重机、泵车、混凝土运输罐车、电焊机、捣固棒、自卸汽车、空压机、风镐、高压风枪、发电机。 人员 配备 3 名 测量人员、 2 名 试验人员 、 2 名 土木技术人员 , 15~ 20 名 工人。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底座钢筋绑扎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底座及凸形挡台钢筋安装 检查 表 序号 检验项目 标准要求 检验方法 1 钢筋间距 177。 20 mm 观察、尺量 2 保护层厚度 510 mm 观察、尺量 3 绝缘性能 满足设计要求 欧姆表测试 底座及支承层模板 安装 应符合 表 、 、 、 的规定。 16 表 双块式无砟轨道 底座 及凸形挡台 模板安装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测方法 1 顶面 高程 177。 5 mm 水准仪 2 宽 度 177。 5 mm 尺量 3 中线位置 2 mm 全站仪 4 伸缩缝位置 5 mm 尺量 5 凹槽( 凸台 ) 位置及长、宽 、高程 177。 3 mm 尺量 /水准仪 表 单元板无砟轨道底座及凸形挡台模板安装检查表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 检验方法 1 底座模板 顶面高程 50 mm 测量检查 2 宽度 177。 5 mm 测量检查 3 中线位置 2 mm 测量检查 4 伸缩缝位置 5 mm 测量检查 5 凸形挡台 模板 圆形挡台模板直径 177。 3 mm 测量检查 6 半圆形挡台直径 177。 2 mm 测量检查 7 中线位置 2 mm 测量检查 8 中心间距 177。 2 mm 测量检查 9 顶面高程 04 mm 测量检查 表 纵连板无砟轨道支承层模板安装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验方法 1 中线位置 10 mm 全站仪 2 顶面高程 177。 3 mm 水准仪 3 内侧宽度 010 mm 尺量 表 双块式无砟轨道 支承层模板安装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测方法 1 中线位置 10 mm 全站仪 2 顶面 高程 +2,5 mm 水准仪 3 内侧 宽度 +10, 0 mm 尺量 17 底座混凝土 及 凸台 (凹槽) 浇筑过程中 外形尺寸 检验标准和支承层检验标准 见表 、表 、表 、 表。 表 双块式无砟轨道 底座 与凸台(凹槽) 外形尺寸 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测方法 1 底座 顶面 高程 177。 10 mm 水准仪 宽 度 177。 10 mm 尺量 中线位置 3 mm 全站仪 平 整 度 10 mm/3 m 直尺 2 凹槽 ( 凸台 ) 中线位置 3 mm 全站仪 两凹槽( 凸台 ) 中心间距 177。 3 mm 尺量 横向宽度 177。 5 mm 尺量 纵向宽度 177。 5 mm 尺量 凸台高度 0, 5 mm 水准仪 表 双块式无砟轨道 支承层 外形尺寸检查 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测方法 1 厚 度 177。 20 mm 尺量 2 中线位置 10 mm 全站仪 3 宽 度 +15, 0 mm 尺量 4 顶面高程 + 5 ,- 15 mm 水准仪 5 平 整 度 10 mm/3 m 3m 直尺 表 单元板无砟轨道底座与凸形挡台外形尺寸检查 表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 检验方法 1 底座外形尺寸 顶面高程 103 mm 测量检查 2 宽度 177。 10mm 尺量 3 中线位置 3 测量检查 4 平整度 10 ㎜ /3m 测量检查 5 凸形挡台 外 圆形挡台直径 177。 3mm 尺量 18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标准 检验方法 6 形尺寸 半圆形挡台直径 177。 2mm 尺量 7 中线位置 3mm 测量检查 8 挡台中心间距 177。 5mm 尺量 9 顶面高程 05 mm 测量检查 表 纵连板无 砟轨道支承层外形尺寸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 检验方法 1 厚度 177。 20 mm 尺测 2 中线位置 10 mm 全站仪 3 宽度 015+ mm 尺测 4 顶面高程 177。 5 mm 水准仪 5 平整度 10 mm 3m 直尺 销钉安装检验标准 应 符合设计规定。 19 5 双块式无砟轨道 道床板施工 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进 场 工作内容 本工序 作业主要内容包括 : ( 1)提出轨枕、钢筋用料计划;( 2)轨枕的运送;( 3)轨枕的接收;( 4)轨枕的现场堆放。 工艺步骤 ( 1)提出轨枕、钢筋用料计划 根据设计及施工进度情况,计算确定每周所需的轨枕及钢筋数量。 所需轨枕、钢筋应在施工两周前运抵工地,可将双线所需轨枕、钢筋一次 运输、放置 到位。 ( 2)轨枕的运送 轨枕层间用 1010 cm方木支撑,枕 木 垛应绑扎牢固。 可使用卡车运送轨枕 , 见图 ,使用汽车吊 或龙门吊 等卸载轨枕。 路基曲线段轨道线路间空间可用碎石填充。 图 运送轨枕 ( 3)轨枕的接收 ① 在轨枕卸车前,质检人员将检验轨枕 的:运输中损坏 、 裂缝 、 钢筋变形 、 伸出的钢筋长度 ; ② 合格轨枕的质量指标 见表 ; ③ 如果轨枕垛中 有 若干轨枕不合格,该垛轨枕将拒收并退还。 表 轨枕 外观 质量 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 1 预埋套管内 不允许堵塞 20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标准及允许偏差 2 承轨台表面 不允许有长度 ﹥ 10 mm、深度 ﹥ 2 mm 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 3 挡肩宽度范围内的表面 不允许有长度 ﹥ 10 mm、深度 ﹥ 2 mm 缺陷 4 其他部位表面 不允许有长度 ﹥ 50mm、深度 ﹥ 5mm 的气孔、粘皮、麻面等缺陷 5 表面裂纹 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纹 6 周边棱角破损长度 ≤50 mm ( 4)轨枕的现场堆放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卸载轨枕垛。 轨枕垛应按相应标记卸车垛放,并应确保道路畅通。 设备 配置 普通平板车、 起重运输车 、专用吊架、汽车吊或 龙门吊。 人员配备 人员的数量取决于设备及进场材料的数量。 储 存 在施工现场,轨枕及钢筋间隔存放在 Ⅰ 线与 Ⅱ 线中间、标识好的指定位置。 层间用 1010 cm方木支撑,枕垛应绑扎牢固。 每垛存放 6 层,每层 5 根时,轨枕垛间距15d( d 为枕间距,如 d=650 mm,则剁间距为 m)。 在道床施工前,按 15 根轨枕需要量,将钢筋存放在轨枕垛间。 纵、横向分开,同一截面纵向钢筋为 1 组。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 1)质量缺陷超标的轨枕必须标记并取出,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轨枕。 轨枕应在生产厂 完成 检查, 现场进行外观检测。 对有损坏的或者有潜在损坏的轨枕,应在其端部竖面用黄漆标注 ,不得使用。 ( 2)物料堆码高度不得超过 m,以免影响 CPⅢ 测量。 ( 3)两轨枕垛之间要求的最小间距为 m。 道床工作面清理、施工放线 工作内容 本工序 作业主要内容包括 : ( 1)工作面清理;( 2)施工放线。 工艺步骤 21 ( 1) 工作面清理 清除道床板范围内的下部结构表面浮渣、灰尘及杂物。 ( 2) 施工放线 ( 图 ) ① 路基每隔 13m测设并标记一个 轨道 中线控制点,中线应用明显颜色标记,以此为参照放样出轨枕两侧边缘线并用彩笔标出,为散枕机散枕提供参考; ② 桥梁上测设出每片梁单元缝中线点,以此标出中间层土工布、轨枕边缘线 ; ③ 以中线为基准弹出 道床板的纵向模板内侧边线和横向模板固定钢条位置; ④ 标记轨枕控制边线及每隔 20 根(约 13 m)标定一次轨枕里程控制点的具体位置。 图 施工放线示意图 设备 配置 空压机、 风力灭火机、 洒水车、全站仪、垃圾清理工具及运输小车。 人员 配备 3 名测量人员、 3 名工人。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道床板下部无浮渣、灰尘及杂物;中线偏差不超过 2 mm;模板内边线偏差 177。 2 mm。 底层 钢筋 布设 工作内容 ( 1)在 路基和隧道地段按测量放样位置和轨枕下纵向钢筋设计数量,将纵向钢筋依次散铺到线路上 ; ( 2) 桥梁地段将凸台间的纵向底层钢筋摆放到位后,将其余钢筋摆放在桥梁防在已经清扫干净的下部结构上标注出线路的设计中线位置 横向模板安装位置线 22 撞墙一侧待用; ( 3)在线路设计的位置安装横向模板基座条 ; ( 4)采用龙门吊工具轨法施工时,绑扎底层钢筋 , 做好 绝缘 处理。 设备 配置 手工工具。 人员 配备 钢筋布设 路基段 4 名工人 、桥梁和隧道段 6 名工人。 钢筋绑扎 30 名工人。 工序质量标准及验收检验方法 按底层纵向钢筋设计数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