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元件埋设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1 1 3 4 0 0 120 DK148+ F1 0 1 3 4 0 0 121 DK148+ C1 1 0 3 4 0 0 路涵过 渡段 122 DK149+ 0 3 4 0 0 路涵过渡段 123 DK149+ F1 0 1 3 4 0 0 路桥过 渡段 124 DK149+ F1 0 1 3 4 0 0 路桥过渡段 125 DK149+ A1 0 1 3 4 0 0 路桥过 渡段 126 DK150+ A1 0 1 3 0 0 0 路桥过渡段 127 DK150+ A1 0 1 3 0 0 0 路桥过 渡段 128 DK150+ A1 0 1 3 0 0 0 路桥过渡段 129 DK150+ A1 0 1 3 0 0 0 130 DK150+ A1 0 1 3 0 0 0 131 DK150+ A1 0 1 3 0 0 0 132 DK150+ A1 0 1 3 0 0 0 第 8 页 共 23 页 133 DK151+ A1 0 1 3 0 0 0 134 DK151+ E1 0 1 3 0 0 0 135 DK151+ E1 0 1 3 0 0 0 136 DK151+ E1 0 1 3 0 0 0 137 DK151+ E1 0 1 3 0 0 0 138 DK151+ C1 1 0 3 4 0 0 路涵过渡段 139 DK151+ 0 3 4 0 0 路涵过 渡段 140 DK151+ E1 0 1 3 0 0 0 141 DK151+ E1 0 1 3 0 0 0 142 DK151+ E1 0 1 3 0 0 0 路桥过渡段 143 DK151+ E1 0 1 3 0 0 0 路桥过 渡段 144 DK151+ E1 0 1 3 0 0 0 路桥过渡段 ( 二 ) 、 各种元器件的埋设及布置示意图 、 各种元器件的埋设 沉降检测桩的埋设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沉降监测桩的埋设: 桩体选择φ 20mm 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 钩, 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监测断面通过测量埋设在设计位置。 埋置深度 ,桩周 用 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采用 水准仪按 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 2)沉降板的埋设: 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 40mm 镀锌铁管 ) 及保护套管(φ75mmPVC 管)组成。 底板尺寸为 50cm 50cm,厚 3cm。 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第 9 页 共 23 页 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②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 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稍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得埋设工作。 ③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水准测量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高长度宜为 ,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 PVC 管外接头连接。 ( 3)位移边桩的埋设: 在 两侧路堤坡脚外 2m 及 12m 处 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位移观测边桩采用 C15 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 15cm 15cm,长度 不小于,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型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设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 ,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 10cm。 埋设方法 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 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设稳定。 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得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 4)剖面沉降管的埋设: 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路基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 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 20~ 30cm,开槽深度至路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 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 镀锌钢丝绳) , 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沉降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 沉降管敷设完 第 10 页 共 23 页 成后,在两头设置 C15 混凝土保护墩,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周围的排水,并于一测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的埋设见“( 3)位移边桩的埋设”。 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 5) 位移监测桩 的埋设: 位移监测桩:采用φ 20mm 长的 钢钎。 待路堑开挖至设计埋桩位置后,将位移监测桩打入设计位置,埋设深度 ,桩周上部 用混凝土浇筑,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初始读数。 ( 6)测斜管的埋设: ①、路堑开挖至设计埋设测斜管位置时,即开始埋设测斜管; ②、采用钻孔导孔埋设,钻孔垂直偏差率应小于 %,并无塌孔,缩孔现象。 钻孔深度应不小于设计要求的深度。 ③、测斜管埋设前,应按设计用螺钉进行预组装:管底部用底盖封住,用外接头连接导管至大于测斜管压入孔底就位。 ④、测斜管埋设时,按预装顺序从底部分段依此埋入,相邻两段沉降测斜管随埋随接, 直至将测斜管压入孔底就位。 ⑤ 、调整测斜管内十字槽方向与观测断面方向一致 后,安装测斜管顶盖,并在测斜管周围回填中粗砂,并灌水使其密实。 ⑥ 、用水泥砂浆固定观测盒,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 ⑦ 、 待测斜孔稳定后,连续测读数目,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各种类型监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及主要元件数量 第 11 页 共 23 页 ( 1) 、 A1 型 ( a)、 A1 型沉降检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详见附件。 ( b)、 A1 型剖面元件数量表 监测元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监测桩 根 3 沉降板 个 1 ( 2)、 C1 型 ( a)、 C1 型沉降检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详见附件。 ( b)、 C1 型剖面元件数量 表 监测元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监测桩 根 6 沉降板 个 1 边桩 根 8 ( 3)、 D 型 ( a)、 D 型沉降检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详见附件。 ( b)、 D 型剖面元件数量表 监测元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监测桩 根 3 ( 4)、 E1 型 ( a)、 E1 型沉降检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详见附件。 第 12 页 共 23 页 ( b)、 E1 型剖面元件数量表 监测元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监测桩 根 3 沉降板 个 1 (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