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元件埋设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1 1 3 4 0 0 120 DK148+ F1 0 1 3 4 0 0 121 DK148+ C1 1 0 3 4 0 0 路涵过 渡段 122 DK149+ 0 3 4 0 0 路涵过渡段 123 DK149+ F1 0 1 3 4 0 0 路桥过 渡段 124 DK149+ F1 0 1 3 4 0 0 路桥过渡段 125 DK149+ A1 0 1 3 4 0 0 路桥过 渡段 126 DK150+ A1 0 1 3 0 0 0 路桥过渡段 127 DK150+ A1 0 1 3 0 0 0 路桥过 渡段 128 DK150+ A1 0 1 3 0 0 0 路桥过渡段 129 DK150+ A1 0 1 3 0 0 0 130 DK150+ A1 0 1 3 0 0 0 131 DK150+ A1 0 1 3 0 0 0 132 DK150+ A1 0 1 3 0 0 0 第 8 页 共 23 页 133 DK151+ A1 0 1 3 0 0 0 134 DK151+ E1 0 1 3 0 0 0 135 DK151+ E1 0 1 3 0 0 0 136 DK151+ E1 0 1 3 0 0 0 137 DK151+ E1 0 1 3 0 0 0 138 DK151+ C1 1 0 3 4 0 0 路涵过渡段 139 DK151+ 0 3 4 0 0 路涵过 渡段 140 DK151+ E1 0 1 3 0 0 0 141 DK151+ E1 0 1 3 0 0 0 142 DK151+ E1 0 1 3 0 0 0 路桥过渡段 143 DK151+ E1 0 1 3 0 0 0 路桥过 渡段 144 DK151+ E1 0 1 3 0 0 0 路桥过渡段 ( 二 ) 、 各种元器件的埋设及布置示意图 、 各种元器件的埋设 沉降检测桩的埋设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1)沉降监测桩的埋设: 桩体选择φ 20mm 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 钩, 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监测断面通过测量埋设在设计位置。 埋置深度 ,桩周 用 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采用 水准仪按 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 2)沉降板的埋设: 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 40mm 镀锌铁管 ) 及保护套管(φ75mmPVC 管)组成。 底板尺寸为 50cm 50cm,厚 3cm。 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第 9 页 共 23 页 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②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 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稍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得埋设工作。 ③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水准测量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高长度宜为 ,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 PVC 管外接头连接。 ( 3)位移边桩的埋设: 在 两侧路堤坡脚外 2m 及 12m 处 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位移观测边桩采用 C15 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 15cm 15cm,长度 不小于,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型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设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 ,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 10cm。 埋设方法 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 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设稳定。 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得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 4)剖面沉降管的埋设: 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路基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 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 20~ 30cm,开槽深度至路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 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 镀锌钢丝绳) , 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沉降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 沉降管敷设完 第 10 页 共 23 页 成后,在两头设置 C15 混凝土保护墩,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周围的排水,并于一测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的埋设见“( 3)位移边桩的埋设”。 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 5) 位移监测桩 的埋设: 位移监测桩:采用φ 20mm 长的 钢钎。 待路堑开挖至设计埋桩位置后,将位移监测桩打入设计位置,埋设深度 ,桩周上部 用混凝土浇筑,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初始读数。 ( 6)测斜管的埋设: ①、路堑开挖至设计埋设测斜管位置时,即开始埋设测斜管; ②、采用钻孔导孔埋设,钻孔垂直偏差率应小于 %,并无塌孔,缩孔现象。 钻孔深度应不小于设计要求的深度。 ③、测斜管埋设前,应按设计用螺钉进行预组装:管底部用底盖封住,用外接头连接导管至大于测斜管压入孔底就位。 ④、测斜管埋设时,按预装顺序从底部分段依此埋入,相邻两段沉降测斜管随埋随接, 直至将测斜管压入孔底就位。 ⑤ 、调整测斜管内十字槽方向与观测断面方向一致 后,安装测斜管顶盖,并在测斜管周围回填中粗砂,并灌水使其密实。 ⑥ 、用水泥砂浆固定观测盒,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 ⑦ 、 待测斜孔稳定后,连续测读数目,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各种类型监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及主要元件数量 第 11 页 共 23 页 ( 1) 、 A1 型 ( a)、 A1 型沉降检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详见附件。 ( b)、 A1 型剖面元件数量表 监测元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监测桩 根 3 沉降板 个 1 ( 2)、 C1 型 ( a)、 C1 型沉降检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详见附件。 ( b)、 C1 型剖面元件数量 表 监测元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监测桩 根 6 沉降板 个 1 边桩 根 8 ( 3)、 D 型 ( a)、 D 型沉降检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详见附件。 ( b)、 D 型剖面元件数量表 监测元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监测桩 根 3 ( 4)、 E1 型 ( a)、 E1 型沉降检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详见附件。 第 12 页 共 23 页 ( b)、 E1 型剖面元件数量表 监测元件 数量 附注 名称 单位 沉降监测桩 根 3 沉降板 个 1 ( 5)、。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元件埋设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相关推荐
6)切缝 切缝施工同滑模摊铺机工艺部分。 底座施工 双块式无砟轨道底座施工 作业 主要 内容包括: 施工准备 、梁面涂刷基层处理剂、梁面铺设防水卷材、钢筋绑扎、底座及凸台 (凹槽) 混凝土浇筑、养护、梁面土工布铺设及凸台垫板安装。 ( 1) 施工准备 桥梁工程验收及沉降评估完成后,复测表面高程,对存在问题地段按设计要求处理。 对梁面 进行清洗、修补、找平处理。 处理后的表面达到清洁、干燥,无尖锐
着导引舆论、肯定成绩、弘扬优点、鼓舞斗志的责任,这个窗口和平台,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和全体教育人的形象,影响广泛而深远,理应全力以赴做实做好。 各校应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紧扣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和阶段性 工作重心 ,大力宣传典型事例,彰显做法和特色。 各校主要领导应亲自过问宣传工作,为通讯员提供必要的办公用品,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以及必要的经费。 通讯员尤其要从内心热爱宣传工作,积极主动
检查。 主要针对设施设备、消防设备等进行专业性检查,每季度开展一次。 (三)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检查。 主要针对客流分析、运输方案、道路环境、站场秩序、应方案等进行隐 患排查。 (四)季节性安全检查。 针对不同季节、气候变化、防范措施、 ing及方案等隐患排查。 (五)日常性安全检查。 各部门、岗位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进行隐患排查。 三、安全生产排查的内容:
设计要求逐节安装。 管道安装顺穿束方向套接,其接头采用套管形式连接,在接缝左右各5cm宽度范围内,先缠一层黑胶布,在黑胶布上包三层塑料薄膜,再缠一层黑胶布以防漏浆。 梁体砼浇筑完成后,养护龄期10天后,且强度和弹性模量值达到80%后,开始张拉预应力。 预应力张拉采用应力、应变双控,以应力为主,伸长量误差控制在177。 6%以内。 预应力张拉完成后,24h内对孔对孔道进行压浆,压浆采用真空压浆工艺
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 光缆进入通信站引入室后,上下行标识应清晰、准确。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第十章 运输通信工程 1051 电缆线路电气特性检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07010201□□□ 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 工 单 位 项目负责人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 《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轨道板上下线通道轨道板精调区轨道板双向运输车汽车吊轮胎式双向水泥沥青砂浆搅拌车灌注车条件B Ⅱ线无砟道床物流组织方案一(利用汽车吊、轨道板双向运输车、双向水泥沥青砂浆搅拌车)水泥沥青砂浆灌注区轨道板铺设区水泥沥青砂浆上下线通道轨道板上下线通道轨道板精调区轨道板双向运输车轮胎式双向水泥沥青砂浆搅拌车灌注车铺板龙门吊条件B Ⅱ线无砟道床物流组织方案二(利用铺板龙门吊、轨道板双向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