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工作制度汇编内容摘要:

— 9— ***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教室、寝室、厕所、公共区域等) 一、教室、寝室、办公室、环境责任区、厕所坚持每天扫除和每天评比制度。 要求地面清洁,桌凳整齐,门窗、窗帘、黑板干净,花坛无杂 草,沟渠无污水、垃圾,屋顶无蜘蛛网,室内无杂物。 二、教室内设有卫生角,备有水桶、毛巾、垃圾箱、扫把、拖把等卫生设施,做到放置有序。 三、厕所管理实行责任到班,要求天天有人管理。 做到冲洗及时,每周消毒。 入厕者习惯良好,不随地大小便,不将硬纸、杂物、沙石等丢入便池内。 四、讲究公共卫生,保持环境清洁,不乱丢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脏物,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不乱刻乱画、乱涂桌凳、墙壁、板报。 五、教室、办公室、寝室每天开窗通风 6小时以上,经常保持空气新鲜。 六、各班做好平时的卫生监督工作,安排好卫生监督员维护清 洁。 七、按能满足师生需要的原则设置足够的厕所和洗手设施,并定期清洁消毒。 八、定期对教室采光、照明、黑板、课桌椅的设置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查监测。 九、每次环境消毒所使用的消毒剂名称、使用量、加水量、喷洒 — 10— 人、时间等应进行记录。 ***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寝室卫生制度 一、住校生每天起床后管理好日常生活用品,值日生及时打扫寝室卫生。 二、寝室清洁做到定期清扫,注重保持。 三、不将食物带入寝室。 严禁在室内吃东西、乱吐、乱扔。 四、不在墙壁、床架、门窗乱涂、乱画、乱刻、留脚印和钉挂东西。 五、生活用品 按要求摆放整齐。 六、要勤洗澡(头、脚)、衣服、鞋袜、被褥。 七、学校定期对寝室进行消毒(幼儿园还应配备紫外线消毒灯具),使用的消毒剂名称、使用量、加水量、喷洒人、时间等应进行记录。 — 11— ***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一、学生个人卫生包括起居卫生、饮食卫生、用眼卫生、个人卫生、女生还包括经期卫生等。 二、教师对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负有教育、指导和监督管理责任,要循序渐进、严格训练、言传身教、榜样引领、反复强化的原则进行。 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情况要与教师考核挂钩。 三、健康教育课是学生获得个人卫生知识的主渠道,学校必须按照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知识宣传。 四、落实好家校联系制度,建立卫生行为习惯反馈机制,发挥家校矫正学生不良卫生行为习惯的互补作用。 五、学生个人卫生基本要求: 起居方面要早睡早起,睡前和起床后要洗漱,被子、衣物、用具要叠放整齐;饮食方面饭前便后要洗手,不挑食偏食,不吃生食零食,不喝生水,学会辨别安全食品;用眼方面坚持做眼保健操,看书、写字要坚持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个人卫生方面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女生经期更要注意保持身体清洁和用具用品卫生,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心情、适当运动。 — 12— ***中小学校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培养和矫正制度 一、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制度 循序渐进,逐步养成。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 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 做到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要在建立健全卫生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少先队、团支部、政教处制定科学、实用、易于操作的量化考核实施细则,严格要求,规范训练。 反复坚持,强化训练。 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强化良好的卫生习惯,矫正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培养良好习惯,让老师和家长有意识 地影响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表彰奖励,榜样引领。 对具有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通过榜样示范带动更动的学生形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学生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矫正制度 上好健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