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与并发症内容摘要:

吸道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发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一)发生原因 时,由于粗心大意,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致窒息。 ,操作前未将假牙取出,操作时假牙脱落,严重者造成窒息。 、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造成擦洗的棉球松脱,掉 入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窒息。 (二)临床表现 窒息病人起病急,轻者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鼻出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三)预防和处理 操作前清点棉球数量,每次擦洗只能夹一个棉球,以免遗漏棉球在口腔,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 对于清醒病人,操作前询问有无假牙,昏迷病人,操作前仔细检查牙齿有无松动脱,假牙是否活动等,如为活动假牙,操作前取下存放于有标记的冷水瓶中。 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 口腔护理,操作时,最好取坐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以防误吸。 夹取棉球最好使用弯止血钳,不易松脱。 如病人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 采用一抠、二转、三压、四吸的方法。 一抠即用中、示指从病人口腔中抠出或用血管钳取出异物,这是最迅速有效的办法。 二转即将病人倒转 180 度,头面部向下,用手拍击背部,利用重力作用使异物滑落。 三压是让病人仰卧,用拳向上推压其腹部,或让病人站立或坐位,从身后将其拦腰抱住,一手握拳顶住其上腹部,另一手握住此拳,以快速 向上的冲力反复冲压腹部,利用空气压力将异物冲出喉部,如果让腹部对准椅背或桌角用力向上挤压,效果更佳;但应注意避免腹腔内脏器,尤其是肝脏挤压伤。 四吸即利用吸引器负压吸出阻塞的痰液和液体物质。 如果异物已进入气管,病人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 1~2cm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困难。 【发生 窒息的应急 流程】 立即抢救,及时 清除吸入的异物 →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 →记录抢救过程 二、吸入性肺炎 (一)发生 原因 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病人,口腔护理的清洗液和口腔内分泌物容易误入气管,成为肺炎的主要原因。 (二)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胸痛等,叩诊呈浊音,听诊肺部有湿啰音,胸部 X 片可见斑片状阴影。 (三)预防和处理 为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时,病人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水流入呼吸道。 进行口腔护理的棉球要拧干,不应过湿,昏迷病人不可漱口,以免引起误吸。 已出现肺炎的病人,必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用小 量退热药,气急,紫绀可给氧气吸入,咳嗽咳痰可用镇咳祛痰药剂。 三、口腔粘膜损伤 (一)发生原因 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动作粗暴,止血钳夹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尤其是患肿瘤进行放疗的病人,更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 为昏迷病人牙关紧闭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方法欠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口腔黏膜损伤。 漱口液温度过高,造成口腔黏膜烫伤。 (二)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溃疡形成,严重者出血、脱皮、坏死组织脱落。 病人感口腔疼痛。 (三)预防和处理 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 作要轻柔,尤其是放疗病人,不要使血管钳或棉签的尖部直接与病人的口腔粘膜接触。 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开口器,应从 臼 齿处放入,并套以像皮套,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 选择温度适宜的漱口水,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口腔粘膜的观察。 发生口腔粘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 %%双氧水含漱。 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吹敷料,必要时用 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洗必泰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 3~4 次抗感染,疗效较好。 四、口腔及牙龈出血 (一)发生原因 患有牙 龈炎、牙周病的病人,龈沟内皮组织充血,炎性反应使肉芽组织形成,口腔护理对患处的刺激极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操作时动作粗暴,也易造成口腔及牙龈出血,尤其是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 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开口器应用不当,造成口腔及牙龈损伤、出血。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牙龈出血持续不止为主要症状,出血时间由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出血量约为20500ml。 (三)预防和处理 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细致,特别对凝血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擦洗过程中,要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正确使用开口器,应 从病人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强行使其张口,以免造成损伤,引起出血。 若口腔及牙龈出血者,止血方法可采用局部止血如明胶海绵,牙周袋内碘酚或烧灼或加明胶海绵填塞,敷盖牙周塞治疗剂。 必要时进行全身治疗,如肌注安络血,止血敏,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五、口腔感染 (一)发生原因 上述引起口黏膜损伤、口腔及牙龈出血的原因,如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代谢障碍、年老体弱等,可继发口腔感染。 口腔护理清洗不彻底,尤其是颊黏膜皱襞处不易清除干净,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场所。 口腔护理用物被污染、治疗 操作中无菌技术执行不严格等,也易造成口腔感染。 (二)临床表现 口腔感染分型标准:轻度:溃疡发生在舌前 1/2 处独立溃疡少于 3 个,溃疡面直径 ,无渗出物,边缘整齐,有疼痛感,可进低温饮食。 中度:舌体有多处溃疡,大小不等,溃疡面直径 ,可融合成片,并见炎性渗出物,边缘不规则,有浸润现象,疼痛厉害,常伴颌下淋巴结肿大,进食受限。 重度:溃疡面直径 ,弥漫全舌、上腭、咽弓、牙龈,颊部充血肿胀、糜烂,张口流涎、疼痛剧烈并烧灼感,舌肌运动障碍、进食严重受限。 (三)预防与处理 去除引起口 腔粘膜损伤,口腔及牙龈出血的原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有关预防交叉感染的规定。 认真,仔细擦洗,不使污物或残渣留于齿缝内,各部位清洗次数及棉球所需数量,以病人口腔清洁为准。 注意观察口唇,口腔粘膜,舌,牙龈等处有无充血,水肿,出血,糜烂。 对口腔内发生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要做好记录,同时做好交班,及时采取治疗护理措施。 加强日常 的清洁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饭前饭后用 1/2020 洗必素和 1/5000 呋喃西林交替含濑。 清醒病人选用软毛牙刷刷牙,血小板低下或有牙龈肿胀糜烂时禁用牙刷刷牙,改用濑口液含濑,根据口 腔感染情况来选用濑口液。 必要时用棉签或棉球蘸漱口液擦洗口腔内容易积存污物处。 易感病人进行特别监护,如中老年人唾液腺分泌减少,唾液粘稠,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因病情需要禁食或长期卧床,鼻饲时,口腔清洗不彻底均已易发生口腔感染;另外,老年人牙齿松动,牙龈外露,食物残渣在口内导致牙周炎,口腔护理易碰伤致口腔感染。 因此,要嘱病人保持口腔清洁,清醒病人尽量早晚刷牙,经常漱口,昏迷或生活不能自理者,由护士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多进食。 针对病人的不同嗜好调节食物品种,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要避免进坚硬或纤维多的食物,防止损伤或嵌入牙间隙。 溃疡表浅时可予西瓜霜喷剂或涂口腔,溃疡较深较广者除加强护理外,局部可用惠尔血或特尔津等液加少量生理盐水冲洗,涂擦,以加快溃疡面的修复。 如疼痛较剧烈、进食困难者可在濑口液内或局部用药中加普鲁卡因,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口唇有坏死结痂者应先用生理盐水湿润,让痂皮软化后用消毒剪刀剪除,创面涂四环素软膏等。 对口腔霉菌感染的患者可选用碳酸氢钠漱口或口腔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口腔霉菌感染。 必要时可应用广谱抗生素 氧氟沙星含片治疗口腔感染。 六、恶心、呕吐 (一)发生原因 如操作时棉签、镊子等物品剌激咽喉部,易引起恶心、呕吐。 (二)临床表现 恶心为上腹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并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流涎、出汗、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呕吐则是部分小肠的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经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呕吐物为胃及部分肠内容物。 (三)预防和处理 擦洗时动作要轻柔,擦舌部和软腭时不要触及咽喉部,以免引起恶心。 止吐药物的应用。 常用的有: ①吗丁啉:口服每次 10mg,每日 34 次,饭前半小时服。 ②胃复安:口服每次 5mg,每日 3 次;针剂 10mg/次,肌内注射。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无效吸氧 (一)发生原因 1.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 5.气管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二)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 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 翼煽动等。 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三)预防及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 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 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 .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 .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取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 .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 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 .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二、气道粘膜干燥 (一)发生原因 1 .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尤其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