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混凝土楼地面装修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鉴以往成功施工经验,编制本方案旨在指导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的施工。 三、施工方法和过程 (一 ) 施工顺序 材料准备 → 定位放线 → 抹侧模垫层 → 支侧模(槽钢) → 钢筋铺设 → 混凝土摊铺 → 振捣 → 粗刮 → 细刮 →机械提浆、磨光 → 养护 → 割缝 材料准备 本次施工材料除正常使用的混凝土、钢筋、整平机、振捣棒、提浆磨光机外其他材料需特殊加工。 侧模板采用[ 12,施工前将[ 12 的腹板按钢筋间距钻孔,孔径 Φ12,以便可以让 Φz9 的钢筋通过,孔洞距离槽钢的一边 55mm(即保证钢筋上保护层厚度)。 具体做法见下图: 刮杠为 7m长的普通的铝合金刮杠。 马镫铁主要用于控制钢筋网片的高度,保证工人施工作业时踩踏钢筋不 下挠。 具体做法如下图: 厂房地面混凝土施工方案 (2) 定位放线 本次施工定位放线重点在于控制[ 12 侧模的标高,混凝土设计厚度为 160mm厚,使用[ 12 侧模,其余 3cm为标高控制余量,具体做法为事先在侧模下方做灰饼,以控制标高,间距不大于 1500mm。 待侧模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后使用钢筋棍钉入地面下与侧模点焊使槽钢水平固定,再在槽钢下方用横向钢筋棍点焊与立棍和槽钢上,使其纵向固定。 从而到达严格控制侧模标高的要求。 抹侧模垫层 用 1: 2 水泥砂浆对侧模底部找平,宽度 100mm,要严格控制垫层顶标高, 终凝后在垫层上放出槽钢位置线。 支侧模 经项目部仔细研究,本次施工顺序为先 B 区再 A 区,每个区段内短向( 36m)隔跨支模,从而做到隔跨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利用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地面作为第二次浇筑混凝土的侧模进行第二此混凝土的浇筑。 钢筋铺设 本次混凝土地面施工钢筋根据设计要求采用 Φz9@200 单层双向钢筋,钢筋事先按要求长度加工好,铺设时 将钢筋穿过[ 12 侧模上事先钻好的孔,从而保证了钢筋在混凝土边缘上保护层厚度为 40 的要求,中间的钢筋要用事先加工好的马镫铁垫起,马镫铁高度要 严格控制以保证钢筋不下挠。 混凝土摊铺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塌落度要严格控制在进场时 110~120mm。 由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汽车泵驶入厂房内,将混凝土泵送入模,人工协助摊铺至设计厚度+虚铺高度 (虚铺高度根据经验为 2~ 3cm)。 摊铺混凝土时应连续摊铺,不得中断。 混凝土振捣 用插入式振捣棒仔细振捣,快插慢拔直到水泥混凝土表面不再冒泡。 出现乳浆停止下沉为止。 振捣过程中人工协助整平,呈现出有乳浆又大致平整的表面。 粗刮 每条水泥混凝土振捣完毕,用槽钢刮杠来回往返 4~ 5 次,达到上表面整平 ,布满原浆且粗骨料被挤压沉实到水泥混凝土中下部为止。 表面揉浆 为确保上表面原浆厚度均匀,特用 φ75mm无缝钢管 (内灌细砂 )沿混凝土浇筑方向来回滚动,反复揉浆,作为整平工序的补充。 细刮 每条水泥混凝土揉浆完毕后,用铝合金刮杠来人工仔细刮平,达到上表面整平,有光泽。 机械压光 在混凝土地面初凝后且未到终凝时采用叶片式混凝土压光机对混凝土进行表面压光,由于本工程地面为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因此混凝土基层的压光不能洒水泥砂子粉,而是利用振捣和揉浆后表面反上来的乳浆进行压光。 在混凝土终凝 结束后再用磨光机二次磨光。 1养护 混凝土浇筑 24h 后进行养护,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方法来控制混凝土自身水化热蒸发的水分不流失,从而达到养护的目的。 1割缝 为克服温度变化产生裂缝,需在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地面上垂直于混凝土浇筑方向用切割机切缝。 切缝时间应从严掌握,过早切缝会使石子松动损坏缝缘:过晚切缝困难,且缝两端易产生不规则开裂。 适宜的时间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6~ 10MPa。 根据经验,本次施工在本季节通常养护 3 天后可进行割缝施工。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拟切缝的水泥混凝土上弹出墨线,安好导轨导向 架,将切缝机定位,开动切缝机,放水润滑,转动刀架手柄,缓慢进刀,采用 ,使锯片首先达到设计缝深,然后旋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