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学习笔记及习题集内容摘要:
_____四种状态。 3评价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时,若 δ≤ ,应依据_____和_____评定。 3沥青按其在自然界中获得的方式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土木工程中最常采用的沥青为_____。 4沥青在常温下,可以呈_____、_____、和_____状态。 4沥青材料是由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_____、_____、_____等的衍生物组成的混合物 4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是 将石油沥青分离为_____、_____和_____。 4石油沥青的四组分分析法是将沥青分离为____、____、___和____。 4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个类型。 4软化点的数值随采用的仪器不同而异,我国现行试验法是采用_____法。 4评价粘稠石油沥青路用性能最常用的经验指标是_____、_____、_____,通称为三大指标。 4评价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的方法主要有_____和_____。 4我国现行标准将道路用石油沥青分为_____、___ __、_____三个等级。 50、评价石油沥青大气稳定性的指标有_____、_____、_____。 5乳化沥青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组分所组成。 5石油沥青的闪点是表示_____性的一项指标。 5改性沥青的改性材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5目前沥青掺配主要是指同源沥青的掺配,同源沥青指_____。 5目前最常用的沥青路面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5沥青混合料按施工温度可分为_____和_____。 5沥青混合料按混合料密实度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5沥青混合料是_____和_____的总称。 5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理论是研究高温状态对_____的影响。 60、通常沥青-集料混合料按其组成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类。 6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_____和_____两个参数。 6我国现行标准规定,采用_____、_____方法来评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6我国现行规范采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指标来表征沥青 混合料的耐久性。 6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_____、_____和 三个阶段。 6沥青混合料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个步骤。 6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如不符合要求,可采用掺加_____的方法来提高水稳定性。 6马歇尔模数是____和____的比值,可以间接反映沥青混合料的____能力。 6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 6根据分子的排列不同,聚合物可分为_____和_____。 70、塑料的主要组成包括_____和_ ____。 7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缺点有_____、_____、_____。 7建筑上常用的塑料可分为_____和_____。 7按冶炼钢时脱氧程度分类,钢材分为____、____、____、____。 7建筑钢材最主要的技术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等。 7钢结构设计时碳素结构钢以_____强度作为设计计算取值的依据。 7钢材的冷弯性能是以规定尺寸的试件,在常温条件下进行_____试验检验。 7碳素结构钢按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分为___、___、___、___、_ __五个牌号。 7 ll650 指_____。 7树木是由____、____和___三部分组成,建筑使用的木材主要是___。 80、木材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不致引起破坏的最大强度称为_____。 填空题答案 最大吸水的质量 直接冻融法 酸性石料 极限饱水抗压强度 磨耗率 5mm、 5mm 自然堆积密度 振实堆积密度 分计筛余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 通过百分率 越差氧化钙 氧化镁 自由水蒸发产生的附加强度 结晶强度 碳化强度 1活性氧化钙 氧化镁 1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 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质硅酸盐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1石灰质原料 粘土质原料 1 cao sio2 al2o3 fe2o31石膏 1硅酸三钙 硅酸二钙 铝酸三钙 铁铝酸四钙 l c3a c2s1初凝时间 终凝时间 1沸煮法 压蒸法 细度 凝结时间 安定性 强度 2高抗折强度 2钙质石灰 镁质石灰 2重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 轻混凝土 2流动性 保水性 粘聚性 2坍落度试验 维勃稠度试验 2保持 w/c不变,增大水泥浆量 2弹性变形 收缩变形 徐变变形 温度变形 2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2工作性 力学性质 耐久性 单位用量表示法 相对用量表示法 3三大技术性质 经济 3初步配合比 试验室配合比 施工配合比 3抗压强度标准值 3实际含水率 3砌筑砂浆 抹面砂浆 3流动性 保水性 3全干状态 气干状态 饱和面干状态 湿润状态 3平均抗压强度 抗压强度标准值 3地沥青 焦油沥青 石油沥青 4固态 半固态 粘性液态 4氧 硫 氮 4油分 树脂 沥青质 4饱和分 芳香分 胶质 沥青质 4溶胶型结构 溶 凝胶型结构 凝胶型结构 4环与球 4针入度 软化点 延度 4水蒸法 水浸法 4 a b c50、蒸发损失百分率 针入度比 残留物延度 5沥青 乳化剂 稳定剂 水 5安全性 5橡胶 树脂 矿物填料 5同属石油沥青或同属煤沥青 5沥青表面处治 沥青贯入式 沥青碎石 沥青混凝土 5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 常温沥青混合料 5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5沥青混凝土 沥青碎石 5抗剪强度 60、悬浮-密实结构 骨架-空隙结构 密实 骨架结构 6粘聚力 内摩擦角 6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动稳定度试验 6空隙率、饱和度 矿料间隙率 残留稳定度 6试验室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 试验路段验证 6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设计 沥青最佳用量确定 6抗剥剂6稳定度 流值 抗车辙 6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耐久性 抗滑性 施工和易性 6线型聚合物 体型聚合物 70、合成树脂 添加剂 7易老化 可燃性及毒性 耐热性差 7热塑性塑料 热固性塑料 7沸腾钢 镇静钢 半镇静钢 特殊镇静钢 7拉伸性能 冷弯性能 冲击韧性 耐疲劳性 7屈服 7弯曲 7 q195 q215 q235 q255 q275 7抗拉强度不小于650mpa 的冷轧带肋钢筋 7树皮 木质部 髓心 木质部 80、持久强度 四、选择题 (多项选择) 石料的饱水率较吸水率( ),而两者的计算方法( )。 a、大 相似 b、小 相似 c、大 不同 d、小 不同 石料耐冻系数大于( )者,认为抗冻性合格。 a、 b、 c、 d、 碱性石料的化学性质是按其 sio2 的含量小于( )划分的。 a、 52% b、 65% c、 45% d、 32% 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在选择石料时应优先考虑( )。 a、酸性石料 b、碱性石料 c、中性石料 d、以上均不对 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的质量。 其中毛体积包括( )。 a、矿质实体 b、闭口孔隙 c、开口孔隙 d、颗粒间空隙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抗滑层用粗集料除应满足基本质量要求外,还需要检测与沥青的粘附性和( )指标。 a、含泥量 b、磨耗值 c、针片状颗粒含量 d、磨光值 中砂的细度模数 mx 为( )。 a、 ~ b、 ~ c、 ~ d、 矿质混合料的最大密度曲线是通过试验提出的一种( )。 a、实际曲线 b、理论 曲线 c、理想曲线 d、理论直线。 ( )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而( )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a、石灰 石膏 b、水泥 石灰 c、水泥 石膏 d、石膏 石灰 石灰消化时为了消除 过火石灰 的危害,可在消化后 陈伏 ( )左右。 a、半年 b、三月 c、半月 d、三天 1氧化镁含量为( )是划分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的界限。 a、 5% b、 10% c、 15% d、 20% 1硅酸盐水泥中最主要的矿物组分是( )。 a、硅酸三钙 b、硅酸二钙 c、铝酸三钙 d、铁铝酸四钙 1各硅酸盐水泥熟料反应速 度的特点是:硅酸三钙( ),铝酸三钙( ),硅酸二钙( )。 a、最快 最慢 中等 b、最慢 中等 最快 c、中等 最慢 最快 d、中等 最快 最慢 1 c3a 的水化产物为( )。 a、氢氧化钙 b、钙矾石 c、单硫型水化铝酸钙 d、水化铁铝酸钙 1水泥细度可用下列方法表示:( )。 a、筛析法 b、比表面积法 c、试饼法 d、雷氏法 1影响水泥体积安定性的因素主要有:( ) a、熟料中氧化镁含量 b、熟料中硅酸三钙含量 c、水泥的细度 d、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 1水泥石的腐蚀包括( )。 a、溶析性侵蚀 b、硫酸盐的侵蚀 c、镁盐的侵蚀 d、碳酸的侵蚀 1水泥的活性混合材料包括( )。 a、石英砂 b、粒化高炉矿渣 c、粉煤灰 d、粘土 1五大品种水泥中,抗冻性好的是( )。 a、硅酸盐水泥 b、粉煤灰水泥 c、矿渣水泥 d、普通硅酸盐水泥 ( )的耐热性最好。 a、硅酸盐水泥 b、粉煤灰水泥 c、矿渣水泥 d、硅酸盐水泥 2抗渗性最差的水泥是( )。 a、普通硅酸盐水泥 b、粉煤灰水泥 c、矿渣水泥 d、硅酸盐水泥 2道路水泥中( )的含量高。 a、 c2s c4af b、 c3s c4af c、 c3a c4af d、 c2s c3s 2轻混凝土通常干表观密度轻达( ) kg/m3 以下。 a、 900 b、 1900 c、 2400 d、 2900 2坍落度小于( )的新拌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工作性。 a、 20mm b、 15mm c、 10mm d、 5mm 2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其强度(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2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选择可依据( )。 a、工程结构物的断面尺寸 b、钢筋配置的疏密程度 c、捣实的机械类型 d、施工 方法和施工水平 2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 )。 a、 15% b、 10% c、 5% d、 3%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标准尺寸为( )。 a、 10mm179。 10mm179。 10mm b 、 15mm179。 15mm179。 15mm c 、 20mm179。 20mm179。 20mm d 、179。 179。 2以下品种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高湿度环境中或永远处在水下效果最差的是( )。 a、普通水泥 b、矿渣水泥 c、火山灰水泥 d、粉煤灰水泥 下列水 泥不能用于配制严寒地区处在水位升降范围内的混凝土的是( )。 a、普通水泥 b、矿渣水泥 c、火山灰水泥 d、粉煤灰水泥 3集料中有害杂质包括( )。 a、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b、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c、轻物质含量 d、云母含量 3( )是既满足强度要求又满足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设计。 a、初步配合比 b、基本配合比 c、试验室配合比 d、工地配合比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按耐久性要求校核( )。 a、砂率 b、单位水泥用量 c、浆集比 d、水灰比 3在混凝土中掺入( ),对混凝土抗冻性有明显 改善。 a、引气剂 b、减水剂 c、缓凝剂 d、早强剂 3粉煤灰的技术指标包括( )。 a、细度 b、需水量比 c、烧失量 d、三氧化硫含量 3通常情况下轻集料的破坏一般是( )。 a、沿着砂、石与水泥结合面破坏 b、轻集料本身强度较低,首先破坏 c、 a 和 b 均正确 d、 a 和 b 均错误 3砂浆的保水性是采用( )来表示的。 a、稠度 b、坍落度 c、维勃时间 d、分层度 3对于砖、多孔混凝土或其它多孔材料用砂浆,其强度主要取决于( )。 a、水灰比 b、单位用水量 c、水泥强度 d、水泥用量 3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评定,当 δ > 时,采用( )。 a、强度最小值和强度平均值 b、强度最小值和强度标准值 c、强度标准值和强度平均值 d、强度最小值、强度平均值和强度标准值 按现行常规工艺,作为生产石油沥青原料的原油基属,最好是选用( )原油。土木工程材料学习笔记及习题集
相关推荐
板控制线调整模板下口,并做临时固定。 模板加固后用支撑吊线调整模板的垂直度,然后对模板进行最后加固。 加固后再对其位置、垂直度进行二次检查,确保尺寸准确无误。 2. 梁、板模板安装: ( 1)在墙、柱上弹出标高控制线( 50 线),根据标高控制线,在墙、柱上弹出梁、板模板的下口标高控制线。 ( 2)安放梁板模板立柱:梁、板模板的立柱,严格 按设计的间距、位置安装,与下层的立柱要在同一位置上
B、 fcpfcu C、 fcp=fcu D、不一定 二 、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下列( )材料属于活性混合材料。 A、石英砂 B、石灰石粉 C、沸石粉 D、粒化高炉矿渣 E、块状矿渣 在下列( )情况下,水泥应作废品处理。 A、强度低于该标号,只能满足最低标号 B、初凝时间不合格 C、终凝时间不合格 D、安定性不合格 E、水化热太小 当砼拌和物流动性偏小时,可采用(
物中还起润滑作用,赋予混泥土流动性,便于施工,混泥土硬化后起胶结作用; 细骨料主要有天然砂和人工砂; 《建筑用砂》规定:天然砂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人工砂采用压碎指标法进行试验; 碱集料反应:指水泥、外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与集 料中碱活性矿物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 粗骨料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值表示; 混凝土拌合用水按水源分为饮用水,地下水
术 土木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贯穿在工程的建设中 ,方法也随着结构形式、材料、地基基础、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 下面主要针对地基基础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钢结构施工进行介绍。 地基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最主要方法 ,在设计时分为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分别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和对差异变形的适 应性以及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
管理活动。 在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管理的主体不同,其项目管理所包含的内容也就有所不同,从系统分析的角度 看,每个单位的项目管理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为实现整个工程项目总目标的一个管理子系统。 ⒈业主的项目管理(建设监理) 业主的项目管理是全过程的,包括项目决策和实施阶段的各个环节、也即从编制项目建议书开始,经可行性研究、设计和施工,直至项目竣工验收、投产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构的 等代结构为 A. B. C. D. 满分: 3 分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 得分: 27 1. 同一结构选不同的力法基本体系,所得到的力法方程代表的位移条件相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 3 分 2. 温度改变在静定结构中不引起内力;温度改变在超静定结构中引起内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 3 分 3. 超静定结构由于支座位移可以产生内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