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总结内容摘要:
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 )、相对丰盛度 (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 )、营养结构等。 (一)生物组成的多样性 一个群落总是包含着很多种生物,其中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我们在研究群落的时候,首先应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这是测定一个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最简单的方法。 (二)植物生长型和群落层次性 组成群落的各种植物常常极不相同的外貌,根据植物的外貌可以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生长型如乔木、灌木、草本和苔藓 等,这些不同的生长型将决定群落的层次性。 (三)优势现象 在组成群落的成百上千个物种中,可能只有少数物种能够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活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种类就称为群落中的优势种,优势种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它的存在常影 13 响着其他生物的存活和生长。 (四)相对数量 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测定物种间的相对数量可以采用物种的多度、密度、盖度、频度、体积和重量等指标。 (五)营养结构 指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取食关系和各自所处的位置,这种取食关系决定 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顶位肉食动物)。 —— 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 ,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 .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主导组分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只是伴随植物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 植物的演变的基本原因是先定居在一个地方的植物,通过它们的残落物的积累和分解,增加有机物质到土壤中,改变了土壤的性质(包括肥力),同时通过遮荫改变了周围的小气候,有些还通过根的分泌给土壤 增加某些有机化合物,这样群落内环境发生改变就为另外物种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当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反而对原有植物自己的生存和繁殖不利,于是就发生演替。 ——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基因库的改变。 群落演替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种。 1) 外因动态演替 外因动态演替是指由于群落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演。 如⑴气候性演替⑵土壤性演替⑶动物性演替⑷火成演替⑸人为因素演替 2) 内因动态演替 内因动态演替是指群落内部的植物体改变了生态环境而引起的演替。 —— 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 从两个方面理解。 其一是形态结构,如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的空间格局,种群的时间变化,以及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等。 形态结构与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相一致,外加土壤、大气中非生物成分以及消费者、分解者的形态结构。 其二为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结合起来的功能单位,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中心的三大功能类群,它们与环境之间发生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和寄生食物链。 类型 ——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 1. 森林生态系统, 2. 草原生态系统, 3. 海洋生态系统, 4. 湿地生态 14 系统, 5. 农田生态系统 —— 能量摄取效率;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利用效率 掌握: —— 首先,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更加明显。 其次,生态学在研究技术和方法上取得很大进展。 第三,生态学在理论、应用方面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第四,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是其发展的趋势。 总的来讲,现代生态学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① 从 野外考察转向实验分析。 近年来,诸如受控生态系统、微宇宙、人工模拟实验室等,被大量应用于进一步揭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也使得生态学进入了实验研究时期。 ② 从定性走向定量。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遥控技术等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系统学、工程学等的相互渗透,使群体生态学的研究进入了定量化阶段,数学生态学、定位生态学、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新领域不断涌现。 ③ 研究重点转移,从个体转移到种群和群落,进而发展到以生态系统研究为中心。 20 初到 50年代的动物生态学,已把种群的数量变动问题作为中心,而植物生态 学则着重发展群落的结构、演替和经典的植被分析。 近 20 多年来,在迫切要求解决环境、自然保护、资源管理、害虫控制等课题的影响下,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迅速发展。 现代生态学以整体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控,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已成为新的领域 ④ 从自然生态转向人工或半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 自人类产生以来,自然生态系统或多或少地受到干扰和破坏,在人口爆炸的时代,自然生态系统几乎不存在了,因而对半自然 (或人工的 )生态系统 (或受污染生态系统 )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生 态系统的研究,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门。 ⑤ 从理论走向应用。 生态学的原理与人类的整个实践领域密切结合,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许多学者认为,生态学原理是指导解决世界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础。 环境科学工作者应用生态学原理解决了许多重大环境问题;农学家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农业生态系统、解决粮食问题;生态学与经济学密切结合,生态经济学(或经济生态学)应运而生。 城市规划也纷纷要求生态学工作者参加研究、设计和评价。 另外,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多层利用和物种共生原理的生态工程思想也逐渐为社会所接受。 ; 15 ; —— 他感作用就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在自然界,植物一般均以群落的形式存在,从植物他感作用的角度来看其种间结合的关系是形成群落的原因之一。 重要的意义。 ,他感作用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 但大体上又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关于植物群落演替的内在因素,至今报道不多,目前认为他感作用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 多样性指数是丰富度和均匀性的综合指标,有人称为异质性指数或种的不齐性。 计算公式: :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 =1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同种的概率 设种 i 的个体占群落中总个数的比例为 pi,那么随机取种 i 两个个体的联合概率应用( pi,) * ( pi,)或( iP2 ),如果将群落中的概 率合起来,就可以得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即: 假设取样总体是一个无限总体,那么 iP 的真值是未知的,它的最大必然估计量是 NNP ii / , 用: si iSi i NNP 1 21 2 )/(11 作 为 总 体 D 的 一 个 估 计 值 ( 它 是 有 偏 差 的 ) 于 是 si iSi i NNPD 1 21 2 /11 (常用公式 ) 例如:甲群落 A、 B 两个种的个体数分别为 99 和 1,而乙群落中的个体数为 50,按照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计算则: 100 1100991/112221212 i iSii NNPD 1212 i iSii NNPD 乙群落的多样性高于甲群落,造成两个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种的不均匀性,从丰富度来看,两个群落是一样的,但均匀度是不同的。 16 威纳指数:信息论中熵的公式原来是表示信息的紊乱和不确定程度的,我们也可以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这就是种的多样性。 计算公式为: isi i PpH 21 log。 H 为信息量,即物种的多样性指数, S 为物种数目。 个体尼特 /) o o (l o g 22211 isi i PpH 个体尼特 /) (l og 22212 isi i PpH 可见,乙群落的多样性高一些。 在香农 威纳多样性指数含两个因素: 1 种类数目,丰富度。 —— 自然保护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受其周围生境“海洋”所包围的岛屿,因此岛屿生态理论对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有指导意义。 一般来说,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数,面积越小,支持的物种数也少,但是有两地需要说明: 立保护区意味着出现了边缘生境(如森林开发为农田后建立的森林保护区),适应于边缘生境的种 类受到额外的支持 ,小保护区比大保护区可能生活的更好。 另一个问题是同样的面积下,大保护区好还是小保护区好决定与: 是相同的种,那么大保护区能支持更多的种。 ,隔离的小保护区有更好的防治传播作用。 ,多个小保护区能提高空间异质性,有利于物种的多样性。 ,增长率缓慢的大型动物,为了保护其遗传的特性,较大的保护区是必须的。 保护区过小,种群数量过低,可能由于近交使遗传特征退化,也易于因遗传漂移而丢失优良特性。 在各个小保护区之间的通道或走廊,对于保护是很有帮助的。 保护区,有利于迁入。 ——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无机物质、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为 3 类,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由于他们是依据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划分的而与分类类群无关,所以称为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 生产者包括所以绿色植物,藻类和少数化能合成细菌等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和脂肪等有机化合物。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直接依靠生产者的。 消费者是依靠活着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直接吃植物的叫一级消费者,吃动物的叫二级消费者,杂食动物,还有食碎屑者。 也包括寄生生物。 17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功能是把动植物死亡后的残渣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最简单的无机物并把他们释放到环境中去。 供生产者重新吸收和利用。 因此除细菌和真菌两类主要的分解者外,其他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也在发挥作用,如秃鹫。 甲虫、白蚁、蚯蚓和软体动物。 有人把他们叫大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叫小分解者。 与生态稳定性的关系 —— 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导致种群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说。 该学说认为,简单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小的抗干预能力( resilience) ,容易导致物种灭绝。 如由一种捕食者和一种被捕食者构成的简单系统,如果捕食者的捕杀能力强或被捕食者逃避能力弱,就很容易造成被捕食者灭绝,接着捕食者也无法存活,整个生态系统立刻瓦解。 如果增加被食者品种或增加环境隐蔽条件或逃避通道,则可增加被食者生存的机会,从而增加了系统持续性或稳定性。 任何生态系统都是比较复杂的,由于复杂的构成成分和相互联系途径,因而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 食物网关系,以及复杂而有效的能量与物质流转、循环方式。 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中,局部地方遭受外力干预受到破坏以后,容易被自我修复。 农田和人工单种植物造林是人为简单化了的生态系统,很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经常需要大量人工调节才能维持系统生产。 有的学者对复杂性 稳定性理论持怀疑态度,认为不能简单把信息网与食物网加以类比,因为信息的流通是自由的,而食物网中食物是经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有拒绝被吃倾向,因而是阻碍食物网自动流转的。 有的学者提出另一种看法,认为是环境稳定性决定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而不是反过来。 依照这一观点,认为复杂生态系统内物种间相互依赖性更强,一个环节的破坏会造成链锁效应。 例如热带森林中以某一植物种子为食的鸟能吃它并帮助进行种子散布。 如果该种植物死亡则会使以种子为食的鸟在一段时间内无种子可食而不能生存。 因此,热带森林系统复杂性反而说明其生态脆弱性,而不是稳定性。 因此热带森 林保护更值得生态学者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重视。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两个基本的过程,使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别之间和各成分之间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 但是他们是不同的,能量流经生 态系统最终以热量的形式消散,能量流动是单方面的,因此生态系统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而物质的流动是循环式的,各种物质可被植物利用的形式重返环境。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借助与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而进行,但是这两个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因为能量通过呼吸过程被释放出来用于做功的时候,该化合物被分解并以较简单的物质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18 第二部分 专业理论知识 一、园林设计 (一 )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1. 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 一、科学依据 要依据设计要求结合原地形进行园林的地形和水体规划。 设计者必须对该地段的水文 、地质、地貌、地下水位、北方的冰冻线深度、土壤状况等资料进行详细了解。 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虱而蔚薇万所以了菌森擞计的首要间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二、社会需要 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应该满足不同年龄和层次的人们和大众的需要。 三、功能要求 设计者应该根据大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等内容来创造舒适的景观空间 四、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 设计者应当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节省开支,创造出最理想的作品。 —— “适用、经济、美 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者之间是辨证。园林绿化专业基础与实务--总结
相关推荐
暂留土层: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 为 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为 30cm左右为宜。 (3)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将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5.修帮和清底。 在距槽底设计标高 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 (中心线 )引桩拉通线 (用小线或铅丝 ),检查距槽边尺寸
全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项 目负 责人 xx 安全管理小组 xx 各 施 工 队 队 长 安全管理小组 成 员 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 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施 工 组 长 安 全 员 安 全 组 施工队专职安全员 治 安 管 理 防 灾 管 理 车 辆 交 通 管 理 施 工 机 械 管 理 消 防 管 理 六、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生产。 只有建立健全岗位安全责任制;
0 万元,具有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三级资质,是“ 省风景园林协会”和“ 市绿化协会”会员单位, 现有高级工程师 3 名、中级技术人才 16 人、一般管理人员 23 名、常年施工工人 400 余人,是一支精诚团结、锐意拼搏、能打硬仗的队伍。 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以绿化工程为主,集园林设计、林木销售、生态苗圃与一体的综合型园林景观企业,年产值达 8000 万元以上。 近几年来,公司始终秉承“创精品园林
国53所林业高等专业学校有34所设置了园林专业或相关专业,仅园林专业布点就有27所,年招生数达1538人,在校学生数达3 562人,设置园林专业的高等职业学校还在继续增加。 国外园林专业主要属于园艺系 (horticulture Department),职业教育类型的园林专业则主要由社区学院承担,培养从事园林植物栽培、生产、优良品种选育,园林管理、经营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18 表 6254 草坪坪床修整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专业工长 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园林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DB13( J) 62- 2020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班组长 质量验收规程的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单 位验收记录 主 控 项 目 1 基质层厚度
生的索赔提供依据。 参与处理索赔适宜。 ② 参与合同修改、补充工作,着重考虑它对投资控制的影响。 五、进度控制 工程 进度控 ( 1)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承包合同》规定的工期组织施工。 对控制工期的重点工程,审查施 工单位提出的保证进度的具体措施,如发生延误,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 2)建立工程进度台帐,核对工程形象进度,按月、季向业主报告施工计划执行情况、工程进度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