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大厦基坑沉降观测方案内容摘要:

测次数和报警值与沉降监测相同。 当然也可用坐标法来测取位移量。 (3)观测条件: 1) 、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不得在日出或日出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化纤的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2) 、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 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 检验与校正。 3) 、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4)监测精度 基坑围护墙(坡)顶水平 位移监测精度要求 (mm) 设计控制值 (mm) ≤ 30 30~60 > 60 监测点 坐标 中误差 ≤ ≤ ≤ 注:监测点 坐标 中误差 ,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 21。 9 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宜不低于。 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及立柱的 竖向位移监测精度 (mm) 竖向位移报警值 ≤ 20( 35) 20~40( 35~60) ≥ 40( 60) 测站高差 中误差 ≤ ≤ ≤ 注: 1. 监测点 测站高差 中误差 系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 2. 括号内数值对应于墙后地表及立柱的 竖向位移 报警值。 地下管线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宜不低于。 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 本次 监测 参与人员 分两组,监测组 /巡查组。 监测组: 测绘工程师 1 人,测绘 技术员 2 人。 巡查组:测绘高级工程师 1 人,测绘工程师 1 人。 主要信器设备:华测高精度双频 GNSS接收机 3 台,日本尼康全站仪一台,苏一光 S05级水准仪一套。 监测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应以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 监测 项目 的监测频率应考虑 10 基坑工程等级、 基坑及地下工程的 不同 施工 阶段 以及 周边 环境 、自然条件 的变化。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对于应测项目, 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 开挖后仪器 监测频率的确定可参照 下 表。 监测频率表 基坑开挖深度( m) ≤ 5 5~ 10 ≥ 10 监测频率 1 次 /2 天 1 次 /1 天 2 次 /1 天 底板浇筑后时间( d) ≤ 7 7~ 14 14~ 28 监测频率 2 次 /1 天 1 次 /1 天 1 次 /2 天 注 1:观测时机及次数视施工现场观测条件和使用期间发生的特殊情况可做适当调整。 2:根据规范要求,首次观测应观测 2 遍,取其中数为起始标高。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 监测数据变 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 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 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9. 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 11 开裂; 10.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