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措施内容摘要:

顶号 01045 表号 1045 2. 9 8. 5 30 51. 5 顶号 01047 表号 994107 6. 4 11. 4 32. 6 53. 7 顶号 990502 表号 600 4. 6 10 30. 8 51. 3 顶号 990805 表号 705 4. 4 9. 3 30 50. 7 顶号 表号 顶号 表号 注: б K= (扁锚) 2. 预应力张拉程序和方法 1) 张拉程序: 0 —— 初应力(量伸长值,夹片位移量) —— 二倍应力(量伸长值) —— 分级加载 —— 控制应力 б K(量伸长值,夹片位移量) —— 持荷 5分钟 — — 锚固 —— 0 2) 张拉方法: A、每束预应力筋都必须甲乙两端同时张拉,在分级加载张拉过程 中如果甲端伸长量长于乙端过多时,可以先拉乙端后拉甲端。 B、当张拉长束时,因千斤顶张拉活塞行程不足,须作两级或两级以上的张拉。 3) 张拉记录: A、现场操作责任人负责张拉原始记录。 B、分管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整理、填写规定的张拉记录表 C、张拉后 24小时将张拉记录表原始记录数据报送监理工程师。 3. 张拉值的计算与控制 1) 理论伸长值△ L( CM) 理论上预应力钢材的应力与应变符合虎克定律,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时理 论伸长值△ L( CM) 的计算公式:(四种形式) ①△ L=PL/ AYES 式中 P=P[1+e(μθ +KX)]/ 2 ②△ L=PL[1e( μθ +KX)]/ KX+μθ ) AYES ③△ L={ P[1( KX+μθ ) / 2]X}/ AYES ④△ L={ [б k/ 4( 3+ e( μθ +KX) б 0) ]/ ES} L 5 式中: △ L:预应力钢绞线(简称钢束)理论伸长值( CM) P:钢束的平均张拉力取张拉端的拉力与计算截面处扣除孔道摩擦损失 后的拉力平均值( N) P:钢束 张拉端的张拉力( N) L:钢束有效长度,即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M) K:孔道偏差系数,指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K= 103— 102,一般取 K= X:从张拉端至孔道截面的曲线长度,有些情况为 X≈ L( M) μ :钢束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 — — — (长束, 一般取 — ) θ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即累计转角和, 以弧度计 rad AY:钢束截面面积 ( MM2) ES:钢束弹性模量,设计上一般取值 105Mpa,材试实测通常在 105— 105之间 σ K:钢束张拉控制应力(即预应力设计值) σ 0:钢束张拉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的 10— 20% Mpa 一般情况下,施工现场不另行计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