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小学戏剧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内容摘要:

运用适度夸张的神态辅助人物对白,推动情节发展。 课程资源: 学生日常生活情境 教学方法: 观摩 摩仿 练习 比赛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播放生活剧《考试之后》,学生观摩。 环节二: 学生讨论:以上剧目中有哪些人物神态。 喜:考得好的学生交头接耳,喜形于色。 哀:考得不好的学生垂头丧气,个别学生埋头哭泣。 怒:有学生嘲笑考得不好的同学,引发争论。 其 它神态:思索、安慰、严肃、惊讶、惋惜„„ 环节三: 学生对照电视,分小组练习,互学互评。 环节四: 集中练习,集中指导。 笑:微笑、大笑 、偷偷地笑、害羞地笑、抿着嘴笑、 嘲笑、狡猾地笑„„ 悲:垂头丧气、愁眉不展 偷偷拭泪、嚎啕大哭、悲伤欲绝„„ 怒:瞪眼、咬牙、强忍怒火、怒气冲天、敢怒不敢言„„ 其他神态:凝神思索、同情、叹息、撇嘴、阴险、胆怯、急切„„ 环节五: 学生分组,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编一段故事(至少用上六种神态)排练。 环节六: 学生汇报表演后评价得失,教师为评选出的优秀表演者颁奖。 第六 周: 教 学内容: 人物动作训练 学情分析: 戏剧特定的故事情节和其特定的表演场所,决定了表演者的舞台动作必须是虚化的。 这些虚化的动作 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学生而言 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通过动作 训练,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动作的虚化并较为熟练地掌握常见虚化动作,打好基本功,为以后的戏剧演出奠定基础。 课程资源: 学生日常生活情境 教学方法: 讲解 摹 仿练习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教师设计并出示以下生活场景: 小明上学推开门进教室; 小明犯了大错,爸爸生气地打了他一巴掌; 刚踢球回来的小明端起茶杯喝水,并揩了揩嘴; 小明搬起一块大石头放下来,淌水过河; 骑马。 „„ 环节二: 学生试着表现以上场景,同学互评。 环节三: 教师讲解:动作的虚化。 舞台特定的演出环境,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房子、马匹、运动场等 搬上舞台。 那么与之有关的动作就必须通过虚拟处理表现出来,这就是动作的虚化。 环节四: 播放虚化动作,学生摩仿,教师分解动作示范传授,学生练习。 环节五: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 分组 编一 组虚化动作,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排练。 环节六: 汇报表演,评价评奖。 第七 周: 教学内容: 肢体训练 学情分析: 学生的 高矮胖瘦是与生俱来 的,但其舞台气质却是后天形成的。 经过形体(如模 特、武术)训练的学生,其舞台气质明显要好于未经训练的。 而学生的肢体语言训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教学目标 : 通过肢体 训练,使学生 形成良好的舞台气质。 课程资源: 学校形体教师 形体校本课程开发 教学方法: 讲解 分组 练习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准备活动 环节二: 模 特步 及姿态 训练 环节三: 台步练习 环节四: 分组练习:女同学练习压腿、踢腿、下腰、劈叉;男同学练习压腿、踢腿、 官步、圆场。 环节五: 学生谈谈训练感受, 教师总结评价。 第八 周: 教学内容: 戏剧的创 编 学情分析: 戏剧的创编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其一是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创编素材不丰富;其二是学生对剧本的格式不了解;其三是受学生写作水平的制约。 但从以往几届戏剧班毕业的学生情况看,学生创编剧本也不是不可能的。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剧本的格式、包含的因素,能进行简单的生活剧片段创作。 课程资源 : 学校巳出版的前四届戏剧节剧本 部分学生创作的剧本 教学方法: 讲解 讨论 练习 教学过程: 环节一: 下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