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文名师工作室20xx年度总结内容摘要:

全体成员在通榆明德小学刘建文名师工作室办公室,召开了《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省重点科研课题开题会。 会上由刘建文校长宣读了开题报告,从问题的提出、理论依据、研 究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措施、研究步骤和组织机构几个方面阐述了研究方案。 接着大家对方案进行了研讨,刘校长对方案重点进行了解读。 最后要求全体成员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实验研究,积累好资料。 第五次活动 时间: 2020 年 6 月 1 日 主题:“ 刘建文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 主持人:刘建文 参加人员:工作室全体成员 通榆县小学业务领导和部分数学骨干教师 200 多人 点评: 6 月 1 日, “刘建文名师工作室”在通榆明德小学开展首次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由工作室主持人刘建文主持,工作室全体成员及通榆各小学教学领导和数学骨干教师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由工作室成员徐颖执教二年级《读统计图表》和刘淼老师执教四年级《植树问题》。 工作室全体成员等对两位执教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交流,他们从课堂的框架设计、信息链接点呈现、练习方式处理、教师课堂驾驭等细节之处,提出更加完善的改进策略。 最后,刘建文校长分别分析了两节课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工作室成员能静下心来、积极探索,将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面。 本次活动,放大了名师 工作室的效应,发挥名师工作室的指导、垂范的带头作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锻炼学习的大好机会,促进了工作室工作的开展。 第六次活动 时间: 2020 年 11 月 17 日 主题:“ 刘建文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沙龙活动 主持人:刘建文 参加人员:工作室部分成员 通榆明德小学、鸿兴小学、双岗小学、新兴学校领导和部分数学学科骨干教师 点评: 在本次活动中,大家结合课例《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开展了教学沙龙活动。 最后刘校长围绕小学数学日常 教学,结合《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注重知识间的迁移和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遵循九年一贯整体编排的顺序,体现知识的螺旋上升原则。 各部分教学内容多数是相互联系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迁移,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揭示其内在的联系。 例如,《百分数的意义》教学是与分数的意义紧密相连的。 百分数和分数都可以表示分率,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 从这一点上讲他们的意义是想通的,但是分数除了这一意义外,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这是百分数所不具备的。 教学时 教师就是要抓住知识的新生点,引导学生合理迁移,达到以旧促新的目的。 利用旧知识进行迁移教学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知识间的迁移和联系是关键。 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效教学 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而有事要经过这样的几次循环往复,才能达到正确认知的目的。 对于一个事物而言,我们初次认识是一种表面的认识,再次认识加深一步,再次认识又加深一步,循环往复多次才能达到真正的认识 其本质。 学习一个数学概念,了解一个数学事实,发现一个数学规律也要经过这样的过程。 例如,认识百分数,首先要从具体的事例中认识这样的书就是百分数,然后再抽象百分数的意义,再利用百分数的意义进行解释与应用,由初步认识达到认识的程度。 百分数教学如此,其他数学教学内容亦如此,都有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是关注课堂生成,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科学合理的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但是动态的生成才是课堂教学的精彩。 在一节数学课上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生成,优秀的教师对课堂上预设外的生成会巧妙处理,达到始料未及的效果,而缺失创新思想 的教师会对课堂上的意外生成表现的手足无措或是置之不理。 在这节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提出:如何才能比较出哪位歌手才是最受欢迎的歌手时,有一位同学提出了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师不置可否。 直接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另一位学生提出了通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方法。 教师对第一个同学的方法置之不理,直接引导学生通分,很显然,第一位同学的方法是教师预设外的,所以这位教师没有做出任何的响应,二是采取了冷处理。 这就是没有充分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如果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最后也可以达到比较出大小的目的。 教师如果长此以往对预设外的生成置之不理,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多元评价,合理练习 数学课讲练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练习,同时开展多元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 三、我们的学习与网研 工作室启动之初,将工作重心置于“涵学习之风,厚理论底蕴”。 工作室通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展开积极的理论学习,促使全体成员扩大教育视野,提 升理论底蕴,为数学研究走向深入“蓄智”。 在学习态度上,我们强调“务实”而不“务虚”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