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危房改造维修设计技术导则内容摘要:

网水泥砂浆面层等改造维修。 2 支撑大梁、屋架等的墙段有竖向裂缝时,可采用外加配筋加强带、钢丝网砂浆面层改造维修,改造维修前应采用 M10 水泥砂浆灌缝修补开裂部位。 3 对无拉结或拉结不牢的后砌隔墙,可在隔墙端部和顶部采用锚固的木块、铁件、锚筋等加强连接;当隔墙过长、过高时,可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改造维修。 4 出入口的烟囱、女儿墙等易倒塌构件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改造维修,并采取拉结措施。 5 屋檐外挑梁上砌体应拆除,改用瓜柱支撑椽条,瓜柱应与梁可靠连接。 房屋抗侧力墙体布置不均匀对称时,可在薄弱部位增设砌体墙,增设砌体墙时应结合使用要求。 墙体厚度不满足抗震墙要求时,可采用双面钢丝网水泥砂浆面层。 改造维修 设计与施工 (Ⅰ) 重砌墙体改造维修 重砌墙体改造维修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比原墙体实际强度等级高一级,且不应低于。 2 墙厚不应小于 240mm。 3 沿墙高每隔 1m 设置 配筋砂浆带 , 砂浆带厚度不应小于 50mm,配 筋可采用 3 根直径为 6mm 15 的钢筋。 4 墙顶应与楼、屋盖的梁 (板 )可靠连接 ;当为现浇梁板时,墙顶设 钢筋混凝土压顶梁,压顶梁高不应小于 120mm, 纵筋可采用 4 根直径为 10mm 的钢筋,箍筋可采用间距为 200mm、直径为 6mm 的钢筋,并每隔 750mm 与梁板采用直径为 12mm 的锚筋或胀管螺栓连接;当为木楼、屋盖时,墙顶应每隔 1000mm 采用木夹板或铁件与梁或屋架下弦连接。 5 重砌墙体 应与原有墙体可靠连接 ,可在配筋砂浆带相应高度处增设 2 根直径为 10mm 的拉筋,一端锚入原墙体,另一端锚入砂浆带内不小于 500mm。 6 拆除重砌墙体为承重墙时,应在拆除前采取支顶措施,保证楼 、屋盖构件支撑的可靠性,直至墙体砌筑完成并达到应有强度。 图 重砌墙体与楼板或梁的连接 图 重砌墙体与原有墙体的连接 图 重砌墙体中部墙顶与屋架下弦的连接 1— 圆钉; 2— 木夹板; 3— 屋架下弦(梁); 4— 扒钉; 5— 垫木; 6— 后砌墙体 (Ⅱ) 水泥砂浆面层改造维修 采用水泥砂浆面层改造维修时,改造维修墙体 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高于。 面层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面层的砂浆强度等级, 宜采用 M10; 16 2 素 水泥砂浆面层的厚度宜为 20~25mm;钢 丝 网砂浆面层的厚度 不宜小于 30mm; 3 钢 丝 网的 铁丝 直径 不宜小于 2mm,且不宜大于 4mm; 铁丝直径为 2mm 时,网格尺寸不宜大于 25mm,铁丝直径为 4mm 时,网格尺寸不宜大于 150mm,见图。 4 单面加面层的钢 丝 网应采用 直径为 4mm 的 L 形锚筋,双面改造维修面层的钢 丝 网应采用直径为 4mm 的 S 形穿墙筋连接; L 形锚筋的间距宜为 600mm, S 形穿墙筋的间距宜为 1000mm,并呈梅花状布置。 5 钢 丝 网 面层改造维修在 遇有门窗洞时, 宜将钢丝网弯入洞口侧边锚固。 6 钢丝网四周宜采用直径为 6mm 的钢筋锁边,钢丝网与锁边钢筋绑扎。 7 钢丝网四周宜采用直径为 6mm 的锚筋、插入短筋等与墙体、楼盖、屋盖构件可靠连接,锚筋、插入短筋应与锁边钢筋绑扎。 8 楼层为 底层的面层,在室外地面下宜加厚并伸入地面 以下不小于 200mm。 图 纵横墙双面改造维修 图 纵墙单面、横墙双面改造维修 11 22 图 顶部做法 17 图 楼面处做法(圆孔板板边处) 图 楼面处做法(圆孔板板端处) 图 门洞口配筋图 图 窗洞口配筋图 33 44 18 图 内墙底部做法 图 外墙底部做法 面层改造维修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面层宜按下列顺序施工: 清除 原有墙面 装饰层并 清底 (砂浆强度低时应控制清底时用水量),铺设钢丝网并按规定间距用圆钉(单面)或穿墙 8 号铁丝(双面)固定,湿润墙面并涂素水泥浆,抹面层水泥砂浆并养护。 2 原墙面碱蚀严重 、局部砖块松动或砂浆饱满度过差、粉化时,应分别采取修补措施后再进行面层改造维修。 3 墙面上固定钢丝网的锚筋位置应按 要求预先标出,保证满足间距要求。 4 铺设钢筋网时,竖向钢筋应靠墙面并采用钢筋头支起 , 抹水泥砂浆时 应 分层抹灰,每层厚度不应超过 15mm。 5 双面钢丝网水泥砂浆面层改造维修时,穿墙 8 号铁丝可设在灰缝处。 6 面层 抹灰完成后, 应浇水养护, 保持湿润, 防止阳光曝晒 ; 冬季应采取防冻措施。 (Ⅲ) 墙体裂缝修复改造维修 实心砖墙裂缝修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墙体裂缝宽度小于 1mm 时,可对裂缝进行清理后采用水泥砂浆进行简单抹灰处理。 2 当裂缝宽度在 1mm~2mm 之间时,可采用水泥砂浆灌缝修复 ,压力灌浆采用材料和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灌注砂浆可采用配合比为 1:: 的 108 胶水泥砂浆或素水泥浆。 2)灌浆宜按下列顺序施工:裂缝两侧表面清理、湿润并涂刷水泥浆,设置灌浆嘴并固定,裂缝两侧用 1:3 水泥砂浆抹面封闭(清水墙可勾缝封闭),压力灌浆。 3)灌浆应在封闭层有一定强度后进行,灌浆顺序自下而上循序进行,灌浆过程中应控制压力。 4)灌浆应饱满,灌浆后遗留孔洞用水泥砂浆堵严。 5)墙体需进行水泥砂浆面层改造维修时,在留置灌浆嘴后先进行抹面,然后进行压力灌浆。 19 3 当墙体裂缝宽度在 2mm~5mm 之间时,可先灌浆,然后在墙体表面裂缝处(剔除装饰层)铺钢丝网,抹 M10 水泥砂浆修复,钢丝网敷设宽度应超过裂缝两侧各 200mm~300mm。 4 当墙体开裂严重,最大缝宽在 5mm 以上时,应视情况局部或整体拆砌。 空斗砖墙和小砌块墙裂缝修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墙体裂缝宽度小于 1mm 时,可对裂缝进行清理后采用水泥砂浆进行简单抹灰处理。 2 当墙体裂缝宽度在 1mm~3mm 之间时,可在墙体表面裂缝处(剔除装饰层)铺钢丝网,抹 M10 水泥砂浆修复,钢丝网敷设宽度应超过裂缝两侧各 200mm~300mm。 3 当墙体开裂严重,最大缝宽在 3mm 以上时,应视情况局部或整体拆砌。 (Ⅳ)外加配筋砂浆带改造维修 外加配筋砂浆带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外加配筋砂浆带的宽度不应小于 240mm;竖向配筋砂浆带的宽度应为纵横墙交接处墙厚外延每侧各 50mm;砂浆带厚度不宜小于 40mm。 2 砂浆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M10。 3 配筋砂浆带宽度小于或等于 300mm 时,纵筋不宜少于 3 根直径为 6mm 的钢筋,宽度大于 300mm 时,纵筋不宜少于 4 根直径为 6mm 的钢筋,系筋可采用间距为 250mm 直径为 6mm 的钢筋。 外加配筋砂浆带改造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向外加配筋砂浆带应与原有圈梁、木梁或屋架下弦连接成整体。 2 当房屋未设置圈梁时,应同时在屋檐和楼板标高处增设水平外加配筋砂浆带代替圈梁,水平和竖向外加配筋砂浆带应可靠连接。 3 当房屋同一高度纵横墙为不同砌块材料或纵横墙交接处竖向为通缝时,可先用水泥砂浆灌(塞)缝,再用竖向外加配筋砂浆带改造维修,灌缝前应将缝隙中的灰渣、杂尘清洗干净。 4 空斗墙与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未按要求实砌时,应在房屋四角、屋架或梁下、门窗洞口、楼屋 盖上下等部位采用水平与竖向外加配筋砂浆带进行改造维修。 (Ⅴ) 现浇叠合层及托梁改造维修 现浇层和托梁改造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浇叠合层厚度不宜小于 40mm,也不宜大于 60mm,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 的细石混凝土。 2 现浇叠合层双向钢筋网配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间距不宜大于 250mm;在半边应预留拉结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750mm,伸入板内长度不应小于 700mm,端部锚入墙内不应小于 120mm。 3 托梁可采用角钢等型材。 4 托梁的设置位置应垂直于楼、屋面板的纵向,并紧贴板 底锚固在承重墙顶。 20 图 增浇叠合层 (Ⅵ) 增设圈梁及钢拉杆改造维修 后加圈梁的材料和构造,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圈梁应现浇,其他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钢筋采用 HPB300 级或 HRB335 级热轧钢筋。 2 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80mm,宽度不应小于 120mm;圈梁的纵向钢筋,不应小于 4 8,箍筋可采用  6,其间距宜为 200mm。 3 钢筋混凝土圈梁与墙体连接,可采用销键、螺 栓或锚筋连接。 采用的销键、螺栓或锚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销键的高度宜与圈梁相同,其宽度和锚入墙内的深度均不应小于 180mm;销键的主筋可采用 4 8,箍筋可采用  6;销键宜设在窗口两侧,其水平间距可为 1~2m; 2)螺栓和锚筋的直径不应小于 12mm,锚入圈梁内的垫板尺寸可采用 60mm60mm6mm,螺栓间距可为 1~。 代替内墙圈梁的钢拉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每开间均有横墙时,应至少隔开 间采用 2 根  12 的钢筋;当多开间有横墙时,在横墙两侧的钢拉杆直径不应小于 14mm。 2 沿内纵墙端部布置的钢拉杆长度不得小于两开间;沿横墙布置的钢拉杆两端应锚入圈梁内或与原墙体锚固,但不得直接锚固在外廊柱头上。 3 当钢拉杆在增设圈梁内锚固时,可采用弯钩或加焊 80mm80mm8mm的锚板埋入圈梁内; 21 弯钩的长度不应小于拉杆直径的 35 倍;锚板与墙面的间隙不应小于 50mm。 4 钢拉杆在原墙体锚固时,应采用钢垫板,拉杆端部应加焊相应的螺栓;钢拉杆在原墙体锚固的 方形钢锚板的尺寸可按表 采用。 表 钢拉杆方形锚板尺寸(边长 厚度, mm) 钢拉杆直径 原墙体厚度 370 180~240 原墙体砂浆强度等级 12 20010 10010 10014 20010 15010 10012 14 — 15012 10014 — 25010 10012 圈梁和钢拉杆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增设圈梁处的墙面有酥碱、油污或饰面层时,应清 除干净;圈梁与墙体连接的孔洞应用水冲洗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应浇水湿润墙面和木模板;锚筋应可靠锚固。 2 圈梁的混凝土宜连续浇筑,不应在距钢拉杆(或横墙) 1m 以内处留施工缝,圈梁顶面应做泛水,其底面应做滴水槽。 3 钢拉杆应张紧,不得弯曲和下垂;外露铁件应涂刷防锈漆。 22 图 增设圈梁示意图 图 增设钢拉杆示意图 (Ⅶ) 木楼(屋)盖改造维修 木屋盖系统的改造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钢丝网或外加配筋砂浆带改造维修墙体时,应将 钢丝网或配筋砂浆带中的铁丝(或钢筋)与木梁或木屋架的两端拉结牢固;或在木梁、木屋架两端采用 8 号铁丝与墙顶高度处的埋墙铁件拉结牢固。 2 当檩条、龙骨在木梁或屋架上弦为搭接时,宜采用 8 号铁丝将檩条、龙骨与木梁或屋架上弦绑扎牢固。 3 当檩条、龙骨在木梁或屋架上弦为对接时,宜采用木夹板或扁钢将檩条、龙骨的端部钉牢。 4 当檩条、龙骨在山尖墙搭接时,宜采用 8 号铁丝将檩条、龙骨绑扎牢固;也可采用扒钉将檩条或龙骨钉牢。 23 5 当檩条、龙骨在山尖墙为对接时,宜采用双面扒钉将檩条或龙骨钉牢。 6 当椽子与檩条连接 较弱时,宜采用 10 号、 12 号铁丝将椽子与檩条绑扎牢固。 7 当采用木屋架屋盖时,应增设剪刀撑及纵向水平系杆加强屋盖整体性,剪刀撑和纵向水平系杆的设置和构造要求应符合第 6 章的有关规定。 楼、屋盖木构件间加强连接改造维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木构件截面不符合 评定 要求或明显下垂时,应增设构件改造维修,增设的构件应与原有构件可靠连接。 2 木构件腐朽、疵病、 蛀蚀处,可用局部切除后替换木材或双侧钢夹板的方法改造维修处理;当木构件 腐朽、疵病、严重开裂而丧失承载能力时,应更换或增设构件改造维修; 更换的构件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原构件的尺寸;增设的构件 应与原构件可靠连接 ; 木构件裂缝时可采用铁箍 或铁丝绑扎 改造维修 ;当裂缝宽度较大时,改造维修前宜用木条嵌缝。 3 当木龙骨支撑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增设支托或夹板、扒钉连接。 4 尽端山墙与檩条、龙骨无拉结时,宜增设墙揽。 增设墙揽改造维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增设墙揽可采用角钢、梭形铁件或木条等制作。 2 檩条出山墙时刻采用木墙揽,木墙揽可用木销或圆钉固定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