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学校联盟捆绑发展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乡间、校际间教育质量均衡提升。 一是创新载体,德育模式合作构建。 加强联盟捆绑在德育模式、德育内容、德育载体、德育方法、德育活动、德育评价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尝试在常规教育、专题教育和大型活动教育的联合策划、组织实施;开展德育专题培训、德育论坛或班主任工作论坛等活动,促使联盟捆绑德育队伍的共同成长。 二是健全体系,学科质量合作推进。 加强 联盟捆绑内学生各学科的质量过程管理合作。 积极开展联盟捆绑校在教学进度把握、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合作。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联盟捆绑教学质量的监测和分析,做到“调研共同进行、问题共同分析、措施共同研讨、质量共同提高”。 三是拓展课程,校本课程合作开发。 联盟捆绑内要积极发挥、整合各校师资、资源的优势,可依据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发展性、整合性的设计原则,以学生资源条件、办学目标为主要线索共同研讨、合作开发校本课程。 联盟捆绑要共同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编制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实施校本课程编写、使用、 评价与修订工作。 要围绕校本课程的功能定位要求,提高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项目共推进,成果共分享。 (四)实施文化共建行动,促进文化体系共完善。 积极探索“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内涵的区域教育”,打造富有特色的区域学校文化。 一是加强显性文化的研讨。 学校环境布置、师生活动是学校文化 6 的直接体现,联盟捆绑内各学校要加强学校显性文化建设的研讨,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积极向上的师生活动文化,以树立良好的学校外显形象,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 二是强化制度文化的交流。 联盟捆绑内各校要不定期加强对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与干部队伍建设、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文化内涵与特色建设、师生评价与激励等管理制度的专题交流与研讨,明晰制度的约束性、激励性和时效性,推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科学和完善。 三是注重精神文化的构建。 “精神文化”是师生共有的价值观念,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联盟捆绑要不定期开展精神文化构建研讨。 在构建精神文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又要注重从学校发展历史和办学经验积累中汲取丰厚内蕴,培养独特个性的精 神文化。 (五)实施项目合作行动,促进教育品牌共形成。 深入践行“项目化”工作理念,以改进、提升、开发学校某一项目为抓手,深入开展校际间的项目合作、结对共建活动。 一是基于弱项改进,开展项目深度合作。 联盟捆绑要以某一学校的某一特色项目为引领,充分发挥优质项目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校际间一对一的深层次项目结对活动,促进双方同发展、共提升。 二是着眼优项提升,开展项目结对共建。 联盟捆绑要围绕“建项目、创特色、扩影响、树品牌”的目标,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项目 7 合作共建为抓手,进一步扩大优势的聚集 力,做大做强做优项目优势,促进教育品牌项目的形成,提升整体竞争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