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内容摘要:

( 2)语言处理程序 对于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通常要经过编辑、语言处理、联接后,才能运行。 编辑就是通过编辑程序将人们编写的源程序送入计算机。 编辑程序可以使用户方便地修改源程序,包括添加、删除、修改等,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语言处理就是将源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的形式,以使计算机能够运行。 这一转换是由翻译程序来完成的,翻译程序除了要完成语言间的转换外,还要进行语法、语义等方面的检查。 翻译程序统称为语言处理程序,共有 3 种:汇编程序、编译 程序和解释程序。 ①汇编程序 汇编程序把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目标程序),这一翻译过程称为汇编。 ②编译程序 编译程序是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目标程序)这个翻译过程称为编译。 ③解释程序 解释程序是边扫描边翻译边执行的翻译程序,解释过程不产生目标程序。 解释程序将源程序一句一句读入,对每个语句进行分析和解释,有错误随时通知用户,无错误就按照解释结果执行所要求的操作。 每次运行程序都要求源程序与解释程序参加。 11 3.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才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主要是面向解决数据处理的非数值计算问题,目前主要用于档案管理、财备管理、图书资料管理及仓库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处理。 这类数据的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为数据的存储、查询、修改、排序、分类、统计等。 数据库技术是针对这类数据的处理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至今仍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2. 2. 2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指计算机用户利用计算机及其提供的系统软件,为解决某一专门的应用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所以应用软件也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文字处理。 辅助教学、游戏等方面的程序。 第三章 常用计算机系统的结构 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和功能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 对一般用户来说,应用最广泛的当属微型机。 最早的微型计算机诞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 在我国风靡一时的 APPLE Ⅱ(苹果 2)机和中华学习机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微型机又称个人计算机( Personal Computer)。 目前国内的主流机种是 IBM PC 及兼容机,它起源于 IBM 公司于 1990 年推出的 IBM PC,所以本书主要介绍 IBM PC 及兼容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使用。 3. 1 微型机的结构组成 前面从逻辑功能的角度介绍了计算机的主要组成,然而对于用户来说,更重要的是微机的实际物理结构,即组成微机的各个部件。 图 13 是从外部看到的。 典型的微机系统的实例,它由主机、键盘、显示器等组成。 IBM PC 系列微机是根据开放式体系结构来设计的。 系统的组成部件大都遵循一定的标准,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灵活配置。 直到今天, IBM PC 系列微型计算机已经发展到第 6 代 Pentium Ⅲ 12 和 K7,但它们仍保持了最初 IBM PC 机的雏形。 通常一个能实际使用的微机系统至少需要主机、键盘和显示器三个组成部分。 因此这三者是微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 而打印机和其他外部设备可根据需要选配。 主机是安装在一个主机箱内所有部件的统一体,其中除了功能意义上的主机以外,还包括电源和若干构成系统所必不可少的外部设备和接口部件,打开机箱外壳后看到的主机内部结构;如图 14 所示。 1. CPU 目前用得最多的是 x86 CPU,最初由 Intel公司生产, x86 CPU 的生产厂家主要是 Tntal、AMD、 VIA(威盛)等 公司。 微机的 CPU 已从808 8028 8038 8048 Pentium Pentium Ⅱ和 K6 到最新的 Pentium Ⅲ和 K7。 CPU 的类型决定了微机的类型,例如装有 PentiumⅢ CPU 的电脑便称之为 Pentium Ⅲ机型,装有 K7 CPU的电脑便称之为 K7 机型。 CPU 运算器和数据线的位数反映了 CPU 的档次, 8088 为准 16 位(内部 16 位,外部 8位), 8O286 为 16 位, 8O38 8048 Pentium、 PentiumⅡ、 PentiumⅢ、 K7 都是 32 位 CPU。 2.内存 计算机系统使用了多种存储器模式,如只读存储器 ROM,它主要用于存放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键盘适配程序等。 除此之外,还有必不可少的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如DRAM(动态 RAM )、 SRAM(静态 RAM)及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等。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俗称内存,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基本部件。 没有 RAM 便无法在计算机中建立、交换、更改文件内容。 内存非常重要, CPU 需要的信息要从内存读出来, CPU 运行的结果要暂存到内存中, CPU 与各种外部设备打交道,也要通过内存才能 进行,内存在电脑中担任的任务就是“记忆”。 一台微机的内存容量越大,则性能越好, Pentium Ⅲ、 K7 微机最少为 64MB。 3.主板 主板也称为主机板、系统板( System Board)、母板。 它是一块多层印刷电路板,根据主板的标难分为传统的 AT 结构和最新的 ATX 结构。 主板上有 CPU 插座、 BIOS 芯片、内存条插槽、控制芯片组及一些专用辅助电路芯片、 ISA 总线扩展槽、 PCI 局部总线扩展槽、 AGP显示卡接口插槽、键盘和鼠标接口以及一些外围接口和控制开关等。 主板总是与 CPU 相配套,例如安装 Pentium Ⅲ CPU 的主板与安装 K7 CPU 的主板就不一样。 不插 CPU、内存条、控制卡的主板称为裸板。 主板是微机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 4.软盘、硬盘、光盘驱动器 软盘、硬盘、光盘驱动器是微机系统中最主要的外部存储设备,它们是系统装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主板上的软、硬盘适配器与主机板相连接。 5.各种接口适配器 各种接口适配器的作用是沟通主板与各种外部设备之间的联系渠道。 通常配置的适配器有 13 显示卡、声卡、调制解调器卡、 SCSI 卡、网卡等。 由于这些道配器都 具有标准的电气接口和机械尺寸,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和扩充。 电源是安装在一个金属壳体内的独立部件,它的作用是为系统装置的各种部件和键盘提供工作所需的电源,机箱中的电源有两种:老式的 AT 电源和新型的 ATX 电源。 显示器和打印机本身有自己独立的电源系统,不需要系统装置的电源供电。 7.主机箱 主机箱由金属体和塑料面板组成,通常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在具体细节结构上有些差异。 上述所有系统装置的部件均安装在主机箱内部;面板上一般配有各种工作状态指示灯和控制开关; 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总是安装在机箱前面以便插入和取出软盘:机箱后面有电源插口、键盘插口以及连接显示器、打印机和串行口等通信功能的插座。 3. 2 微型机的主要配置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主要包括 CPU、主板、内存、显示卡、声卡、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键盘等。 PC 微机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在选购计算机时要综合考虑需要的性能和可承受的价格,同时也要考虑到发展。 下面是较流行微机的基本配置: CPU: Intel Pentium Ⅲ 500MHz 或 AMD Athlon( K7) 500MHz。 主板:磐英 6VBA2 或华硕 K7M。 内存: KingMAX 128MB PC133。 显示卡:丽台 TNT216MB。 显示器:美格 770T 黄金眼。 声卡:创新 SBLIVE。 数码豪华版。 音箱:创新 DTP25OO Digital. 硬盘: IBM 15. 2GB 7200r/min. 光驱;华硕 32X。 软驱:美上美 3. 5 英寸。 MODEM: 帝盟 56K 外置。 机箱:银河 ATX(认证电源)。 键盘:爱 国者人体工学。 鼠标:双飞燕 4D。 操作系统一般为中文 Windows98/ 2020,程序设计语言如 Visal Basic,应用软件如WPS2020 和 office 2020 等。 第四章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4. 1 键盘的使用 14 键盘是向计算机发布命令和输入数据的重要输入设备。 在微机中,它是必备的标准输入设备。 Windows 95 普遍使用 104 键的通用扩展键盘,其形式如下图所示。 键盘上键位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键位的排列与健位的用途有关,其排列按用途可分为,字符键区、功能键区、全 屏幕编辑键区、小键盘区。 1. 字符健区 字符键区是操作键盘的主要区域,各种字母、数字、符号以及汉字等信息都是通过在这一区域的操作输入计算机的(数字及运算符还可以通过小键盘区输入)。 ( 1)小写字母的输入 键盘上的字母健位虽只在键面上方标出子大写字母而未标出小写字母,但所有字母键的下方均可以看成为对应的小写字母。 其目的是为了键面的清晰。 小写字母的输入非常简单,直接击打相应的字母键位。 ( 2)大写字母的输入 大写字母的输入有两种情况,一是单个大写字母的输入;二是连续若干个大写 字母的输入。 对应的也就有两种输入方法。 单个大写字母的输入:由于大写字母被标在健面上方,所以可以被看成是上档字符,先按下上档键 Shift 不放,再敲入需要大写的字母键。 连续若干个大写字母的输入:先敲大写字母锁定键 ,Caps Lock,使键盘右上角的“ CapsLock”指示灯亮,然后再敲入需要大写的字母键。 ( 3)空白字符的输入 空白字符键位位于键盘的最下方,是一个空白长条键位,常称为空格键。 当输入的位置需要是空白时,可用空白字符来代替,每按一下该键,产生一个空格。 ( 4)上档键< Shift> 上档键主要用于辅助输入上档字符。 在输入上档字符时,需先按住上档键不放,然后再击打上档字符键位。 只要在上档键被按下的状态,随后的输入均为键位上方的字符,直到需输入下档字符时,再松开下档键即可。 ( 5)大写字母锁定键 Caps Lock 大写字母锁定键的操作是先击打一下 Caps Lock)键位(击后即放),键盘右上角的指示 15 灯“ Caps Lock”亮,表示目前是在大写状态,随后的字母输入均为大写。 直到需要输入小写字母时,再击敲一下 Caps Lock键,右上角相应的指示灯灭,随后的输入又还原为小写字母。 ( 6)回车键 Enter 计算机上的任何输入,如发一个命令、输入一个标题或输入文章中的一个自然段等 , 结束时都需要输入一个特殊的字符,以表明命令行,标题或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这个特殊的字符就是回车符。 任何时候击打回车键,都表示前面输入的给束,或开始执行命令,或换到下一行接着输入一个新的部分。 ( 7)退格健 ← Backspace 击打该键一次,屏幕上的光标在现有位置退回一格(一格为一个字符位置),并抹去退回的 那一格内容(一个字符)。 相当于删去刚输入的字符。 操作该键常用于清除输入过程中刚输错的内容。 ( 8)制表定位健门。 Tab 此键又分为上下两档。 上档键为左移,下档键为右移(键面上已明确标出)。 根据应用程序的不同,制表位的值可能不同。 实际操作时,按一次 Tab ,光标向石移到下一个制表位置;按一次 Shift + Tab ,光标向左移到前一个制表位置。 该键常用于需要按制表位置上下纵向对齐的输入。 ( 9)控制键 Ctrl 单独使用没有任何意义,主要用于与其他键位组合在一起操作,起 到某种控制作用。 这种组合键称为组合控制键。 Ctrl 键的操作方法与 Shift键相同,必须按住不放才起作用。 操作中经常使用的组合键有很多,常用的组合控制键有: Ctrl+ Alt+ Del:热启动,操作时按 Ctrl键和 Alt键不放,再按 Del 键。 Ctrl+ s;在字处理中的保存命令。 Ctrl十 c;在字处理中,将选定内容复制到剪贴板。 Ctrl十 v:在字处理中,将剪贴板中的内容粘贴到当前位置。 ( 10)转换健 Alt Alt键主要用于组合转换键的定 义与操作。 该键的操作 shift键, Ctrl健类似,必须按住不放,再击打其他键位才起作用,单独使用没有意义。 2.功能键区 键盘操作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输入具体的内容;另一类是代表某种功能的操作。 功能键区的键位就属于第二类操作。 功能键又分为操作功能键和控制功能键。 ( 1)操作功能键 操作功能键有 Esc、 F1~ F12。 操作功能键区的每一个键具体表示什么操作都是由相应程序来定义的。 操作功能键通常被用来定义成某些常用的操作,不同的程序可以对它们有不同的操作功能定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