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内容摘要:

联动的原则来展开。 1) 生态服务原则。 立足资兴本土 资源 ,利用 依山傍水、林丰物茂的 生态禀赋 , 巩固和 强化 能源和建材 基地 优势 , 打造生态旅游景观,开发生态特色产品,让资兴的优良生态环境为产业升级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两型 ” 社会建设服务。 2) 服务生态原则。 低碳 产业 园区 应与自然生态系统 相 结合, 为保护生态服务。 在园区内全面推广和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提高能效, 保持 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在新园区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容量, 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园区局地景观 和水文背景 、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与破坏。 3) 增汇减源原则。 即以增加碳汇(温室气体吸收),减少碳源(温 21 室气体排放)为标准,科学布局园区设施,合理规划产业结构。 限制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在原有的产业中开展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实现生产过程节能减排,促进能源结构的改善,同时积极引入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兴产业,使区域产业 结构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向发展。 4) 项目拉动 原则。 资兴要着力策划与打造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全局意义、地域特色的重大 产业 项目,力争进入国家、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 产业振兴 规划中。 要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打开市场融资、多元投入 的通道,实现项目资本化运作的市场化经营。 要加大项目策划、争取、监 管力度,重点突出 企业、产业、园区 、集群四 个领域。 集中力量抓一批重大 产业 项目,以重大 产业 项目拉动 资兴市 经济 、 社会发展。 5) 协同进化原则。 资兴市东江开放开发区是综合类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同步升级、协调优化是资兴市产业园 区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紧紧围绕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资兴市各企业、产业间建立起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流通、传递与共享的共生体系, 通过互 相 作用 、 互相补偿、互相驱动,促进园区内企业升级 优化 , 22 提高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6) 三方联动原则。 资兴市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低碳产业园区 建设。 资兴市 政府 机关研究、争取和制定若干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引导企业、产业、园区和集群向低碳生产方式转变;企业 积极配合和响应政府号召,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在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上由被动整改转变为主 动争优,并努力寻找低碳经济增长突破口;社会广泛认可和支持建设低碳产业园区,并广泛吸收社会智力资源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产业园区布局 在现有产业园区布局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包含“一园、三区、三体系”的低碳产业园。 一园,即资兴市低碳产业园,以低碳产业园统筹规划低碳经济产业园和东江湖休闲旅游区,形成承接长株潭经济圈和粤港澳经济圈的关键点和联动轴。 三区,即构造低碳生产功能区、低碳产业孵化区及低碳旅游区。 低碳生产功能区主要包括资兴市现有较成熟的产业园区,即 资兴市经 23 济开发区老城区 补偿贸易加工区 、罗围食品工业园、江北工业园。 该功能区应以传统产业生产工艺的低碳化改造、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为发展重点,实现低碳化生产和生产低碳消费品的功能。 低碳产业孵化区主要包括新规划的产业园区,该功能区则以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尤其是孵化培育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低碳产业,形成低碳产业的集群区、孵化区和核心示范区。 低碳旅游区是以东江湖旅游休闲区为核心打造旅游休闲区,该功能区应以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为核心,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将低碳理念和技术融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使东江湖区形成生态文明新景观。 三体系,即低碳消费体系、低碳流通体系和低碳分配体系。 构建低碳消费体系,主要是引导生产消费由高碳向“新领域消费”转移,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形成生产力发展新趋势。 构建低碳流通体系,主要是发展低碳物流体系和低碳交通体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公用信息平台,推进物流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合理布局物流基地;以市域交通为基础、园区交通为重点,合理布局交通网络,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打造低碳交通体系。 低碳分配体系则以碳 24 补 偿机制为核心,在碳源和碳汇之间建立补偿机制。 规划范围 资兴市东江开放开发区江北工业园、补偿贸易加工区、罗围食品工业区、东江湖休闲旅游区和低碳经济工业园。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近期为 2020 年 ~2020 年,中期为 2020 年 ~2020 年,远期为 2020 年 ~2020 年。 本规划的重点是近期将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建成省级示范园区。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 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全国人大, 《关于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通知》, 25 环保部 , 《关于贯彻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环保部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202020)》,国务院 ,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 湖南省委 、 省政府, 湖南省 有色金属、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军民融合等相关产业振兴实施规划 1《湖南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湖南省委、省政府, 1 《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郴州市政府, 1《资兴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 ,资兴市政府 1《资兴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资兴市政府 1《资兴市主体功能区试划文本》 ,资兴市政府 26 1《 2020 年资兴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 ,资 兴市政府, 1《资兴市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表》 ,资兴市政府 1 《资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资兴市政府 规划目标与指标 1) 总体规划目标及阶段目标 为进一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履行我国大幅降低碳排放的国际承诺,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把握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整合现有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广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释放资兴市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潜力,加快产业环境质量提升步伐,促进资兴市经济大发展。 到 2020年资兴市要在湖南省内率先建成低 碳产业园。 到 2020 年,园区基本实现生产低碳化、消费低碳化、流通低碳化及分配低碳化,低碳产业形成规模,低碳经济效益明显,争取成为全国低碳产业示范园区。 到 2020年,资兴市完成国家部署单位 GDP 碳减排任务,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依靠产业低碳经济发展基 27 础,带动城市低碳化建设,将资兴市建成具有现代生态文明的低碳经济示范区。 近期目标 :2020 年 2020 年,为建设低碳产业园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调整优化产能结构,对传统产业进行低碳化改造,合理布局低碳产业,科学规划低碳产业园区,开 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低碳产业项目优先起步、典型示范产业项目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一园、三区、三体系”的产业布局,即在低碳产业园内建设三大功能区:低碳生产区、低碳产业孵化区和低碳旅游休闲区,构建低碳消费体系、低碳流通体系、低碳分配体系等。 中期目标: 2020 年 2020 年,为建设国家级低碳产业示范园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使低碳产业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和巩固,上中下游产业链条较为完善,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高回报的产业环节不断加强,并争取国家支持,建立国家级低碳产业示范园。 远 期目标: 2020 年 2020 年,为资兴市低碳经济深化发展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低碳产业园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相继完成,实现单位 GDP 碳强度比 2020 年降低 45%的目标,在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带动 28 下,资兴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资兴市向低碳城市迈进。 2) 指标体系 本规划充分遵循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与资兴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的原则,并与“两型”社会相关指标进行衔接,使之更具操作性与协调性。 本指标体系综合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三大类,将低碳产业园区 指标确定为 12 项(见 附录 1) 本指标体系以 2020 年为基准年,将指标分为 2020 年(近期目标)、2020 年(中期目标)、 2020 年(远期目标)。 29 30 第 2 部分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规划 低碳生产功能区 规划 低碳生产功能区规划思路 低碳生产功能区 包括资兴市现有的江北工业园、罗围工业园及以老城区为主的补偿贸易加工区,该功能区的 规划思路包括四个层面:经济生产、绿色供应链、协同进化网络、低碳 产业区。 经济生产是在微观层面上的基本表现形式 , 是以大力推行经济生产 , 从生产的源头和全 过程充分利用资源 , 使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废物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 , 它是以单个企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微观循环作为主体的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 是资源消耗和产品形成的地方。 绿色供应链是指 在整个供应链 上下游企业 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 , 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协同进化网络是基于运动视角的共生经济 , 它的实现途径是促进工业生态群落产生 , 其方式是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 31 来 , 形成共享资源和产品互为利用的产业协同进化组合 , 实现 园区的物质、能量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量最小化,最终促进整个共生网络上的企业共同发展。 低碳型产业区是指在该层面实现区域终端产品或废弃物的物资、能量与信息的循环,节约自然资源,遏 制废弃物的泛滥,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实现社会范围内的“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最终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江北工业园低碳转型规划 总体发展战略 资兴市江北工业园区低碳转型的总体目标是: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以资兴市经济转型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依托,以创建“低 碳产业园”为载体,基于资兴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以 能源、冶炼、制造、建材,四 大支柱产业为主体,以协同进化为特征的低碳产业园区;努力培育接替产业,从企业、企业群和社会三个层面,完善现有的供应链体系和静脉产业,尽可能高效地利用物质、能量和水资源,实现区域内环境排放最小化。 通过 10 年左右的建设,将园区建设成为以协同进化、循环 32 共生为特征的新型工业生产基地和特色鲜明、有较强辐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型产业基地。 规划思路 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在江北工业园区实现低碳转型将以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作为主要思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行业间纵向闭合、横向耦合。 低碳产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为了减少废物,园区模拟自然系统,建立“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的产业系统和废物联网,制造业、服务业等具有不同性质的企业单位之间通过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相互耦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各取所需,互惠互利,最终使整个工业园区成为一个低投入、低排放、高产出的闭合系统。 低碳产业园区包括自然、工业和社会的复合体,它的目标是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闭路物质循环,园区内的企 业通过交换和协作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最佳利用和园区内整体发展的集合效益,而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最佳效益。 换句话说, 33 低碳工业园区具有区域经济的放大效应,即可以实现该企业群落比每个公司优化个体表现就会实现的个体效益之和还要大得多的群体效益。 低碳工业园将具有柔性结构特征。 园区内各企业之间由于副产物和废物进行交换,能量和废水实现梯级利用,大量基础设施共享,并且有完善的信息交换系统,从而使其具备了传统工业园区所不曾有的柔性结构,园区企业相互依存,可持续发展性强,有着较强的经济冲击抵抗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对于江北工业园这种有一定基础的工业园,应该根据园区内经济发展和产业机构,首先在各主要门类的行业和污染严重的传统行业内展开。 规划如图 1 所示: 在江北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中,能源行业在园区占重要地位,建材、矿业、机械等制造业是支柱产业。 资兴市有其自身产业结构上的优势,资兴的区域化集聚和企业规模化特征正在显现,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形成核心的资源与核心的产业,并且围绕这些资源与产业打造协同共生网络和经济生产体系。 充分挖掘各类别产业或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度或潜在的关联度,使之能够形成物质流或能量流的传递流动关系。 34 其中 作为体系中核心的资源要具有稳定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