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与接入专业高级工程师考试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上行共享信道 (USCH); MAC— d 只负责处理专用传输信道 (DCH)。 1简述 3G UEUTRAN 接口中分组数据集中协议 PDCP 功能。 (多选) 答: PDCP 具有以下功能: 一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实现 IP 数据流 (如 TCP?IP 和 RTP/ UDP?IP)的头压缩和解压缩,对于特定的网络层、传输层和高层协议组合,头压缩算法是特定的; 二是传输用户数据,即从 NAS 接收 PDCPSDU,并传给 RLC 层,反之亦然; 三是仅在支持无损 SRNS 重定位时,实现 PDCPSDU 和相应序列号的前向转发。 *1 简述自动光交换网络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 答: 自动光交换网络是指在 ASON 信令网控制之下完成光传送网内光网络连接自动交换的新型网络,其基本思想是在光传送网络中引入控制平面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实时按需分配,从而实现光网络的智能化。 简述自动光交换网络中的 传送 平面的组成及其功能。 答: 传送平面包含携带被交换实体的传送网网元,由一系列的传送实体组成, 它是业务传送的通道,可提供端到端用户信息的单向或者双向传输。 光节点使用具有智能的 光交叉连接 (OXC)或光分插复用 (OADM)等光交换设备,支持多粒度光交换技术。 2简述自动光交换网络中的控制平面的组成及其功能。 答: 控制平面主要面向客户业务,负责对一个连接请求进行接受、发现、寻路 和连接,其功能构件可以划分为资源发现、状态信息传播、通道选择和通道控制等,侧重于 业务交换的实时性。 控制平面通过使用接口、协议以及信 令系统,可以动态地交换光网络的 拓扑信息、路由信息以及其他控制信令,实现光通道的动态建立和拆除,以及网络资源的动 态分配,还能在连接出现故障时对其进行恢复。 2简述自动光交换网络中的管理平面的组成及其功能。 答: 管理平面主要面向网络运营商,实现规范管理。 管理平面的重要特征就是 管理功能的分布化和智能化。 其中网络资源管理的智能化将集中在业务层上,而光学资源的 管理则将通过一个由业务层和光传输层所共享的控制平面提供。 ASON 的管理平面与控制平 面技术是互为补充的,可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动态配置、性能监测、故障 管理以及路由规划 等功能。 2 简述 ASON 控制平面涉及到的接口 控制平面涉及到的接口包括五种,即 UNI、 I— NNI、 E— NNI、 CCI 和 NMI— A,分别用于实现控制平面与上层用户之间、控制平面内部以及控制平面与其他平面之间的连接。 2简述自动光交换网络控制平面中 UNI 的接口作用及功能 答: UNI 运行于上层客户和光网络之间,对控制平面而言,它是上层用户 (例如 IP 路由器、 ATM 交换机、 SDH 交换机等设备 )和信令网元 (OCC)之间的接口。 用户设备通过这个接口 动态地获取、撤销或修改具有一定特性的 光带宽资源。 用户设备的多样性要求该接口必须能 够支持多种网元类型。 同时还要支持业务发现、自动相邻节点发现等自动功能,以及呼叫控 制、连接控制和连接选择功能。 2简述自动光交换网络控制平面中 I— NNI 的接口作用及功能 I— NNI 是控制平面的同一管理域内信令网元之间的接口,提供域内连接。 该接口需要规 范的是信令和选路。 传送网通常采用显式路由,即通道的选择由入工或网管软件实现。 在 ASON 中,端到端的光通路连接请求是受一定约束条件制约的,因此对于连接请求的通道选 择应该采用基于约束的路由算法。 2简述自动光交换网络控制平面传送网络 (信令网络 )的功能 答: 控制平面传送网络又称控制网络 (信令网络 ),代表用于控制业务流的传送基础设施,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确保安全可靠地传送控制平面信息。 它实质上是一个 OCC 互连后形成的网络,可以通过带内或带外传输的方式来实现,应能被不同的物理网络拓扑来支持。 通常,除了有第三方控制的情况以外,控制平面和传送可能共存于同一个网元内。 关于控制网络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网络架构、生存性机制、 QoS 保证以及向上向下的扩展性等方面。 2 简述 自动交换光网络重叠模型结构和对等模 型结构 的 实施方法。 重叠模型结构的实施方法是将光层特定的控制智能完全放在光层独立实施,无须客户层干预,光层将成为一个统一、透明、开放的通用传送平台,可以为包括 IP 层在内的多种客户层提供动态互连。 对等模型结构的实施方法是将光网络和 IP 网看成一个集成的网络,运行同样的控制层面进程,实现一体化的管理和流量工程。 2简述 ASON 的自动邻居发现技术 答: 智能光网中的自动邻居发现技术主要包括邻接发现和业务发现等关键技术。 邻接发现包括本节点连出到邻接链路的各种状态,参数可以通过协议自动配置或手工配置。 另外,在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拓扑不一致的情况下,应该有一套机制能够区别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邻接发现。 为了建立 IP 标签和波长的关联,必须使用业务发现机制,使终端系统和 WDM 网络能够彼此确认并描述业务提供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终端系统的连接关系,该连接可提供的带宽有多少 (即带宽多大和波长数有多少 ),及需要提供的资源 (即目前的使用状态 )等。 同时,在控制和信令信道建立前,必须已经具备传送发现信息的能力。 2简述 ASON 需要光网络设备能够自动获取并跟踪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实现动态的路由功能,光网络路由技术主要包 括几个方面。 答:一是能够处理链路状态信息的刷新问题,如软刷新,硬刷新、刷新的驱动条件、时间间隔等; 二是依靠邻接定义来处理相邻节点之间的多条链路连接; 三是能够处理包括保护恢复在内的相关信息; 四是能够处理包括成组绑定的信息。 简述 3G 接口中分组数据集中协议 PDCP 支持序列号的检查功能。 答: ①在 UE 侧,一个上行发送 PDCP 序列号同每一个发送的 PDCP PDU 相对应,并在 PDCP PDU 传给 RLC 后递增 1。 ②在 UTRAN侧,一个 下行发送 PDCP序列号同每 — 个发送的 PDCP PDU相对应,并在 PDCP PDU传给 RLC 后递增 1。 ③在 UTRAN 侧,一个上行接收 PDCP 序列号同每一个接收到的 PDCP PDU 相对应,并在从 RLC收到 PDCPPDU 后递增 1,在 RLC SDU 丢弃功能指示的 RLC SDU 丢弃发生时也递增 1。 ④在 UE侧,一个下行接收 PDCP序列号同每一个收到的 PDCPPDU相对应,并在从 RLC收到 PDCP PDU 后递增 l,在 RLCSDU 丢弃功能指示的 RLC SDU 丢弃发生时也递增 1。 六、综合题 *蓝牙技术 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答: 一是开放性。 由蓝牙特殊利益集团 (SIG)制定的蓝牙无线通信的规范完全是公开的和共享的。 只要是 SIG 的成员,都有权无偿使用蓝牙的新技术,而且蓝牙技术标准制订后,任何厂商都可以无偿地拿来生产产品,只要产品通过 SIG 组织的测试并符合蓝牙标准后即可投放市场。 二是短距离。 蓝牙无线技术通信距离较短,一般为 10 m,消耗功率极低,所以更适合于小巧的、便携式的并由蓄电池供电的个 人 装置。 三是无线性。 蓝牙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成一个个 人 网络,省去了用户接线,在各种便携设备之间实现 无缝的资源共享。 四是蓝牙产品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蓝牙产品在满足蓝牙规范的前提下,还必须通过 SIG 的认证程序才能走向市场,保证不同公司的蓝牙产品,可以实现互操作和数据共享,达到完全兼容的目的。 五是语音和数据。 一些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要么只能传送语音,要么只能处理数据通信信号。 蓝牙无线通信同时支持语音和数据传输,以其中的一种方式或两种方式同时使用,使所有类型的通信设备进行连接。 六是对 人 体安全影响不大。 蓝牙产品的输出功率仅为 1 mW,是微波炉使用功率的百万分之一,是移动电话使用功率的一 小部分,而这些输出只有很小一部分被 人 体吸收。 七是工作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蓝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 2. 45 GHz ISM 频段上,因为 ISM 是工业、科学、医学免付费、免申请的无线电频段,所以无论身在何处,利用蓝牙无线通信的设备不需考虑频率受限制的问题。 *阐述蓝牙技术特点。 答: 一般来讲,蓝牙技术有如下特点: (1)蓝牙最突出的魅力在于简单易用,其操作顺序是:由一台配备了蓝牙技术的通信设备,搜索出位于半径 10m 以内的另外一台配备蓝牙技术的设备,经过双方认证后就可以进行通信。 (2)在 通信速度及通信距离方面,与用于无线 LAN 的 IEEE802. 11b 的传输速度 11Mb/ s 和距离50m 相比,蓝牙的传输速度为 1Mbb/s,但通信距离只有 10m。 (3)价格相对较高。 由于该项技术的综合成本很高,因而导致一些嵌入蓝牙技术模块设备的成本增高。 (4)通讯距离极其有限。 蓝牙无线通信有效距离较短,一般为 10 m 左右,这也是目前蓝牙技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5)蓝牙的传输速度并不是最快,而且 人 们普遍认为蓝牙技术存在兼容性和安全性差的缺点。 链路管理单元 *阐述蓝牙系统链路管 理 (LM)模块提供的服务功能。 (判断题) 答: (1)发送和接收数据; (2)设备号请求 ,能够有效地查询和报告长度最大可达 16 位的设备 ID; (3)链路地址查询; (4)建立连接; (5)鉴权; (6)链路模式协商和建立,比如数据模式或者语音/数据模式; (7)决定帧的类型; (8)将设备设为 Sniff 模式,工作在 Sniff 模式的设备只接收 M 时隙的数据, M 时隙的位置是由 LM协商决定的, Master 只能有规律地在特定的时隙发送数据; (9)将设备设为 Hold 模式,工作在 Hold 模式的设备为了节能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停止接收数据,平均每 4 秒激活一次链路,它由 LM 定义、 LC(链路控制器 )具体操作; (10)当设备不需要传送或接收数据但仍需保持同步时,将设备设为暂停模式。 处于暂停模式的设备周期性地激活并跟踪同步,并检查 Page 消息。 阐述蓝牙系统的软件及硬件设计方案 答: ( 1)蓝牙软件设计方案 支持蓝牙低层协议的程序以目标码格式存放在基带模块的处理器中,主机的处理器支持上层协议的原程序。 实现蓝牙系统时,需要取得上层协议的 原程序,并将其集成到主机的应用程序中去。 主机通过 HCI 和低层协议进行通信。 在进行蓝牙系统设计时,外购的 RF 和基带技术,也得到了 LM, HCI 和低层协议,但是需要在主机的应用软件中安装 HCI 驱动器和其他上对蓝牙的支持。 此外一些嵌入式的蓝牙系统低层协议和上层协议都集成在单蓝牙层协议软件 (如 L2CAP, SDP, RFCOMM 等 ),才能实现主机芯片内。 ( 2)蓝牙硬件解决方案 根据蓝牙标准,一个蓝牙系统的组成包括天线、收发机和基带控制器。 因此,实现蓝牙功能,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 现在各个公司推出一般 的硬件解决方案都包含四个模块: RF; Baseband; Microcon trol1er; Memory。 许多公司根据自己的芯片制造工艺,有三种系统集成方案: — 是单芯片,即四个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内; 二是四芯片,即每个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内; 三是三芯片,即 RF 和 Memory 分别集成在各自芯片,而 Baseband 和 Microcontroller 集成在 — 个芯片内。 *阐述 CDMA 技术中的 IMT— 2020 CDMA TDD (IMT— TD)标准 答: IMT— 2020 CDMA TDD 实际上包括低码片速率的 TD— SCDMA 和高码片速率的 UTRA TDD(TD— CDMA)两种技术。 目前这两种技术的物理层完全分开,分别采用我国 CWTS 和 3GPP 的两套技术规范,层 2 和层 3 基本相同。 这两种技术已经进行了部分关键内容的融合,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码片速率分别为 3. 84Mchip/s 和 1. 28Mchip/s(3. 84Mchip/ s 的 1/3); 二是层 2 和层 3 基本一致,采用 3GPP 的技术规范,并定义了部分兼容点,以便针对 TD— SCDMA进行兼容扩展。 阐述 3GPP 和 3GGP2 的标准化进展。 答: ( 1) 3GPP 的标准化进展 3GPP 主要负责制定基于 GSM MAP 核心网、以 WCDMA 和 CDMA TDD 为无线接口的标准,称为UTRA,同时也负责在无线接口上定义与 ANSI— 41 核心网兼容的协议。 3GPP 标准目前分为 Release 9 Release4 及 Release 5 三个版本。 Release 99 标准已基本冻结,其核心网将在第二代 MSC+GPRS 的网络基础上演进,而无线接入网 (RAN)则是全新的。 核心网以 GSM 的移动交换中心 (MSC)和分组交换网络 (PSN)为基础,这样有利于 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