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内容摘要:

“”字样, 50Ω 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 阻范围为 050Ω。 . 作用: ①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 的电压 ② 保护电路 应用:电位器 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⑵ 电阻箱: 分类: 旋盘式电阻箱:结构:两个接线柱、旋盘 变阻原理:转动旋盘,可以得到 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 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插孔式电阻箱:结构:铜块、铜塞,电阻丝 读数:拔出铜塞所对应的电阻丝的阻值相加,就是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优缺点: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 七、欧姆定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 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 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 的常用方法。 ) ⑤ 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 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 Ω ③ 同一导体(即 R不变),则 I与 U 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 U不变),则 I 与R成反比。 ④ = ρ S R 度等因素决定。 R= U/I 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 U/I给出,即 R 与 U、 I的比值有关, 但 R与外加电压 U 和通过电流 I等因素无关。 5① 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 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 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八、伏安法测电阻 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 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原理: I=U/R 电路图: (右图) 步骤: ①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变阻( “一上一下 ”) 滑动变阻器 “滑片远离接线柱 ”)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 “”接线柱流出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 “”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 算出三次 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 整理器材。 讨论: ⑴ 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 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 根据 Rx=U/I电阻偏小。 ⑶ 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 R1> R2 九、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 I=I1=I2=I3=??In 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 U=U1+U2+U3+??Un 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 R=R1+R2+R3+??Rn 理解:把 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 : n个相同的电阻 R0 串联,则总电阻 R=nR0 . 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 U1/U2=R1/R2 U1:U2:U3:?= R1:R2:R3:? 十、并联 电路的特点: 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 U=U1=U2=U3=??Un 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 1/R=1/R1+1/R2+1/R3+??1/Rn 理解:把 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 : n个相同的电阻 R0 并联,则总电阻 R=R0/n . 求两个并联电 阻R R2 的总电阻 R+R12 分流定律:文字: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字母: I1/I2= R2/R1 十一、电功: 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实质:电流做功的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