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计算题分类复习及详细答案:总结计划汇报设计纯word可编辑内容摘要:
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将反应后的产物冷却称重,发现其固体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求混合物中 Al 粉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将适量的铁粉放入 由 CuSO4 和稀 H2SO4 组成混合溶液中,铁粉恰好完全溶解,过滤得沉淀物,经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物的质量与所加入的铁粉的质量相等,求混合溶液中所含 CuSO4与 H2SO4 的质量比是多少。 初三化学计算 第 8 页,共 13 页 初中化学计算题分类答案 ( 此答案由 郴州北湖区南溪中心学校 肖圣祥老师整理制作 ,其中疏漏在所难免,望 请赐教。 )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 250 N: H: O=7: 1: 12 B W(矿中 S) =W( FeS2)W ( FeS2 中) = 72%( 232/(232+56)) =% C 因为 R 元素跟氧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3:4,写出化学式为 R3O4 据此得 m(R) :m(O)=(3MR):(416)=21:8 解之得: R=56 C A 项在 SO3 中 W( O) =316247。 ( 32+316) =60%在 SO2 中 W( O) =216247。 ( 32+216)=50% B 项 SO3 中 W( S) =32247。 ( 32+316) =40%在 SO2 中 W( S) =32247。 ( 32+216) =50% C 项正确 D 项 在 SO3 中硫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1: 3 而 SO2 中硫和氧原子个数为 1: 2 D 分 析 :由于选项中元素均为 R 和 O,因此可以由原子个数比估算质量比 A 化学式化为 R21 O A 项为 R2O, B 项为 RO C 项为 R32O D 项为 R31O 由于题中 B 中 R 含量小于 A,即在 O 均为 1 个的情况下 B 中 R 的个数应该小 A( 1/ 2) 即应该为 1/ 3,故选 D D 分析 :此题中应该找准质量比不变的两种元素 S 和 O,因 S 和 O 原子个数比为 1: 4,故质量比为( 132):( 416) =1: 2 即 m (S):m(O)=m(总 )W(S): m(总 )W(O)= W(S) : W(O)=1:2 W(S)= W(O) 247。 2= % W(Fe)=1— a%— %=1— % B 分析 :设 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x 而 Y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y 而 Z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z。 由甲化合物( x2y)得 2x : y= 60% : 40%= 3:2 即 x= 3y/ 4 由乙化合物( yz2)得 y: 2 z =50% : 50%=1:1 得 z=y/ 2。 所以在丙( x2yz3)中 W( y) = y / (23y/ 4 + y + 3y/ 2) =25% (一)标签型化学式计算题: ( 1) C :H :O :Zn=144 : 22 : 224 : 65 ( 2) % ( 3)设需要服用 N 支口服液,则葡萄糖含锌质量为 N( mg %) = 104 mg 解得 N=16 (二)叙述型化学式计算题: ( 1) N: O=14:( 216) =7: 16 ( 2) M(丙氨酸) =312 + 71 + 114 + 216=89 ( 3)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312):( 71):( 114) :( 216) =36:7:14:32 (三)综合型化学式计算题: (1) m (N)=30g [214/(12+16+(14+2)2)] =14 g (2)设需要摄取 m 克蛋白质则 m16% =14 g 解得 m= g (3) 白面: 14247。 10% =140 g 鸡蛋: 14247。 14% =100g 瘦猪肉: 14247。 20% =70g 牛奶: 14247。 3% = 有关化合价的计算题 C D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 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2020 泉州市 ) 解 : 设需要助燃物 N2O4 的 质量为 x 2N2H4 + N2O4 === 3N2 + 4H2O 2(214+41)=64 (214+416)=92 g x 64 : 92 = g : x x= 答:需要助燃物 N2O4 的质量为 含有杂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解 :根据钙元素质量守恒知:反应前的钙元素质量 =反应后的钙元素质 量 =剩余固体质量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即 10080%( 40/100) = m(剩余固体 ) 41%得 m(剩余固体 )= g 设生成 CaO 的质量为 x CaCO3 = CaO + CO2↑ 初三化学计算 第 9 页,共 13 页 100 40 100 x /40 x 剩余的 CaCO3 质量为 ( 10080%— 100 x /40 )=( 80 — x) g 剩余固体用 x 表示为 ( 80 — x) g + x = 解得 x = g 答:设生成 CaO 的质量约为 g 有关混合原料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 :采用极端假设法和平均值法相结合考虑。 因 这个数字易算,所以用 来作假设。 假设全部为铁,则 Fe + HCl = FeCl2 + H2↑ 56 2 2/56= g 由此判断 等质量的杂质一定比铁产生的氢气要多 Zn~ H2 Pb ~ H2 Mg ~ H2 65g 2g 2 g 24g 2g 答案选 D 解 :此题同上题一样采用极端假设法和平均值法相结合考虑。 因 2g 氢气在方程式中,这个数字易算,所以用 2g 来作假设。 假设氢气全部由一种金属反应产生,则 Mg ~ H2 Zn ~ H2 Fe ~ H2 24g 2g 65g 2g 56g 2g 而 Cu 不与稀硫酸反应故不产生氢气 ,因固体质量越大,产生气体越少,所以 Cu 的有效质量视为无穷大; 26g 作为平均值,应该在上述计算值的中 间值才符合要求,因 24 g 26g65g 所以选 A 与实验结合的计算 1.( 2020 永州市 )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仅有 CO2 气体逸出,所以 m(CO2)=100 + — = g。 然后根据 CO2 质量按化学方程式求算 CaCO3 的质量。 设参加反应CaCO3 的质量为 x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 O 100 44 x 100 : 44 = x : x=10 g W(CaCO3)= (10 247。 12) 100%= % 85% 即不符合要求 过量计算 将 28 克铁粉和 16 克镁粉分别加入各装有 200 克质量分数为 %的稀盐酸的甲乙两烧杯中,哪个烧杯中生成的气体较多。 解 : m(HCl) = 200g % = 73 g 设铁产生的氢气质量为 x 镁粉产生 氢气 质量为 y Fe + 2HCl = FeCl2 + H2↑ Mg + 2HCl = MgCl2 + H2↑ 56 73 2 24 73 2 28g 73g x 16g 73g y 从上面看,甲烧杯中铁粉与盐酸反应中,盐酸过量,应该以铁为依据计算氢气质量。 即 56 : 2=。中考化学计算题分类复习及详细答案:总结计划汇报设计纯word可编辑
相关推荐
的概念和类型 熟悉矩阵图的用途 (六) 亲和图 了解亲和图的概念 熟悉亲和图的用途 掌握亲和图的绘制步骤 (七) 流程图 了解流程图的概念 熟悉流程图的应用程序 掌握绘制流程图的方法 五、 QC 小组活动 (一) 质量管理与 QC 小组活动 掌握 QC 小组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 QC 小组活动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二) QC 小组活动的启动 掌握组建 QC 小组的原则 熟悉 QC
它们的特点, 小 老鼠 心里在想什么。 大象又采取哪些办法。 ”等问题。 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声音去表现 小老鼠和 大象 ,引导他们思考: 大象、小老鼠 的性格 在故事里 怎么样。 谁更焦急。 通过分析、比较,学生 讲故事 时 会 用较慢、 较粗、有力 的声音表现 自大的 大象。 用尖、细、快 的声音表现 胆怯的 小 老鼠。 通过不断的欣赏、分析、 表演学生声音塑造不同人物的角色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21 xxx ?? ,那么,首先要看 ab2? 是否在自变量取值范围 21 xxx ?? 内,若在此范围内,则当x= ab2? 时, a bacy 44 2??最值 ;若不在此范围内,则需要考虑函数在 21 xxx ?? 范围内的增减性,如果在此范围内,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则当 2xx? 时, cbxaxy ??? 222最大 ,当 1xx? 时,cbxaxy ?
第 53 题试题答案: BDE 试题解析: 分析原因用排列图与过程因素有关,其过程因素有: ( 1)操作者; ( 2)机器; ( 3)原材料; ( 4)作业方法。 第 54 题试题答案: AB 第 55 题试题答案: ABCE 试题解析: 组建 QC 小组的程序有以下步骤: ( 1)了解其他 QC 小组的活动情况; ( 2)阅读有关 QC 小组的出版物; ( 3)与有关 领导交谈、沟通; (
第四条: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并保证证书的真实性 ,实用性 . ,取得证书 .如未当年取得通过 ,下次评审甲方应负责乙方的中级职称的延续办理事宜 ,乙方只需交纳评审费一项费用即可 .(评审费以人事单位官方费用为准 ). 3.(二)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向课程 ( 1) 药物制剂专业(技能) 方向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与任务 参考 课 时 学分 1 药物学(含药化、药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 校制药技术专业 药物制剂 方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其任务是通过讲授 典型药物的分类、理化性质、测定原理、鉴别方法和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体内过程、临床用途、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使 学生掌握药物在 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