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内容摘要:

评估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拔火罐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 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柴、小口瓶等 患者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 位,松开衣着,暴罐拔火罐部位,保暖 定 穴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拔罐 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 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 1— 2 周后迅速抽出,迅速将罐口扣至选定部位(穴位)上不动,待吸 牢后撤手,适时留罐 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其疗效最佳。 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 观 察 起罐 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 整 理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记 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拔罐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10 五、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体质及按摩部位的皮肤情况。 心理状况。 :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4 告知 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治疗巾 6 操作程序 : 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做好记录并签字。 :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11 穴 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 ← ↓ ↓ ← ↓ 评估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穴部按摩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患者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穴位按摩部位保暖 定 位 遵医嘱确定腧穴部位及推拿方法 手法 对确定的手法运用正确,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时间符合要求 观 察 随时询问患者对手法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 整 理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记 录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穴位按摩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12 六、刮痧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揍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 评估 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及既往史。 体质对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对 疼痛的耐受程度。 心理状况。 2 目标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禁忌证 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4 告知 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盘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6 操作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 释,核对医嘱。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破损,以免划破皮肤。 治疗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到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瘀点为宜。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解手法力度。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操作中用力 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 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 13 刮痧法操作流程图 ↓ → ↓ ↓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