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复习总结内容摘要:
丸 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 败酱草、鱼腥草、薏仁 5)湿热下注-止带方 带下过少 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 二、妊娠腹痛 1 血虚 :当归芍药散 2 气滞 :逍遥散 3 虚寒 :胶艾汤 4 血瘀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异位妊娠:手术为主 三、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寿胎丸 2)血热:保阴煎 3)气血虚弱:胎元饮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滑胎 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 +菟丝、杜仲、白术 肾精亏损:育阴汤 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 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子肿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 六、子淋 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导赤散 +玄参、麦冬 3)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或独参汤 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 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 4)血瘀:生化汤 三、产后腹痛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 四、产后身痛 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医妇科学复习总结
相关推荐
置 5~ 10 分钟,起罐后消毒周部。 起罐 :一手扶住罐体,一手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漏入,罐子即可自落。 (四 ) 注 意事项 拔罐时应釆取适当的体位, 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根据拔罐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并仔细检查罐口边沿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以防损伤皮肤或漏气。 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快,留罐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罐子吸着情况。 凡高热抽搐、出血性疾病
评估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拔火罐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 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柴、小口瓶等 患者准备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取合理体 位,松开衣着,暴罐拔火罐部位,保暖 定 穴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 拔罐 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 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 1— 2 周后迅速抽出
统培训。 管理人员培训中医药人员比例应占 60% 以上。 训两年以上的比例达到 60% ,以上;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应具备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工作 6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医院逐步调整科室负责人,使之符合相关规定。 三、 临床科室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 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
[ 消骨鲠(诸骨鲠喉要药) ★ 蕲蛇 通络 [ 定惊止痉 雷公藤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血,消肿 止痛,杀虫解毒 (有毒,内服宜慎) 木瓜 —— 舒筋活络,除湿和胃(吐泻转筋要药) 二.祛风湿清热药 ★ 秦艽 [ 退虚热,清湿热(既清实热,又清虚热) 止痛 ★ 防己 [ 利水消肿(木防己 —— 祛风湿,汉防己 —— 利水) 祛风湿 络石藤 [ 凉血消肿 通络 希莶草 [ 清热解毒
引带内。 45 ,防止肌肉快速回缩。 必要时可小重量持续牵引。 ,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加重、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并根据情况 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颈部应制动休息 10~ 20 分钟,同时做好记录。 (五)各种针刺、小针刀、封闭、穴位注射等治疗 ,告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配合医师摆放合适体位,选择穴位,暴露治疗部位。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等不适,及时停止治疗
纹上 5寸。 【主治】头痛、项强、肘臂酸痛;热病;癫狂;疣证。 ( SI9) 【定位】臂 【主治】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等痹证;鼻塞;癫狂痛;热病。 ( BLll)八会穴之骨会 【定位】第 l胸椎棘突下,旁开。 【主治】咳嗽;项强、肩背痛。 ( BLl2) 【定位】第 2胸椎棘突下,旁开。 【主治】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表证;项强、胸背痛。 ( BLl3)肺之背俞穴 【定位】第 3胸稚棘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