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总结内容摘要:

纹上 5寸。 【主治】头痛、项强、肘臂酸痛;热病;癫狂;疣证。 ( SI9) 【定位】臂 【主治】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等痹证;鼻塞;癫狂痛;热病。 ( BLll)八会穴之骨会 【定位】第 l胸椎棘突下,旁开。 【主治】咳嗽;项强、肩背痛。 ( BLl2) 【定位】第 2胸椎棘突下,旁开。 【主治】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表证;项强、胸背痛。 ( BLl3)肺之背俞穴 【定位】第 3胸稚棘突下,旁开。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等肺疾;盗汗、骨蒸潮热等阴虚病证。 ( BLl5)心之背俞穴 【定位】第 5胸椎棘突下,旁开。 【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咳嗽、吐血;盗汗、遗精。 ( BLl7)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第 7胸椎棘突下。 旁开。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之证;贫血;瘾疹、皮肤瘙痒;潮热、盗汗。 ( BLl8)肝之背俞穴 【定位】第 9胸椎棘突下,旁开。 【主治】胁痛、黄疽等肝胆疾患;目赤、目视不明、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癫狂痫;脊背痛。 ( BLl9)胆之背俞穴 【定位】第 10胸椎棘突下,旁开。 【主治】黄疸、口苦、胁痛等肝胆病证;肺痨、潮热。 ( BL20)脾之背俞穴 【定位】第 1l胸椎棘突下,旁开。 【主治】腹胀、纳呆、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疾患;背痛。 ( BL21)胄之背俞穴 【定位】第 l2 胸椎棘突下,旁开。 【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 BL22)三焦之背俞穴 【定位】第 1 腰椎棘突下,旁开。 【主治】肠鸣、腹胀、腹泻、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小便不利、水肿等三焦气化不利病证;腰背强痛。 ( BL23)肾之背俞穴 【定位】第 2腰椎棘突下,旁开。 【主治】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证;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 BL25)大肠之背俞穴 【定位】第 4腰椎棘突下,旁开。 【主治】腰腿痛;腹痛、腹胀、肠呜、泄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 BL27)小肠之背俞穴 【定位】第 1骶椎棘突下旁开 ,约平第 l骶后孔。 【主治】遗精、遗尿、尿衄、尿痛、带下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腹泻、痢疾;疝气;腰骶痛。 17.膀胱俞( BL28)膀胱之背俞穴 【定位】第 2骶椎棘突下旁开 ,约平第 2骶后孔。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病证;腰骶痛;腹痛、泄泻、便秘。 ( BL32) 【定位】第 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痛经等妇科病证;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疝气;腰骶痛、下肢痿痹。 ( BL36) 【定位】臀横纹的中点。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 BL39)三焦下合穴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 【主治】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 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腹痛、急性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 BL43) 【定位】第 4胸椎棘突下,旁开 3寸。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等肺之虚损证;盗汗、健忘、遗精等虚劳诸疾;肩胛痛。 ( BL52) 【定位】第 2腰椎棘突下,旁开 3寸。 【主治】遗精、阳痿等肾虚病证 ;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 BL54) 【定位】平第 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 3寸。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 肢病证;小便不利;便秘、痔疾;阴痛。 ( BL57)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与昆仑之间中点。 【主治】腿痛拘急、疼痛;痔疾。 ( BL58)络穴 【定位】昆仑穴直上 7寸,承山外下方 l寸处。 【主治】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 ( BL60)经穴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 癫痫;滞产。 ( BL62)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腰腿酸痛。 ( BL65)输穴 【定位】第 5跖骨小头的后缘,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颈强、目眩等头部疾患;腰腿痛;癫狂。 ( BL67)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 【主治】胎位不正、滞产;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足少阴肾经、穴 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及咽喉病、舌病,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 KⅠ 1)井穴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 1/ 3凹陷处。 【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痛等急症及神志疾患;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足心热。 ( KⅠ 2)荥穴 【定位】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等妇科病证;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疾患;咯血、咽喉肿痛;消渴;腹泻;小儿脐风、口噤。 ( KⅠ 3)输穴;原穴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 阴虚性五官病证;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月经不调;腰脊痛,下肢厥冷。 ( KⅠ 4)络穴 【定位】太溪穴下 ,当跟腱内缘处。 【主治】痴呆;癃闭、遗尿、便秘;月经不调;咯血、气喘;腰脊强痛、足跟痛。 ( KⅠ 6)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定位】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小便频数、癃闭。 ( KⅠ 7)经穴 【定位】太溪直上 2寸,当跟腱的 前缘。 【主治】水肿、汗证等津液输布失调疾患;腹胀、腹泻等胃肠疾患;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 KⅠ 10)合穴 【定位】屈膝,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9 【主治】癫狂;阳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等泌尿生殖系疾患;膝股内侧痛。 ( KⅠ 16) 【定位】脐旁。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等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疝气。 手厥阴心包经、穴 心、心包、胸、胃病证,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 PC1) 【定位】乳头外侧 l寸,当第 4肋间 隙中。 【主治】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胸痛等肺心病证;乳痈;瘰疬。 ( PC3)合穴 【定位】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胃痛、呕血、呕吐等热性胃病;暑热病;肘臂挛痛。 ( PC4)郄穴 【定位】腕横纹上 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等心胸病证;呕血、咳血;疔疮;癫痫。 ( PC5)经穴 【定位】腕横纹上 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问。 【主治】心痛、心悸等心疾;胃痛、呕吐等热性胃病;热病 、疟疾;癫狂痫。 ( PC6)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定位】腕横纹上 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