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影像设备、技术内容摘要:

进行测量,必要时注意极性。 ( 9) 极管及通断测试,将量程开关置 档。 将红表接二极管正极,黑表笔接二极管负极。 如测线路的通断时,将表笔连接在待测线路的两端,如蜂鸣器响则电路通,反之电路断 开。 ( 10) 管放大倍数测量,将量程开关置于 hFE 档,决定所测晶体管为 NPN型或 PNP 型,将发射极,基极,集电极分别插入相应的孔里。 八、思考练习 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 19 实验 七 二极管特性及基本应用电路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并掌握其测试方法。 3. 练习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GSM 型高性能模电、数电实验装置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 步骤 二 极管伏安特性是指二极管两端电压与通过二极管电流之间的关系,测试电路如图 71 所示。 利用逐点测量法,改变输入电压 Iu ,分别测量出二极管两端电压 Du 和通过二极管的电流 Di ,在坐标纸上绘出伏安特性曲线 )( DD ufi 。 图 7 1 二 极 管 伏 安 特 性 曲 线 的 测 试iD+uIR = 6 2 0 Ω+uD++m AV 表 71 二极管的正向特性 VuI/ VuD/ mAiD/ 20 将图 71 所示电路的电源正负极性互换,使二极管反偏,然后调节电源电压uI,分别测出对应的 uR 和 uD,记于表 72 中。 表 72 二极管的反向特性 VuI/ VuD/ AiD / 图 7 2 二 极 管 门 电 路 的 测 试VC C= 5 VuAR = 6 2 0 ΩuBuO 按图 72 所示,将电源电压调节为 3V,分别接到二极管门电路的两输入端,用电压表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记于表 73 中。 表 73 二极管门电路功能 Vu/A Vu/B Vu/O 0 0 0 3 3 0 3 3 五 、实验准备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明确要测试哪些数据。 如何测得。 对被测数据的范围要有初步的估计(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 21 、思考、理解的基础上写出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用实验报告纸书写。 其内容应包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步骤、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接线图、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实验记录数据表和计算结果表。 六 、实验报告的要求 在实验报告中,应有以下内容: 、实验日期、实验者及同桌的 姓名、实验桌号 ,在坐标纸上绘出 二极管 的伏安特性 23 记录的数据,分析二极管门电路的功能。 七 、注意事项 ,电流表应串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并接在被测元件上,极性切勿接错。 ,切勿使电表超过量程。 ,输出端切勿碰线短路。 八、思考练习 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 22 实验 八 晶体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一、实验目的 形及引脚识别方法 、型号及主要参数 二、实验器材 万用表 1 只、常用不同规格类型的半导体三极管的若干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 步骤 (1)直观标识法 半导体三极管的类型有 NPN 型和 PNP 型两种。 可根据管子外壳标注的型号来判别是 NPN 型 ,还是 PNP 型。 在半导体三极管型号命名中 , 第二部分字母 A、C 表示 PNP 型管 ; B、 D 表示 NPN 型管 ; 而 A、 B 表示锗材料 ; C, D 表示硅材料。 半导体三极管的型号和命名方法 , 与半导体二极管的型号及命名方法相同。 另外 , 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 9011~ 9018 系列高频小功率 9012, 9015 为PNP 型 , 其余为 NPN 型。 对于半导体三极管类型一般可按型号查阅晶体管手册 ,了解其类型情况。 半导体三极管有基极 (B), 集电极 (C)和发射极 (E)三个电极 , 常用三极管电极排列有 EBC, BCE, CBE, ECB 等多种形式。 (2)特征标识法 有些三极管用结构特征标识来表示某一电极。 如高频小功率管 3DGl 3DG6的外壳有一小凸起标识 , 该凸起标识旁引脚 为发射极 ; 金属封装低频大功率管3DD30 3AD6C 的外壳为集电极等。 23 万用表欧姆档判别法 , 选用万用表欧姆档 RlkΩ档。 首先判定基极 b 方法 : 用万用表黑表笔碰触某一极 , 再用红表笔依次碰触另外两个电极 , 并测得两电极间阻值。 若两次测得电阻均很小 (为 PN 结正向电阻值 ), 则黑表笔对应为基极且此管为 NPN 型 ; 或者两次测得电阻值均很大 (为 PN结反向电阻值 ), 但交换表笔后再用黑笔去碰触另两极 , 也测量两次 , 若两次阻值也很小 , 则原黑表笔对应为管子基极 , 且此管为 PNP 型。 其次 , 判别集电极和发射极。 其 基本原理是把三极管接成基本放大电路 , 利用测量管子的电流放大倍数值 β的大小 , 来判定集电极和发射极。 以 NPN 管为例说明 , 基极确定后 , 不管基极 , 用万用表两表笔分别接另两电极 , 用 100kΩ 的电阻一端接基极 , 另一端接万用表黑表笔 , 若表针偏转角度较大 , 则黑表笔对应为集电极 , 红表笔对应为发射极。 也可用手捏住基极与黑表笔 (但不能使两者相碰 ), 以人体电阻代替 l00kΩ电阻的作用 (对于 PNP 型 ,手捏红表笔与基极 )。 ,锗管的判别 根据硅材料 PN 结正向电阻较锗材料大的特点 , 可用万用表欧姆 R1kΩ 档测定 , 若测得 PN 结 正向阻值约为 3~ l0kΩ, 则为硅材料管 ; 若测得正向阻值约为 50~ 1kΩ, 则为锗材料管。 或测量发射结 (集电结 )反向电阻值 , 若测得反向阻值约为 500kΩ, 则为硅材料管 ; 若测得反向阻值约为 100kΩ, 则为锗材料管。 五 、实验准备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明确要测试哪些数据。 如何测得。 对被测数据的范围要有初步的估计(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 、思考、理解的基础上写出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用实验报告纸书写。 其内容应包含实验名称、实验时 间、实验步骤、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接线图、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实验记录数据表和计算结果表。 六 、实验报告的要求 在实验报告中,应有以下内容: 、实验日期、实验者及同桌的姓名、实验桌号 24 、型号、主要参数、测量数据及质量好坏判别结果 七 、注意事项 1. 测试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 R100 或 R1k 挡位 2. 指针式 万用表的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3. 数字万用表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 的正极,黑表笔连接着表内电池的负极 八、思考练习 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详述三极管管脚极性与类型的判断方法。 25 实验 九 三极管基本应用电路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三极管放大特性、三种工作状态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 GSM 型高性能模电、数电实验装置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 步骤 ( 1)按图 91 所示电路接线,检查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电压 VCC。 m A+ ++ +VC C= 1 0 V1 0 k Ω1 0 0 k Ω2 k ΩRPRCuIuB EuO iC+图 9 1 三 极 管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的 测 试 电 路( 9 0 1 3 ) 表 91 三极管的电压传输特性 VuI/ VuBE/ VuO/ mAiC/ 26 ( 2)调节电位器 RP,使输入电压 uI 由零逐渐增大,如表 91 所示,用电压表测出对应的 uBE、 uO 值, 用电流表测 出 iC,记于表 91 中。 ( 3)在坐标纸上作出电压传输特性 )( IO ufu  和转移特性 )( BEC ufi  ,求出线性部分的电压放大倍数IOu uuA  的值。 ( 1)按图 92 所示电路接线,检查无误后接通直流电压 CCV。 ++++VC C= 1 0 V6 . 2 k Ω3 k Ω1 k ΩRLuBuOuC Em AiC+图 9 2 三 极 管 恒 流 源 特 性 测 试 电 路( 9 0 1 3 ) ( 2) 改变 LR , 使 LR 的数值按照表 92 中的要求 从 0 逐渐增大到 ,分别测出 Ou 、 CEu 、 Bu 和 Ci 值,填入表 92 中。 表 92 /kΩRL 0 VuO/ Vu /CE Vu/B /mAiC ( 3)在坐标纸上作出 )( OC ufi  曲线,并分析。 五 、实验准备 27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明确要测试哪些数据。 如何测得。 对被测数据的范围要有初步的估计(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 、思考、理解的基础上写出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用实验报告纸书写。 其内容应包含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步骤、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接线图、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实验记录数据表和计算结果表。 六 、实验报告的要求 在实验报告中,应有以下内容: 、实验日期、实验者及同桌的姓名、实验桌号 , 测试数据、曲线的分析 七 、注意事项 ,放大器的输出端不可短路; , ,防止插脚折断。 八、思考练习 若实验中的三极管改用 PNP 型,电路应做哪些改动。 28 实验 十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安装等基本技能 、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GSM 型高性能模电、数电实验装置;双踪示波器 ;函数信号源 三、实验内容 1.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 电路测试电路的安装 2.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3.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 四、实验 步骤 1.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测试电路的安装 如图 101 所示,在安装面板上正确接线;安装完毕后,应认真检查接线是否正确、牢固。 图 1 0 1 单 管 共 发 射 极 放 大 电 路 的 测 试VC C1 5 VRC4 . 3 kRB 15 1 kRB 22 0 kRE 23 kRL2 kRS2 kC14 7 μC24 7 μC34 7 μ++++uS9 0 1 3RE 11 0 0 Ω+uim A++uO 29 2.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 15V 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静态工作点电压BQU 、 EQU 、 CEQU ,用直流电流表测量 CQI ,记于表 101 中。 表 101 静态工作点测量 内容 方法 /VVCC /VUBQ /VUEQ /VUBEQ /VUCEQ /mAICQ 理论估算值 测量值 3.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 将信号源输出的正弦波信号调到频率为 1kHz、幅度为 100mV 左右,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然后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 uo 波形没有失真时,用交流电压表测量电压 SU 、 iU 、 OU ,断开 LR 后测出输出电压 otU ,记于表 102 中 ,并计算出 uA 、 iR 、 oR ,并与理论估算值进行比较 ,填入 表 103 中。 表 102 动态测量 /mVUS /mVUi /VUO /VUot /VUom 表 103 动态 理论值与动态计算值的 比较 项目 uA iR OR 理论值 CLu1R //RA (1 )be ErR    i B 1 B 2 b e 1R R / / R / / [ r (1 ) ]ER    OCRR 计算值 Oui。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