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协同创新计划”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利用和盘活我校现有创新资源,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发挥优势和特色学科的汇聚作用,构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建立若干校级 协同创新中心,形成协同创新 的 长效机制。 形成以创新质量和绩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改变单纯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原始创新和解决学校整体发展的实效, 注重科技对经济的 引领作用、注重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鼓励竞争,动态发展。 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学术氛围。 积极吸引国际 ( 国内 ) 创新资源,加强我校与 有影响 力 国内外 大学、科研机构 、企业 的实质性合作,加速国际化人才培养 和技术引领 ,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构建自由开放、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倡导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合作 、服务社会 的精神风尚。 三、实施方式 1.实施周期。 学校 协同创新计划从 2020 年开始实施,四年为一周期。 在学校各二级院系充分培育的基础上,以协同创新中心为申报主体。 2.计划类别。 申报的 校级 协同创新中心分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两个类别,每年评审一次。 校 级 协同创新 中心 每个周期支持 810 项,每年评 定 23 项。 学校 支持每个校 级 协同创新中心 100 万元 (人文社科 60 万元) , 6 要求最少按 1: 3 引进配套经费 (纵向、横向均可)。 学校支持的 经费是 校级 协同 创新中心的基本运转费用,不是项目经费。 经费一次核准,分年度根据考评情况下拨。 学校的支持资金为导向性资金,要通过 校 级 协同创新中心的社会服务,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吸引社会资金。 3. 培育申报。 二级院系应按照 国家、河南省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的 有关 精神和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充分汇聚现有资源,广泛联合开展协同创新。 通过前期培育,确定协同创新方向,选择协同创新模式,组建协同创新中心,营造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形成协同创新的新机制,为 申请 校 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