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位、 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将 专业的建设目标 为: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 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为抓手, 建立与 轨道交通 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 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深入开展专业建设和改革。 推行“系(所)企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使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建设 的能力 , 15 力争 把本专业办成 安徽省领先、全国知名的 品牌专业。 建立由用人单位、行 业协会及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工作制度, 构建 科学合理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采取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主 观 评价与客 观 评价结合。 建立人才需求、人才质量、专业人才的适应性等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以形成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和不断 更新 机制。 见 表。 表 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 第三方 组成 行业组织 主要用人单位 学生 主要评价内容 价等 要求 展前景 总体评价等 见 评价目标 度 情况 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否满足岗位需求 (三) 多元合作产学研 ,推动校企对接建设 1. 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聘请同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肥地铁、上海申通地铁、合肥机务段等校企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 参与我院专业建设,共 16 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实用、超前为原则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增强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我们按照订单企业提出的培养要求,制定地铁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并聘请企业人员兼职授课,任课教师深入地铁公司实地考察,有针对性开展教学,保证地铁订单班的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多方合作,建立了学生培养反馈机制,根据用人企业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学生既能学到工作中实用的知识,又能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学习新知识;使培养 方案切实可行,又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 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与合肥地铁、合肥电务段、合肥机务段、合九铁路公司、上海申通地铁公司等多个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合作企业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 顶岗实习 促进 了 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 技能训练 的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的紧密 结合 、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的紧密结合。 ①合肥轨道交通公司跟班实习 ②上海申通地铁公司跟班实习 ③合肥电务段跟班学习 17 ④阜阳北编组站跟班实习 ⑤徐州编组站跟班实习 ⑥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进行岗位模拟实训 ⑦与上海 同济大学合作进行岗位实验室模拟实训 ⑧参加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职业考证进行实地岗位实训 3. 合作开发辅助教学产品 学生 职业技能的实训 ,是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 ,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 的重要一环;但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许多现场教学,涉及到现场设备的运行、安全、人员等诸多要素,为此我们与上海申通地铁培训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结成合作伙伴,合作开发教案、实验指导、教材、实训资料。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用于 辅助教学 ,便于学生学习教材,特别是信号系统中难以理解的逻辑关系,以我院的计算机专业为基础,开展 多媒体教学的开发、应用,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如电路图的分析、信号开放的次序、闭塞与联锁、解锁等,这些涉及逻辑次序关系的分析,是学生学习轨道信号控制的核心要素,从而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逻辑关系,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 18 效果。 ②网络课堂 提供课外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课余参加学习,就如在课堂直接学习。 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得教育在全世界交换、共享成为可能。 以网络为 载体 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系统采用音视频传输以及数据 协议 等网络传输技术,模拟真实课堂环境,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 高效的 培训环境 ,实现自主学习。 4. PIS 信息发布 乘客信息系统 (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是乘客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的主要途径,通过它开展安全教育,履行公益宣传。 交通安全基础知识宣传 等各种素材, 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 适当增加趣味性,使乘客在枯燥的地下环境,时间 不再单调。 (四)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 专业培养定位 以服务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企业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主动适应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城际铁路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基本知识 19 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维护工作,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定位见表。 表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定位 服务领域 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铁通号设备维护、物流运输行业等 主要就业方向 城市轨道公司、城际铁 路、高速铁路、物流运输行业等相关企业 主要就业岗位 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维护岗位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轨道交通运输人员必备理论知识、 具有良好的信号设备故障处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岗位实践能力及新技术学习应用能力,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维护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 具有电工、模电、数电基础能力;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应用能力;具有钳工基本操作能力;具有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 施工能力;具有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维护能力;具有环保意识和安全生产控制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 中级钳工、中级电工、中级通信工、中级信号工 专业群 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 2. 知识能力分解表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能力分解表如下: 20 表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分解表 职业能力 专项能力 能力要素 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 测评要求 基本技能 口头表达 文字写作 、看懂材料类英文资料 通过大学 英语三级 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具有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较好掌握数电、模电等课程理论知识,并能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术 通过课程考试 计算机应用能力 熟练应用计算机,可在设计和生产中利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程 力 常用计算机软件 能力 语言 PLC 通过课程考试,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二级 信号设备安装、维护管理 轨道交通自动控制及远程设备的检测维修、技术管理和工程施工 使用方法 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与信号(通信) (含控制原理 )ATC 系统原理 电气设备 通过课程考试和实训考 核 相关领域实际工作能力 铁路及相关企业信号控制设备的检测维修、技术改造施工及管理。 识从事相关行业技术工作 提出新的独特方法 场总线 通过课程考试和实训考核 21 3. 具体措施 ① 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紧跟城市轨道行业岗位需求,以培养学生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注重专业与岗位的融通,围绕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系(所)企一体”的专业 建设模式。 ② 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行动知识的掌握为核心,以岗位行动能力的培养为重心,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 ③ 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落实实践教学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优势,实施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在顶岗实习中,提高职业素质,锻炼岗位能力。 ④ 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提升推行 校企全程合作 联合成立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建设理事会,联合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的专业课程体系、联合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联合参与教学质量监督考 核,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 与 企业共同制定 培养方案 和 课程标准 ,企业全程参与学生教育。 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企业与学校之间交替进行。 最后半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 实现上岗“零培训”。 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学历证书 的 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22 学生就业由学校推荐,企业优先录用。 4. 资金预算 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资金预算表(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资金预算 1 专业岗位人才需求及专业发展调研 1 2 专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 1 3 聘请行业专家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2 4 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课题的研究 5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论证 合 计 5 表 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资金预算表(万元) 序号 项 目 具体内容 资金预算 1 调 研 对企业考察,签订协议,企业需求调研 2 2 教学文件 校企共同编写顶岗实习教学课程标准、教师手册、实习日志 3 3 管理制度 校企共同制定教师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4 评价体系 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的评价方法 1 5 实习成绩考评 考评组织,实施 6 顶岗实习管 理费 校外人员费用 3 合 计 10 23 (五) 课程建设 1. 建设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各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维护等 5 门优质核心课程,编写《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等 5 种行业特色教材。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重组课程内容。 围绕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重点建设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维护等 8 门 主干课程 ;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 5 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精品 视频公开课 1 门、精品资源共享 课程 2 门。 2. 建设内容 ①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 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实践专家、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按照以下步骤开发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的课程体系。 24 表 课程体系开发步骤表 序号 开发步骤 开发工作内容 开发成果 1 确定专业定位 专业建设团队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进行调研,以服务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企业岗位为主线, 了解企业对 城市轨道控制 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我国城轨发展情况,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专业定位,即培养 掌握城市轨道交 通控制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等岗位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调研报告 3 分析工作任务 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 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 专业带头人引导 企业实践 专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形成专家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工作任务分析表 3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根据城市轨道交通 控制与其他交通运输工作任务的共性,总结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表 4 确定学习领域 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将其行动领域确定转化为“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维护”、“通信线路维护”等10 个学习领域,并详细描述每个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 学习领域描述表 5 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上述工作,遵循循序渐进的心理认知规律和各岗位工作过程的规律,按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在完成以学习领域课程为重点的专业课程构建的基础上,形成本专业 的课程体系。-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在月报中,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制止,并拟发《安全隐患通知单》,情况记录在监理日记 中,定期上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 ⑹ 每周监理例会上总结上周安全监理情况和安全文明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和整改时限;对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问题整改不及时或不合格,向承建商发整改通知单。 ⑺ 评价承建商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并提出奖罚意见。 ⑻ 每月 20 日将向总监书面报告安全监理情况。 ⑼
el: 057188231188 Fax:057188231177 第 10 页 共 97 页 W E S T S O F T S amp。 T中国人 外国人 港、澳、台、日、韩 国家 “国家”是指客人的来国,注意 非指客人的国籍。 该项目将影响到境内境外客人统计报表中的数据。 语种 “语种”影响到帐单等单据的显示语言。 该项目一般与国籍自动匹配,外宾默认语种为英语,不需要特别修改。 VIP
我的实习岗位被分配在总装车间箱发组,面对一台台发好泡的冰箱从自己流过,而我的工作就是和这些冰箱打交道。 我在这里做的装冰箱的托板,是将托板固定在冰箱上,这个岗位说难也不难 ,就是要你记得哪种型号的冰箱用哪种托板,要不要带电容,是几微法的电容。 要分清楚,不能弄错,不然会导致以后的环节出错,冰箱制冷时有可能电容会发爆炸。 所以这个一定要很认真的做,不能粗心大意,害别人帮你善后。
(二)面向公众,面向基层。 此次专项宣传工作要求支公司和辖内四级机构汾阳子公司着眼于公司员工、客户等社会公众和基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多层次、多途径的宣传方式引导和提高公司员工和客户对非法集资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营造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从实际出发,方法多样灵活。 一是制作统一培训课件,下发各分支机构,明确工作要求
但不能小于25mm。 防结露措施与保温方法相同。 五.计算题 1. 可采用分区供水法, 1- 3层直接供水, 4- 5 水箱供水,示意图略 2. 可采用分区供水法, 1- 3 层直接供水或加压备用, 4- 7 加压供水,示意图略 .名词解释 二.选择题 1. 某写字楼共 25 层,层高 米,首层地面标高为177。 ,室外地面标高为,室外市政给水管中心标高 为 ,所能提供的最小压力为 280kPa
管道与已建管道连接时,必须先核查已建管道接口高程及平面位置后,方可开挖。 食盐掺量 (占水的重量 %) 表 接口材料 日最低温度 (℃) 0~ 5 6~ 10 10~ 15 水泥砂浆 3 5 8 当地面坡度大于 18%,且采用机械法施工时,施工机械应采取稳定措施。 安装柔性接口的管道,当其纵坡大于 18%时,或安装刚性接口的管道,当其纵坡大于 36%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下滑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