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先将下层柱、墙体上表面混凝土剔毛露出坚硬的石子,模板安装前,在模板下口粘贴 1cm 厚的防水泡沫胶条并与楼板混凝土挤严,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要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约为 50cm,第一次浇筑高度为 40cm,混凝土下料点要分散布置,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2h。 2)墙体竖向施 工缝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 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1)浇筑前及时进行清理模板,预先接好泵送管并用架子管做好支架,再连续进行分区分段浇筑。 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应快插慢拔,插入点应均匀,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2)为了提高顶板混凝土表面观感,在顶板混凝土最后一遍压光时,用特制毛刷将混凝土表面沿同一方向刷出顺纹。 二、混凝土的养护: 为了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常温施工时洒水养护,冬期 施工时用塑料薄膜覆盖。 养护期不得小于 14 昼夜。 第七节 钢结构工程 一、网架的加工制作 :翻样工作由总工程师牵头,设计翻样部负责配备足够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翻样、校对、审核、加工工艺性分析,努力保证翻样的进度、质量。 杆件下料编号→检验→组焊→检验→焊接→检验→涂装前处理→检验→涂装→编号→检验→入库→发运; 支座板料下制→检验→制孔→检验→支座体、过渡板组焊→检验→焊接→检验→支座球组焊→检验→焊接→检验→涂装前处理→检验→涂装→编号→检验→入库→发运; 支托管、板下料→检验→组焊→检验→焊接→检验→涂装前处理→检验→涂装→编号→检验→入库→发运。 二、网架的安装方案 施工方案的选择 :经研究采用局部满堂红脚手架和支撑架,高空散装安装法。 杆件吊装由汽车吊负责。 同脚手架工程一节相同 3.网架拼装 1)工艺流程 放线、验线→安装下弦平面网格→安装上弦倒三角网格→安装下弦正三角网格→调整、紧固→支座焊接与验收。 2)放线及基础检查 检查柱顶混凝土强度。 检查试件报告,合格后方能在高空柱顶放线、验收。 由总包提供柱顶轴线位移 情况,网架安装单位对提供的网架支承点位置、尺寸进行复验。 在脚手架上,用全站仪定出各支座支承面中心点,然后校对各轴线位置后,才能进行网架的安装。 临时支点的位置、数量、支点高度应统一安排,支点下部应适当加固,防止网架支点局部受力过大,架子下沉。 对于地面上散装要保证支点下基础强度可靠,保证不下沉。 3)安装下弦平面网架 将第一跨间的支座安装就位,对好柱顶轴线、中心线,用水平仪对好标高,有误差应予修正。 安装第一跨间下弦球、杆,组成纵向平面网格。 排好临时支点,保证下弦球的平等度,如有起拱要求时,应在临时支点上找出坡底。 安装第一单元间的腹杆与上弦球,一般是第一个锥为一球四腹杆的小单元,就位后与下弦球拧入、固定。 第二个锥起为先装一球一弦杆二腹杆的三角锥,然后填入另外两根腹杆,逐步循环 安装完第一单元的网架。 检查网架、网格尺寸,检查网架纵向尺寸与矢高。 检查网架位置,如有出入,可以调整临时支点的位置和高低,以校准网架位置尺寸。 4)安装上弦倒三角网格 网架第二单元起采用边继安装组装。 从边跨开始首先将一球一上弦二腹杆的三角锥,以后为一球二上弦二腹杆的四角锥。 将二斜腹杆支撑在下弦球上,在上方拉紧上弦杆,使上弦杆逐步靠近已安装好的 上弦球(推锥),拧入。 5)调整、紧固 高空散装法安装网架,应随时测量检查网架质量,检查下弦网格尺寸及对角线,检查上弦网格尺寸及对角线,检查网架纵向长度、横向长度、网格矢高。 在各临时支点未拆除前还能调整。 网架安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网架轴线与建筑基础轴线是否偏离,并应随时调整。 检查网架整体挠度,严格控制网架上下弦尺寸,确保每个螺栓均旋紧到位。 网架在安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各临时检查各临时支点的下沉情况,如有下降情况,应及时加固。 6)支座焊接与验收 检查网架整体尺寸合格后,检查支座位置是否在轴线上,以及偏移尺寸。 网架安装时尺寸的累积误差应该两边分散,防止一侧支座就位正确,另一侧支座偏差过大。 检查网架标高、矢高,网架标高以四周支点为准,各支点尺寸误差应在标准规范以内,检查网架的挠度。 各部尺寸合格后,进行支座焊接。 三、钢结构除锈与涂装工艺 :底漆→中漆→面漆。 : 钢结构表面,出厂前除锈后涂防锈漆两道,焊接区除锈后涂专用坡口焊保护漆两道;构件安装后需要补涂漆部位,未涂漆部分,工地焊接区,经碰撞脱落的工厂油漆部分,均涂防锈底漆一道。 整个构件涂防锈底漆两道,保证最终达到二底、一中、 一面配套防锈层。 所有构件均涂漆前应严格进行金属表面喷砂防锈处理,防锈等级要求达到国家标准中的等级,涂底漆出厂,漆干膜总厚度不小于 125μ m。 1)钢结构涂装: 钢结构除锈后在 6 小时内进行喷涂。 如有返锈的情况要重新抛丸处理。 涂料开桶后搅拌均匀,同时检查涂料的外观质量,对颜料比重较大的涂料一般在开桶前 12 天将桶倒置,以便开桶后易搅匀。 2)钢结构涂漆工艺流程设计: 观察气象条件→确定涂料→配制油漆→喷涂底漆→自然干燥→检查验收→喷涂面漆→自然干燥→检查验收 涂漆的禁止条件:工作地的环境温度在 5℃以下 35℃以上或相对湿大于 80%。 3)涂装施工 涂装施工方法 ,采用喷涂的构件采用高压无气喷涂作业 ,不宜采用喷涂的构件可使用刷涂或滚涂。 四、防火涂料施工工艺 1)基层处理:施工前彻底清除需喷涂钢件上的灰土、油污和浮锈。 并检查钢梁、柱是否有裂缝、焊接不实、漏铆等现象。 经检查无问题后开始施工。 2)刷防锈漆:在处理好的钢件上刷一层耐碱防锈底漆,经检查钢梁上没有漏刷现象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底层喷涂 搅拌:现场开启包装,用电动搅棒搅拌,直至稠度均匀为止。 如料稠可少量加水,以适合喷涂 为宜。 施工要领:底层需分层喷涂,每次喷涂厚度根据施工环境、温度的情况而定。 一般第一遍厚度应小于 2mm,以后每遍喷涂厚度 2mm 左右。 直至喷够设计要求,每遍喷涂隔时间以手摸涂层表面,有一定硬度即可。 喷涂时喷枪垂直于被喷钢件,距离~ 为宜,空气压力 ~ ,喷枪嘴的口径不小于 4mm。 喷涂时应确保涂层完全闭合。 局部修补和小面积施工,可手工抹涂。 4)面层施工:面层涂料以涂抹施工为主,在某些特殊部位也可进行喷涂施工(如难以涂抹到的部位),以保证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面层采用油漆喷枪进行喷涂 时,喷枪要垂直于被喷基面,距离 ~ 为宜,喷涂气压 ,要保持各部位的均匀一致。 ( 1)每使用 500t 钢结构防火涂料抽样检测一次粘结强度和抗压强度。 ( 2)防火涂料厚度的检测方法和平均值的确定。 ( 3)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包括消防监督部门在内的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为保证已完工程或其它工种的施工不因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施工而受污染或影响,当钢结构防火涂料施工时,将覆盖薄膜遮盖。 同时在施工中,对刚施工的涂层,应防止脏液污染 和机械撞击。 施工中做到随做随清,保证每段施工完成,工作面上不留建筑垃圾。 第八节 砌筑工程 一、 墙体砌筑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基层处理→放线、立皮数杆→预检→排砖撂底→构造柱钢筋绑扎→砌砖→绑圈梁及过梁钢筋→隐检→支模板→预检→浇筑混凝土→拆模板 →砌上部砖→分项工程验收 二、 操作要点 基层 清扫干净,弹线验线,墙体位置、宽度、门洞口位置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弹线时在楼板、框架柱及梁底或板底弹出闭合墙边线,按线砌筑,严防墙体里出外进。 砌筑前应先试摆,不够整块的使用半头砌块,不足半头砌块可补砌普通粘土 砖。 ,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配合比进行计量,投料顺序为砂子、水泥、水、石灰膏,搅拌时间不少于 90s。 砂浆随拌随用,常温下砂浆应在 3小时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 30℃ 时要在 2小时内用完,砌筑砂浆要按规定制作试块。 ,必须遵守反砌原则 ,使砌块底面向上砌筑。 上下皮对孔错缝搭砌 ,竖向灰缝相互错开 1/2砌块长 ,并不小于 120mm,如不能保证时 ,在水平灰缝中设置 2根直径 6mm的拉结钢筋。 铺浆厚度不小于 20mm,以上各层水平缝厚度为 10~ 12mm,垂直缝宽度为12~ 15mm。 操作中随砌筑随将舌头灰刮净, 使用的砂浆不得过夜。 ,砂浆饱满 ,水平缝砂浆饱满度不低于 90%,竖向缝不低于80%,并在砂浆终凝前后将灰缝刮平。 灰缝宽度控制在 812mm。 砌筑时要单面挂线,做到“上跟线,下跟棱,左右要对平”,每层要穿线看平,墙面要随时用靠尺板校平,吊线吊垂直,以减少表面抹灰厚度。 ,并与其他专业密切配合,各种施工洞及预埋件事先设置,避免剔凿影响墙体质量。 ,随砌、随吊、随靠,保证墙体垂直度、平整度达到要求,不允许砸砖修墙。 板或梁底时留一定高度用红砖斜砌挤紧沉实。 注意每天砌筑高度不得超过。 ,周边必须封堵严密,所有通风竖井、管道井要求边砌边抹灰 ,保证内壁光滑平整 ,气密性良好。 但注意先安装管道设备 ,后砌筑管井。 三、构造要求 ,搭接长度不小于 90mm。 门窗洞口打混凝土抱框,砌体顶部与框架梁板底部挤紧。 内隔墙长度大于 4m 时,顶端采取加强稳定措施。 ,门洞宽≥ 1800mm 时,抱框柱通至顶部梁板底。 高度预留两根φ 6mm 钢 筋,平铺在灰缝内。 第九节 脚手架 工程 一、 概况 本工程结构和 外 装 修施工外架子采用Ф 48 钢管搭设双排落地脚手架,上铺设 5cm厚脚手板。 外架几何尺寸选择排距 Lb=1200mm,柱距 LL=1500mm,步距 Lh=1800mm,搭设高度为高于结构层 2m;内排立杆与结构间距为 50cm。 外架子与建筑物采用刚性拉接。 架子外排立杆 内侧面满挂密目网。 外架子在搭设时同时考虑结构和装修两阶段的需要。 钢结构施工时 搭设碗扣式脚手架 配合钢结构安装施工 ,几何尺寸选择排距 Lb=1200mm,柱距 LL=1200mm,步距 Lh=1500mm。 二、 脚手架搭设顺序 基层加固垫实 → 铺通长脚手板 → 立杆下加底座 → 弹线、立杆定位 → 摆放扫地杆 → 竖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 → 装扫地小横杆、并与立杆和扫地杆扣紧 → 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 → 安第一步小横杆 → 安第一道拉杆 → 安第二步大横杆 → 安第二步小横杆 → 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横杆扣紧(与结构柱拉接后拆除) → 安第三、第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 → 安装第二道拉杆 → 接立杆 → 逐层安装各步大横杆和小横杆 → 加设剪刀撑→ 铺设脚手板 → 挂安全网 三、 搭设要求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 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立柱的搭接长度不小于 1m,不少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 100mm。 纵向水平杆设于横向水平杆之下,在立柱的内侧并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纵向水平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接头交错布置,不设在同步同跨内,相临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 500mm,并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 每一主节点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 该杆轴线偏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 150mm,靠墙(柱)一侧的外伸长度不大于 500mm。 操作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大于柱距的 1/2。 脚手板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脚手板采用平铺;作业层脚手板满铺,转角处的脚手板,与横向水平杆可靠绑扎连接。 刚性连墙:由连墙杆、扣件与各层墙体相连。 连墙件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 300mm。 人行斜道采用之字形斜道。 人行斜道宽度不小于 1m,坡道高长比采用 1:。 拐弯处 设置平台,宽度不小于斜道宽度。 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为 ,挡脚板高度为 150mm。 5 步架、搭设完毕、操作层施加荷载以及 6 级大风、大雨后,需经项目安全部、技术 质量 部、工长以及公司相关部门按照相关对架子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操作架上的施工荷载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使用阶段,安排专人经常检查各主要节点处诸杆件的连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地基是否有积水、垫木是否松动、立杆是 否悬空;架子沉降及垂直度是否超标等。 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上报项目安全部。 在架子使用阶段,严禁任意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水平杆、和纵横向扫地杆;严禁任意拆除连墙杆以及拦板。 拆除安全技术措施逐级进行交底。 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拆除顺序按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所有连墙件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拆除几层连墙件后,进行脚手架的拆除。 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钢管时,先在适当位置临时设抛撑加固,后拆连墙件。 四、内装修施工架子 内装修架子采用门式脚手架。 序:拉线、放底座 → 自一端起立门架并随即安装交叉支撑→ 装水平架(或脚手板) → 装梯子 → 安装顶部栏杆 1)内架子(砌筑或墙面面层施工用):采用高度为 的标准门架,可适应 以下层高的施工;当层高大于 时,可架设可调底座;当层高大于 时,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