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铬铁冶炼岗位培训手册内容摘要:

硅石过少征状:电极四周结成渣瘤,冒出白烟,合金含Si升高;炉渣 SiO2 降低,渣粘稠,含有大量金属颗粒,渣温高,流动性差;合金酥,易碎。 处理:附加硅石;料批中增加硅石量。 Al2O3 过高征状:电极周围挂渣,电流送 不 足,合金温度低,渣有长丝,发黑。 处理:增加碱性氧化物( MgO、 CaO);调整矿源。 合金成分控制 高碳铬铁的成分主要取决于原料 化学成份、原料物理性质和料批搭配。 、 Cr,提高主元素含量: ① 铬矿的 C/F 是关键, C/F↑则 [Cr]↑,②在 C/F 接近的情况下,应选择较难熔的矿。 ③略缺碳作业,合金含 Si应控制< 1%。 、 Si,控制含 Si量以满足用户需求及合金其他元素的控制。 ①料批中焦碳用量足,合金含 Si 高;②硅石过量,合金含 Si 低;③M/A 低,合金含 Si 高。 、 C,①提 Si 降碳,合金中含 Si 升高则含 C 降低,因此多碳作业会降 C;②铬矿粒度减小会使合金增 C;③ M/A 升高会使合金增 C。 、 S,①提 Si 降 S,效果尤为明显;②提 C降 S;③适量增加碱性氧化物有利于降 S。 焦碳中的 S 占总入炉 S的 70%以上,选择低硫焦是关键。 造渣制度 选择和控制炉渣成份是生产高碳铬铁的关键。 炉内的温度是由渣的熔点决定,而渣的熔点是由其组成决定的。 因此,选择合适的炉渣成份是冶炼铬铁的一个重要问题,它能使炉缸内达到足够的温度,以便保证还原反应的顺利进行和还原产物的顺利排出。 高碳铬铁的熔点较高(约 1550℃),为了使它能从炉内流出,必须把它加热到 1650℃。 而高碳铬铁的温度是由炉渣的熔点决定的,所以渣的熔点应调 整到 1650℃或以上点。 若渣的熔点偏低则炉内温度也低,出铁时虽然炉渣能顺利流出,但是铁水由于过热度小而不能畅流,就会出现渣多铁少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只出渣不出铁;若渣的熔点偏高,则炉内温度也高,就会出现渣少铁多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只出铁不出渣。 因此选择合适的炉渣成份是极其重要的。 选择炉渣成份的原则: 该成份应保证有用元素得到最大限度的还原,有害元素还原最少;炉渣 必须有一定的熔点,炉缸达到足够的温度,使冶炼能够顺利进行;炉渣必须有良好的流动性,保证渣铁分离,并对炉衬侵蚀最少。 铬矿中脉 石主要组成是 MgO、 Al2O SiO2,其中除 SiO2被少量还原外,其余都进入炉渣。 因此炉渣成份主要是 MgO、 Al2O SiO2,造渣即按 MgO— Al2O3— SiO2三元渣系进行。 渣中 SiO2含量对炉渣熔点影响最大。 在 SiO2较少时,随着渣中SiO2含量的升高,炉渣熔点逐渐降低;若渣中 SiO2含量过高,炉渣比电阻下降,电极不能深插,炉渣过热少,铁水温度低。 渣中 Al2O3 含量对炉渣的粘度有影响,若炉渣中 Al2O3 过高,炉渣粘度增加不利排渣,但能增加炉渣比电阻,有利于电极深插,所以需要一定含量。 炉渣成份一般可控制在: MgO: 34— 42%; Al2O3: 17— 24%; SiO2: 28— 34%。 炉渣的熔点和成份应根据 MgO、 Al2O SiO2三元相图来选择。 三元相图炉渣的理论熔点应控制在 1680— 1730℃范围。 自然炉渣的熔点往往高于上述范围,一般采用增加硅石用量来调整炉渣熔点。 渣中 Cr2O3:在使用全块矿时一般应控制在 %以内。 每班分析一炉渣 样,分析项目: Cr2O MgO、 Al2O SiO2 取渣样的做法:用一根样棒,当第一个渣包装满流入第二个包以后,在两个渣 包接口处用样棒沾取渣样。 电极维护 碳铬电炉使用自焙电极。 自焙电极的焙烧、维护、事故处理是冶炼操作中的重要一环。 正常情况,炉子的每次电极下放量: 20mm,每 ~ 2 小时 放 一次, 放电极前降负荷 30%,放好 10分钟后可送足负荷。 放电极时,加料工应在外面 观察实际是否动作, 放电极程序见操作规程。 视下放量多少,放电极后 10— 30 分钟为危险区域,必须注意观察。 非正常情况,放电极次数听从技术人员安排。 电极维护 每班检查糊柱高度,及时补糊,确保糊柱正常高度;严禁压铁水,防 止电极大幅度升降;按正常间隔放电极,防止抢放电极;放电极前一定降负荷,防止电极壳击穿。 检查时须停电。 电极事故判断 通过电极声音、电极冒火情况、电极消耗量以及电极负荷送不足等征状判断电极发生硬断; 通过电极瞬时电流变化 、炉子喷火冒黑烟及炉压巨变可判断电极发生软断; 发现电极事故迅速停电,不要动电极,同时打开炉子烟囱并自动切断除尘烟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